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3,(33):28-29
进入6月份以来,李克强总理先后召开多次会议,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尤其以中西部地区铁路投资、大中城市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为最,仅新批的3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方面投资就达4万亿元。这也预示着被称为“新4万亿”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开始,但8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指出,新一轮投资与当年“4万亿”不同,新一轮投资有重点、有选择,且不会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2.
宏观、微观、社会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宏观政策稳定,市场主体才能稳定预期,企业才能有序竞争;微观政策放活,才能突出市场的作用,让企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社会政策托底。才能缓解社会压力,守住社会稳定底线。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宏观稳,微观活,社会托新“三字经”,精准地概括了应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问题的总体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0,(11):28-29
2009年2009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行,让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特别是15个副省级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4.
1、【中国经济】 “明年我还会满面笑容” 中央电视台记者:根据官方的数字,去年新增的贷款投放量是9.6万亿,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部分大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因此有人担心出现经济泡沫。请问总理,您有这个担心吗?在考虑通胀预期的前提下,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有退出或者部分退出的可能性吗?  相似文献   

5.
刘洁 《经理人》2004,(2):78-80
当把房产作为投资方式,其最大功能是增值而不是其他,如果这一目标不能实现,无疑投资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6.
7.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防止实体经济下滑,近期,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华大地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我国建设史上因"投资热"而产生的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必须防止新"投资热"旧病复发.全国上下要"快、重、准、实"地拉动内需,要使4万亿元投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这一年,中国面对的是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的调整变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的世界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央果断出手,宏观调控政策从容应对,“见招拆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去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经济企稳向好局面进步巩固。现将一年来最“给力”的经济政策梳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领导广角》2001,(11):23-23
据《羊城晚报》报道。为尽快解决广东省一些地区乡镇规模偏小、数量偏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决定,到明年年底前,完成对广东省15%经济实力较弱、规模偏小乡镇的撤并工作,以使这部分的行政区划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目前,广东省共有乡镇1558个。照此比例,全省将有238个乡镇将要撤并,上万人被分流。  相似文献   

10.
正棋至中盘的中国改革,路向何方?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彼岸何处?快速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李克强用改革观、创新观、开放观,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大变局下的因应之策和务实之举,再一次对"新改革经济学"进行丰富和升华。未来,中国将以更加有为有力的改革创新"办好自己的事",同时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与世界日益频密地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1.
邱震海 《领导文萃》2014,(24):113-115
正2014:"新常态"起点?经济领域的转型来得比较快,比较直观,"经济增速的换档期""调整改革的阵痛期""前期经济刺激措施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效应",是对这一状态比较合适的描述。其他领域中,对人们冲击比较大的,是中国的对外关系。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中国对外关系也在面临微妙的转型。只不过,现阶段国人似乎还无法准确定位这一转型的走向和尺度,中国外部的人们对  相似文献   

12.
继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后,武汉市正在顶层设计服务业升级计划,实现工业和服务业两业并举,提升武汉经济规模和竞争力。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希望,规划内容要尽力覆盖全域、全行业和全时空,政策制定要分行业、精细化,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一服药对症一个行业。据初步计划,武汉市服务业升级将重点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会展中心、工程设  相似文献   

13.
“拐点”、“换档”“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关于中国经济的新的表述和判断层出不穷。但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宏观政策必须顺势而为,在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进程中放大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的红利,在以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围绕新增长点进行精耕细作式的改革中实现质量和效益的“逆袭”。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总量跃上60万亿元台阶,旧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新的增长方式尚在萌发,危与机同在,破与立并存。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投资放缓、外需不振、企业效益下滑等种种压力客观存在,人们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担忧,舆论上也出现了对中国经济的"唱空"声音,不妨称之为"转型焦虑"。应该看到,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空前  相似文献   

15.
伴随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步入了"大调整"与"大过渡"的时期。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逐步形成"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即同时出现"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当前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最终决定了我国经济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新常态"不仅有其特定的发展过程和逻辑,也将给包括银行在内的各微观主体带来深远的影响,表现为银行长期形成的惯性风险管理思维和做法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面对新常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民间投资是衡量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短期经济刺激政策的淡出也走到了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核心是让人民得实惠。在大力推进两个率先的同时,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始终把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底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更大功夫,像安排经济工作一样安排民生工作,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指标,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切  相似文献   

18.
19.
陈艳 《决策》2004,(6):36-38
和平崛起战略、和平崛起道路挺出以后.引起了国内的广泛计论。中华艮族的崛起、国家的振兴是没有分歧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也是没有争议的,但和平崛起却引起了很太的争论。争论的关键是中国是否能阻和平的方式崛起。4月6日,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小礼堂.众多专家齐聚一堂.由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建设经济强国与中国和平崛起”学术研讨套在此举行.有关和平崛起的不同观点与思想在此交锋、碰撞,表刊特约记者陈艳博士作为会议纪要整理人.自上海发回报道。现摘要编辑.以期启迪决策思维。  相似文献   

20.
王学秀 《管理学报》2008,5(3):313-319,36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提高,学术界对中国管理和管理学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2008年3月29~30日在西安召开的"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管理学在中国"的概念与研究意义、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文化情景的管理问题及中国管理学派的创建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此,在介绍诸多基本观点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