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突破口:启动二次"土改"近期,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编写的《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报告认为,中国改革已近临界点,城镇化被视为最可能的改革突破口,而如何在土地改革上寻求破题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报告提出了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征收房产税、转变粮食自给观等八项重大建议。  相似文献   

2.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问题避不开、绕不过。土地指标怎么来?仅靠增加建设用地指标远远不够。唯一的出路是开展增减挂钩,在不大量新增建设用地、不减少耕地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土地增减挂钩,优化用地结构,拓展城镇用地空间,就可以有效破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用地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4,(11):22-23
正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成为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初,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重庆"地票"模式、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南海模式"等是最具代表性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模式,其发展和演进过程尤其值得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政策和体制下,农民耕地、宅基地要直接实现货币化、市场化是很困难的。因此,应以推进土地股份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化、居住城镇化、收入多元化为目标,建立以土地为纽带、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惨重代价就是古老的城市从中国土地上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全中国的城市都穿上了统一的外衣。城市规划: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彰显不同特色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了2013年地方投资、规划及增速目标。数据显示,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发展都将与新型城镇化关联。如此大规模投资之下,不少学者担心新型城镇化会不会变成造城运动?须知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推动土地财政转型,确立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体系,形成稳定的地方税收体系的收入流量,是对分税制改革的一次重要补充和完善。目前不少地方政府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最新财政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40.3%,第一季度地方财政55.4%靠"卖地"。《中  相似文献   

7.
【政策背景】按照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总要求,国土部正在研究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顶层设计。今年3月,台盟以中央委员会名义提交的《关于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案》从六方面建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数量的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都直接影响着城镇用地的增长。因此,掌握当前小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土地供需矛盾,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科学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漠视统筹城乡发展,追求高速城镇化,不仅造成日益严峻的"城市病",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乡村病"。日前,李克强总理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和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大家座谈。座谈中,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事实上,突出统筹城乡,保护农民利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发展质量,要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绿色的增长。重庆市市长黄奇帆5月29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增长、绿色、包容,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词,也是三大目标。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系统管理和改革创新才能达成上述目标,要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把握科学规划的基本体系】精心做好五种规划:一是城乡总规,要管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二是控制性详规,涉及建设区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和道路、管线、建筑等。三是重点区块的形态规划,应高低结合、疏密有致,尤其要注意保护天际线、楼际线、水际线,彰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3,(7):I0002-I0015
谁的城镇化?什么样的城镇化?怎样城镇化? 城镇化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支点之一。而对城镇化的研判本身,已成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命题。尤其是在经济增速下滑、出口引擎动力减弱、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关键节点,通过城镇化扩大内需已成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布局在今年全国两会后的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12.
杜欣 《经营与管理》2012,(10):45-47
河北省推进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河北省一直以"建设型"思路推进城镇化,即通过扩张城市空间以获取土地升值,通过土地财政投入推动经济增长,以产业集聚吸引农村劳动力。由于人为压低了城镇建设用地、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使得城镇化呈现出较强的快速低成本扩张特征。但这种低成本扩张并不可持续,目前很多低成本推进城镇化的因素正在消失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土地保障”功能正在弱化。土地的保障程度取决于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土地提供的收入稳定性和重要程度。问题是,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农村实际有多大比重的人口拥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农民拥有的土地是否能够提供稳定充分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4.
【政策背景】按照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总要求,国土部正在研究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顶层设计。今年3月,台盟以中央委员会名义提交的《关于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案》从六方面建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5.
叶青 《决策》2014,(5):88-88
在一个论坛上,财政部一位副部长预计,2020年城镇化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目前城市建设资金主要靠转让土地的收入支撑是不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推荐度指数在楼市调控的大背景下,2011年重点城市土地市场进入"冬季"。北京同比减少36%,上海也有近两成的降幅。而二三线城市住宅用地增长以及工业用地大增。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排行中,苏州、重庆、昆明、沈阳四个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长,且昆明的增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城镇化推进速度虽快,但数据下掩盖的却是丧失了人本主义的城市躯壳膨胀的现实,人的城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更出现了人口外流的逆城镇化现象。城乡人口的流动意向展示的是土地红利的利益归属的预期,在人口红利渐退的今天,依靠土地再次分享改革的红利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尤其是土地农民的诉求,如何实现对土地红利的正义分配,实现改革背景下的制度红利由仰赖土地的外拓型、爆发式的增长到内增型、温养式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下城镇化以及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贺雪峰 《决策》2012,(11):66-68
当前学界一些人以为仅仅是改变土地制度就可以凭空创造出亿万财富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今年暑假在成都调研土地制度,听到最多的几个关键词是:还权赋能、价值显化、土地价值释放等。这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农村土地资源流动起来变成真金白银。农村土地闲置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只有让农村的土地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才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与四川省成都市国土局姚处长交流,姚处长说,现行土地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因为集体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而使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大报告中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农村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有明确要求,"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城镇化"这"四化"将我国现阶段在发展上的重要任务统一了起来,指出了一条系统全面的改革发展思路。本文主要从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在十八大要求下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农村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十八大报告中着重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土地检查盯上一把手项目推荐度指数★★★★★★现在全国城镇化摊子铺得很大很快,部分地区在建设用地的问题上出现严重冲突,引发了中央重视。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资料显示,最严重的问题是地方借土地流转名义,在农民承包的土地上做企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