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数据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十年来,椒江区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念遭到新思潮的强大冲击,使得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在下降;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结构的多元趋势明显;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家庭制度的演变共同作用,使得养老问题的严峻性愈加凸显,等等。这些变化都将对椒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婚姻基本状况人口婚姻状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15周岁及以上人口在婚姻方面所处的状态,具体分为四类:未婚、有配偶、离婚、丧偶。椒江区"六普"显示:以2010年  相似文献   

2.
《浙江统计》2002,(10):42-45
婚姻与家庭是人口分析的重要方面,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90年代以来浙江省人口婚姻、家庭的基本特征为:未婚人口下降,已婚有配偶人口上升;离婚(尤其是女性离婚)人口比例有所上升;平均初婚年龄为23.2岁;大龄未婚男性虽仍然明显多于女性,但比1990年好转;早婚人口大幅度下降;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家庭代际关系发生变化,核心家庭占主导地位,一代户比例大幅上升;单身老人户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平均家庭户规模是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的模拟和预测方法存在数据要求高、无法直接关联人口事件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人口数量和家庭数量两个指标模拟和预测平均家庭户规模的方法,通过分段Bi-logistic曲线拟合,将人口流动与平均家庭户规模变化直接关联起来。模型准确性检验显示,10年期的模拟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20年期的模拟误差可以控制在10%以内。该方法显著地降低了对数据的要求,能够在简单数据要求的基础上模拟和预测平均家庭户规模变化过程,对于缺乏动态家庭数据的发展中国家和小区域的家庭动态变化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家庭户规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家庭状况裂变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呼和浩特市家庭规模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一)家庭户的规模与现状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呼和浩特市共有家庭户95.29万户,家庭户人口257.38万人,平均每户2.7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有家庭户72.24万户,家庭户人口221.42万人,平均每户3.07人.十年间,家庭户数增加23.05万户,年均增长2.8%,家庭户人口增加35.96万人,年均增长1.5%;十年间,家庭户数年均增长比家庭人口数年均增长高1.3个百分点,户均人口减少了0.37人.其中,一人户占12.31%,二人户占29.85%,三人户占39.49%,四人户占13.86%,五人及以上户占4.5%.与2000年相比,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分别提高2.77、9.38、1.46个百分点,四人户和五人及以上户则分别下降6.11、6.49个百分点.从构成看,纯老人户大幅增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数量15.76万户,比2000年增加4.15万户,增长35.7%,占全部家庭户总数16.5%,比2000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浙江省是全国率先成为老年型的省份之一,到2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已达8.92%居全国第二位。浙江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完全进入老年人口类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尽快建立起养老保障体系,从而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基础。目前我省城市基本上建立起了养老保障体系,在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却远远落后于城…  相似文献   

6.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家庭的类型、规模和结构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2010年,内蒙古家庭户户数增加,家庭户规模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老年人口的家庭户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和活跃。由此造成了流动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和人户分离现象的日趋突出,给准确地实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带来了空前的困难。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的显著特点就是: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已成为人口普查中最为突出的难点,是影响普查登记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省充分认识到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给这次人口普查带来的难度,自 1999年 6月以来,全省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重点就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专项试点。通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省人口数量、质世及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总和生育率降至吏替水平以下,创造了社会抚养比较低、人口文化素质较高、劳动力资源充裕的有利时期,彻底改变了我省人口发展的轨迹,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人口发展取得了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9.
《统计与咨询》2010,(2):5-5
本刊讯日前,黑龙江省政府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杜家毫作了重要讲话,对我省人口普查工作提出要求。杜家毫在讲话中指出,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口状况和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内蒙古人口发展变化较大的1o年.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10年间,内蒙古人口显现出总人口低速增长、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人口年龄结构已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蒙古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汉族人口、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口地区分布变化较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青海统计》2008,(4):43-43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努力构建和谐青海,全省人口控制与发展形势继续向好,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为青海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和谐、宽松的人口环境。一、人口总量低速稳定增长据200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为551.6万人,比2006年增加3.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93‰,死亡率为6.13‰,自然增长率为8.8‰。与2006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了0.3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下降了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0.17个千分点。自2004年以来,我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4年在10‰以下。人口总量相对稳定的低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和谐青海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我省“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实施《青海省扶贫开发规划》的关键一年。五年来,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国家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的有利时机,积极落实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技术,以贫困村、户为对象,加快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村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修建改造乡村两级公路、广播电视信号的接人、贫困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保障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为今后我省扎实有效的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未来发展的趋势密不可分。在大兴安岭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换、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深入研析林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明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林区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人口普查、户籍人口资料以及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从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规划林区发展格局、促进经济腾飞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以来,随着国家计生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邢台市在控制人口数量、降低出生率与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却持续升高,已成为邢台市人口结构变化最突出的问题.性别比长期居高不下,违反男女平衡的自然法则,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人口、家庭和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人口、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口大流动的现实与现行户籍管理间的不协调,造成大兴安岭地区"人户分离"现象愈来愈多。虽然这种"人户分离"现象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及行政管理与决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妥善解决。本文根据大兴安岭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大兴安岭"人户分离"的总体状况及特点,分析了"人户分离"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后果,提出了解决"人户分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矛盾,城乡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最大的体制性障碍.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关键是让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并且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乡差距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城乡差距问题现实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分析和揭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生活消费、社会保障、社会投资等方面的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青海统计》2000,(10):32-33
青海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中央八个部门联合发出的文件精神,于1999年8月16日开始,历时三个月,在我省41.4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中,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3100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取决和依赖于人的自身发展,最终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市人口数量、质量及结构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根据“五普”和“六普”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对黑河市(以下简称我市)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同时对我市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地制定人口发展政策,统筹人口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1.住户住户是指有固定住所、由经济和生活联为一体的人员组成的单位。户籍上为一户,但实际上分户生活的,分户填报。户籍上为两户,实际上在一起生活的,按一户填报。2.家庭户和集体户根据住户成员的相互关系、住所、是否经营农业,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住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家庭户是指主要由家庭成员或其他经济、生活联为一体的人口组成的住户。本地人口单身独自居住的也作为家庭户。全家外来的人口,按家庭户填报。经营农业的人口,无论是否具有家庭户的形式,均按家庭户填报。集体户是指由相互没有家庭成员关系、居住在集体宿舍或其他住所中…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用湖北省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简析概况并深入分析和检验湖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湖北省31年期间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因果关系不显著,短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提升人口城市化水平作用有限,唯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才能有效促进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