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把加快发展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措施,全县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我们欣喜地看到,30年来,我县历史性的变化集中反映在以下主要方面: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乌兰县经济总量从1739.6万元增加到39861万元,增加了381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1倍,年均增长11.27%;2007年,一、二、三产业分别比1978年增长8.9倍、178.4倍和7.5倍,分别年均增长8.22%、19.59%、7.68%。经济总量“十五”时期以来年均增长22.38%。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2元增加到2007年的1053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1倍。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200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54:59.86:17.6,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2.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7.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带...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在1978-2011年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远远高于同一期间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32.7:45.4:21.9变为2011年的9.1:56.0:34.9。内蒙古三次产业的变动对其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又是多少?本文试图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期提出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一、三次产业变动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内蒙古经  相似文献   

3.
黄燕辉 《统计教育》2009,(11):49-55
本文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然后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对我国1978—2007年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作用弹性最大的是银行信贷,其次是土地投入.最后是劳动力,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则为负。文章同时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弹性系数在1978—2007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劳动力投入弹性比较稳定,土地投入弹性有所波动并趋于减弱,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系数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1978~2011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再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效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4-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出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测算了"十五"末期各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十五"末期的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证明了扩大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产出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河南省的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技术对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但经济增长并不与其完全一致变化;同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相对变化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的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产业的影响是反向的,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影响是同向的;三次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变动情况也不一样:相对第一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其对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要敏感得多.因而产业政策上要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工资水平低、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差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测算,并重点分析了2000~2012年的数据,得到农民工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2%,城镇职工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农民工的1.64倍;然而,城镇职工对第二、三产业GDP的平均分享率却是农民工的5.52倍,且这一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这一现象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吉林省1978~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模型,从长期均衡角度,对吉林省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外贸易总额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属于"进口"拉动型经济.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演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风  杨华 《统计与决策》2007,(19):100-101
本文对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原理。采用1952-2005年的样本数据,分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各阶段,第一、二、三产业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反映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通过计量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构建产业转型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产业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自贡市1978~2011年的经验数据表明,产业转型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因,且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总结了自贡市的产业转型模式,并从产业转型复合模式的选择、投资结构优化以及确保产业转型政策连续性三个方面为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总量、相关及回归、弹性和贡献率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关系。特别是依据中国1991~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定量研究了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弹性和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论证了经济增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这种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郝枫  盛卫燕 《统计研究》2014,31(7):12-21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主要发现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23-0.55之间),改革时期基本呈上升趋势;此时劳动增强型技术表现出资本偏向,构成近期我国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就业状况基本判断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浙江农村非农产业取得了超常发展,农村的就业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农村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机遇和挑战并存。I.改革开放使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格局变动深刻。近二十年来,浙江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农村就业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型走向多元化。统计资料表明,1970年的浙江农村二、三产业劳动力仅为28.9万人,到改革前夕的1978年,是164.3万人。而随着改革开放,农村非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97年二、三产业的劳动就业已达993.0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5倍多…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对犯罪的影响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城市化与犯罪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原假设也需要进行调整。利用MSVAR模型方法,对1978—2011年中国犯罪率与城市化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1年中国犯罪率与城市化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存在显著的2区制特征,在区制2(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显著地推动了犯罪率的增长;在区制1(城市化适速发展),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不同因素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种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动态分析方法,文章以1978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测算了资本和劳动对水稻单产的动态产出弹性,并依此考察了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中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等投入要素对单产增长贡献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单产的资本产出弹性逐渐增加,劳动产出弹性逐渐下降;水稻单产增长的资本贡献率波动中显著上升,由29.21%上升为74.72%,劳动贡献率单调下降,由41.25%下降到9.17%,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表现为波动中逐渐下降,由29.54%下降到15.81%.机械、化肥、种子和农药的产出增长贡献率占较大份额,成为水稻单产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年来,黑龙江也和全国一样,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开放的热流奔涌不息,经历了体制与机制的巨大变迁,龙江经济建设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7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2.9倍,1979年至1997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4%,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有成效的发展时期。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1978年增长1.7倍、2.7倍、6.4倍,年均分别递增5.3%、7.1%和1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7年达到7243元,比1978年增长2.2倍,平均递增6.4%。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提高,国民财富和积累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化,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正在严重冲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使就业问题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业弹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就业弹性的逐年下降使劳动力的需求远远不能与经济保持同步扩张,劳动力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对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战略以及政策倾向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增加值由1978年的82.2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481亿元,但占GDP的比重下降,由1978年的44.5%降到2005年的20.1%,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今年以来,全省推行“工业强省”战略,工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较快,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第三产业增速在10%左右,第一产业增速在5%左右,经济增长一半以上靠工业推动。在三次产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信贷与就业的误差修正模型(ECM),来研究人民币信贷对二、三产业就业的长、短期弹性。文章得出的结论是:第一、信贷对就业的短期拉动效果大于长期;第二、无论长短期,信贷对第三产业就业的拉动效果均大于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1978~2011年能源生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性检验和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问题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能源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应运脉冲冲击效果来看,短期经济增长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紧密度不高,长期中经济增长将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