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库     
《决策》2013,(10):15-15
中国要真正的转型,不死一批企业不可能转型,如果中国的经济不掉下来也不可能转型。所以,我倒觉得从这个角度看是好事儿,就应该有好多企业活不下去,就得有一些破产的,我们才有机会重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认为,企业不要想着做百年老店,这儿乎不可能。企业家做最大努力,发挥了作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
于绍文 《经理人》2011,(11):41-41
中国经济、中国企业都面临转型的关键抉择,中国CEO商业思维需要全方位的讨论。《经理人》杂志研究发现,很多企业在转型路上成功率很低,通常不到50%,成了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走进了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3.
智慧型企业应突破自我,获得新一轮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中国企业都面临转型的关键抉择,中国CEO商业思维需要全方位的讨论。《经理人》杂志研究发现,很多企业在转型路上成功率很低,通常不到50%,成了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走进了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近日参加2012APEC中国工商领导人论坛时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失败是很正常的,“而且就算是70%也没什么特别奇陉的,因为国际上一般企业并购成功率也就是百分之二三十;失败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下一次并购提供很好的经验甚至是资本。我的意思是只要能坚持下来.所谓真正的失败是你真的生存不下去了。我们看一下历史,  相似文献   

5.
老本行不赚钱,进军新产业缺资金,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蔡开坚选择了冒险一搏。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09,(10):46-49
4万亿投资,7万亿天量信贷,相当一部分涌入了楼市、股市,催起新一轮泡沫。中国经济到底得了什么病,以至于做实业不赚钱,只好炒楼炒股?中国企业到底得了什么病,以至于跟炒楼炒地皮相比,办企业利润微薄得可怜,慢得可怕?明清时代,中国人有钱就买地,盖宅子,做地主,不投资于工业,这导致中国错失发展近代工业的先机,大大落后于西方;如今,中国富人有钱就炒楼炒股,不愿投资于高科技行业;为什么中国人还要重蹈古人覆辙,不设法建立几个在全球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工业?  相似文献   

7.
郎咸平 《经理人》2007,(8):62-62
截至2006年10月,中国在工商部注册的动漫企业已达5473家,但实现盈利的不足5%。为什么中国的动漫企业不能赚钱呢?是中国的动漫画不够吸引人?故事不够创意?还是动画制作技术不好?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4日,"第二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在上海半岛酒店举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社会改革应该从功利主义导向向权利主义转型。张维迎称,判断某一政策的正当性不能仅仅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是不是有利于提高效率来衡量。人类有一些基本的价值,应该优先于任何功利主义的考量,不可以以任何的理由,无论是GDP的增长还是为了稳定,去剥夺它。  相似文献   

9.
文化被视为一种产业是近年的事情。过去,文化是用来提升精神,用来恰养心性的,文化怎么能和赚钱沾上边呢?文化一旦有了铜臭的味道,那就不象是文化了。然而,如今的文化却多了一种品质:电影电视、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诸如此类的文化活动都不仅仅是文化了,而且还成了一种产业。产业有两大要素:资本和市场。资本就是要有钱投入,市场就是要卖得出去。有了这两大要素,就可以做生意了。做生意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这就意味着,文化也是可以赚钱的了──不仅可以赚钱,而且可以赚大钱。有业内人士指出,传媒业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领域。虽然说不上是不是真的有理,但至少有事实为证:在中国加入WTO前后,外国的传媒机构纷纷抢滩中国,投资报业,投资影视制作,并且将被允许在49%以下的股权范围之内参与国内媒体的经营。走在前面的就有美国的传媒大王默多克和好莱坞的福克斯公司。这些在商海里摸爬滚打了几辈子的外国传媒企业,眼光的锐利是没得说的。他们迫不及待地进来,总不是来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中国人的口袋里掏钱。这必将给国内的传媒产业带来激烈的竞争和翻天覆地的巨变,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在整个经济尚处于疲软的状态下,传媒产业的前景无  相似文献   

10.
设备安装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之后,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境况各异,概括起来有四类:一是倒了一批。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或被兼并。二是跑了一批。企业主动放弃主营的安装业务,寻求业务转型,向其他建筑业务领域扩展,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建筑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赚钱的天才,但是能赚钱未必能理财,自己不一定是自己财富最好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2.
“用工荒”现象不仅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有可能引发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经历一场嬗变。随着工业经济步伐的加快,用工形势将趋严峻。笔者就安丘市部分企业出现“用工荒”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用工荒的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田夫  德扬  晓梅 《决策探索》2005,(9):24-25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一批批具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跨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去,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每年在家门口赚取大笔外汇。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参与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跨国生意会越做越大,贸易额会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中国企业海外欠款的数额却只升不降,有的已经无法追回,海外维权成为中国企业难隐之痛。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08,(5):154-154
本书的作者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包括SAP公司的CEO孔翰宁博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张维迎教授,以及St.Gallen(瑞士)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奥赫贝先生。该书中文版以超过15家的中国本土企业为样本,结合德文版原著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微热点     
《经营管理者》2014,(12):9-9
最赚钱国企获政府补贴 近期出炉的2014年国内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批银行等“最赚钱”国企获得了各类政府补贴。根据金融数据终端万得资讯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获得超过323亿元政府补贴,其中61.64%流向854家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些拥有市场垄断性、目十分盈剩的企业享受大量国家补贴受到多方质疑。  相似文献   

16.
康晓萍 《决策》2013,(1):12-13
侨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可谓是源远流长,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外向型经济就是侨经济,也就是说,侨经济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始终.当前,官方或者比较权威的统计数据是,侨资占到外商直接投资的60%,侨资侨属企业占到外资企业的70%.这就可以看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侨,没有侨经济,我们的开放发展也就不可能这么快,也不可能这么好.当然,这些数字在有的地方直观感受可能强烈一点,在有的地方较弱一点.但不管如何,侨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巨大贡献是不容否定,更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的“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剧、改革创新动力增强的经济新常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企业往往由于对新常态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刻,被动应对,错失了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良机,阻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转型导致经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企业如何才能适应这些特点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成功使企业适应经济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和发展进行探讨,以便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2008,(10):142-142
民营藏馆如何赚钱? 一方面,有实力的企业家声称,他们用企业的主营收入来贴补,而另一方面,持续的亏损他们经常隐而不宣。  相似文献   

19.
程果 《决策与信息》2011,(6):188-189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当前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契机,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带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经济成功转型,应是目前政府经济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实际问题,重点提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卫生事件的持续冲击下的外部环境恶化,使得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再次回到大众视野,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战略的指引,对于企业转型的支撑与推进作用不言而喻。构建适应转型期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平稳实现转型升级,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站稳脚跟。中国制造企业密集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后,抓住了人口、政策与经济全球化的红利迅速生长,但其生产管理方式偏向于粗放化、无序化、低级化。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逐渐以信息、数据、技术为主要推动力,同时政策、国际形势、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均在增强。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力量的冲击与不确定事件频发的双重压力下,中小制造企业的转型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以及良性发展的关键一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