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不少的著作关注法官的角色,但大多把这种关注放在英美法系富有创造力的法官身上。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同行--在大陆法系国家内的法官角色就较少受到关注,如果有这样的关注,不少部分也是从法律方法或者作为权力分配的机构设置的层面来说。本文旨在通过对意大利以1948年宪法为标志的司法改革后法官角色从法官自由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法官相悖于传统意义上大陆法系法官“法律之口”功能的言论作出回应,并对司法层面法系的融合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受西方法学界的影响,我国开始强调法律的不确定性。研究法律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离不开对法律概念、法律事实、法律规则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分析。从中可以发现,只有完善立法,确立“法律真实的观念,提高法官的素质,并且设置公正合理的程序,我们才能应对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原则是体现法律精神的普遍原则。如何正确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使其既能协调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又能维护法律的公正,关键在于通过法律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并使法官能够理性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4.
尹田 《领导文萃》2009,(22):135-137
不久前去河南省怯官学院讲课,课后和一些法官一起吃晚饭。席间自然免不了谈论一些法律上的事。  相似文献   

5.
徐丹 《决策与信息》2011,(4):100-100
当前,由于我国法官、检察官选用,选拔制度的不合理,传媒对司法权的监督没有法制化,社会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制度不健全,司法权力的地方化倾向严重等因素,影响了司法程序的正常运转,也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建议通过法律适用、有效的监督以及: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法律修养和业务素质以助于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法官语言作为法律语言的一种,天然地具有法律语言的模糊性特征,这种特征既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又能够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但这种模糊性的语言如果不能为当事人正常理解的话,极易导致简单案件复杂化,而且会导致当事人对司法公信力怀疑。本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在审判实践中要充分考量模糊性语言的双面性,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行政诉讼本身的特征加以分析,根据诉讼第三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将其划分为行政主体型、行政相对人型以及行政第三人型,既保证了法律关系的逻辑连贯性,又便于法官判断,同时也有利于诉讼第三人明确诉讼自身权利,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法官独立是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一项基本法律准则。我国司法独立强调的是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法院整体的独立,而不是法官个体的独立。从法律制度的层面上来看,我国的法官独立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从司法实践的层面上看,我国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法官独立审判,法官审理案件过程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干扰和压力。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法官独立呢?达玛什卡的司法类型学给了我们启发,即在纠纷解决型司法程序下,法官才具有真正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决策探索》2013,(8):27
永城市司法局"四个建设"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永城"建设,永城市司法局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强化"四个建设",大力加强社区群众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律进社区"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一是强化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由政法干警组成的社区法律顾问团以及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民主决策,为社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法律帮助。二是强化法制宣传阵地建设。三是强化活动载体建设。在各社区开辟法律诊所,以"专家坐诊"的形式,邀请资深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专家坐堂会诊,  相似文献   

10.
"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是稍有诉论法律知识的人都知晓的.民事诉论法第六十四条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这一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程序意义上讲,原告对于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第二,、从实体意义上讲原告提供的证据应当满足法官判断法律事实的一般标准.  相似文献   

11.
法官作为司法审判者,是国家权威与公正的象征。而对案件的合法、合理审判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涉及到对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的判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法官如何坚持正义与公平呢?法律的确定性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之间的矛盾导致法官造法的产生,然法官造法在当前的中国是不可取的,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加以分析,试图论证,法官造法在中国缺乏相应的经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2007年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有关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出发,概括性地分析了法律修改趋势对于法官、当事人、其他诉讼程序影响,进而抽象出本条修改后所体现的民事诉讼法尤其是再审题程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系统对法官沿用普通公务员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司法职业特点,也不利于诉讼效率与司法公正。当前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法院人事管理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本文结合法官助理制度产生的背景与现状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法官的意义     
《领导文萃》2007,(1):158-158
法官代表的是所有公民和整个共同体,体现了一种高于诉讼双方的非个人存在,他本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良心和法律作出决断,考验、作证和审判这些概念本身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法官的责任是揭露真相,并根据这一真相作出判决。他不再要求证人共同起誓来表明与诉讼一方的连带关系,而是要求他陈述事实。有了对考验和作证的这种全新认识,诉讼便可以采用一整套技巧:论证、重建合理性和可能性,根据线索或迹象进行推理等,这样,司法活动就为建立客观真理这个在“前法律”范围的古代诉讼中尚不存在的概念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法官调查取证权是指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对于有疑问的证据,可以通过勘验,检查,扣押等手段调查核实的权力。但是这一权力对于法官的中立性地位以及被告人的人权保障等都是不利的。本文从法官调查取证的不合理之处入手,分析了其产生及存在的原因。主张在刑诉条文中取消法官的调查取证权,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树立正当程序理念。  相似文献   

16.
企业法务是伴随着企业法治建设而专业化为法律职业的一个分支,其队伍规模与律师、法官、检察官、律师已经不相上下,但规范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为此,需要在澄清对企业法务职业性质的认识基础上,将企业法务作为整体进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和体制设计,并根据职业特点制定执业规则体系,构建有利于人才辈出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董瑞丰 《决策探索》2011,(21):22-24
培养一个法官需要多久?答案是:最快一年。 根据现有规定,凡年满23岁,获得法律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并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者,“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即有资格担任法官。  相似文献   

18.
杨希 《管理科学文摘》2009,(32):123-123
律师、法官、法学家形成统一的职业伦理对构建稳定的、互动的法律共同体有重要作用。中国的宪政之道责在运用宪法,而不是修改宪法。只有在尊重市场逻辑的基础上,重构政府的职能,培育社会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机制,最终实现法治。以上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司法独立的实现。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核心目标,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目前的改革来看,处理司法外部的问题暂时还不成熟,从改革司法内部的问题入手才是切实有效的做法。其中,引入判例法制度对于形成稳定的法律共同体、实现司法独立以及向“宪政时代”过渡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张映雪 《经营管理者》2009,(21):277-277
影片《马背上的法庭》生动质朴的记录了当代中国基层法官在执法中的种种遭遇,本文利用记述和对比的手法逐层揭示了基层法官面临的种种困境。结合影片中六个案件进行反思,分别从法律与风俗、法庭秩序与法官形象、法官的职业保障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表现了我国基层法官面临的困境,由此折射出我国法制曲折前进寻找出路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自由心证制度是证据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法官不再受法律的严格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自由地认定证据,法官在证据的认定方面享有相当大的"自由",但法官的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法官在自由心证的过程中也有"不自由"的地方,需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