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太平天国门牌,只就其中几个问题,谈些看法,请同志们指正。1 太平天国在1853年7月于天京才开始设置门牌。太平天国为什么要设置门牌?是在什么样形势下采取这一措施的? 太平天国在1853年3月建都天京后,城内阶级斗争尖锐复杂,残余的反动分子兴风作浪,百般进行破坏活动。一些潜伏在城内的反动分子,有的竟然“十百为群,往往于昏黑时,(当)贼孤入委巷,辄袖刃尾杀之”,凶残地杀害太平军战士。当清钦差大臣向荣尾随太平军在天京城东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以后,  相似文献   

2.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以雷霆万钧之力一举攻克南京,并定为都城,天王洪秀全在京城度过了十一个春秋的帝王生活,它就犹如沙滩上筑起的王宫,人们还来不及看清,就崩塌下来,消失在人世间。太平天国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来去匆匆,人们不能不围绕着建都南京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太平天国应不应该在南京定都?在清政府仍据北京,控制全国百分之八九十区域的政治军事形势下,就急忙建都合不合适?一百多年来,包括太平天国领导人和后来的历史学家们都展开过不同见解的论争。太平天国领导人的争论,主要表现在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战略主张的分歧。洪秀全在攻长沙时就有“欲取河南为家”的设想。太平军攻克武昌后,洪秀全接受了著名女将卞三娘的建议,提出“遣兵道襄樊,  相似文献   

3.
关于金上京城的周长,《金史》阙记。《大金国志》记载:“皇统六年三月,以上京府旧大内太狭,才如郡治,遂役五路工匠撤而新之。规模虽仿汴京,然十之二三而已。”鸟居龙藏认为:“所谓金上京仅汴京十之二三者,盖以汴京新城周围之五十里百六十五步相比较,今若以金上京新城之南城或北城单独比较,则未免过小,必以两城相合以观其周围之城壁始可,此两城共为十六里余,恰当汴京十之二三”。鸟居氏所记当是营造里,如折合为现在的市里,当为18.4里余,这个推测数字较金上京城的实际周长要小得多。鸟居氏在《满蒙的探查》一书中,又称:“合南、北二城,其周围为二里二十六町余。”鸟居这里所记的是日里,日制一里为三十六町,一町为一百零九米,则上京城的周长为10,682米,即21,364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五七年,学术界曾对太平天国是不是绘人物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罗尔纲先生根据南京堂子街、罗廊巷、如意里等地发现的太平天国壁画的考证,按“旧约”的禁例和涤浮道人在《金陵杂记》中“贼之画……不准绘人物”的记载,分别在《新建设》、《文史哲》、《太平天国史绩调查集》等刊物中发表文章,反复阐明“太平天国不准绘人物,不仅不准绘神怪和封建的旧内容的人物,而是一切人物都不准绘,不仅天京如此,而京外如此,而一直到后期也仍然如此。”事隔十余年,随着太平天国壁画和史料不断发现,有充分事实说明,太平天国不准绘人物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5.
唐代“制举”、“殿试”辨葛翠玲唐代科举有常举、制举之分。常举,一般是指岁举性科目。关于制举,赵文润先生主编的《隋唐文化史》将其解释为:“就是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通常在京城宫殿上举行,所以又叫殿试。”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据《新唐书·选举志》载...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词语与避讳研究》是史式、吴良祚两位同志新的科研成果,史式同志撰写《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吴良祚同志撰写《太平天国避讳研究》。研究太平天国的语言文字不是一件易事。十年前我给史式同志所撰《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写的序就说过:“要了解太平天国词语不是一件易事,曾有一位研究过的人说是与甲骨文有同样的困难。这话虽然夸大了,但却说明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近来又听说“史学界也有人认为研究太平天国的语言文字是蚂蚁啃骨头,费力多而收获小。”但是,这两位作者却长期埋头于这种不起眼的工作,乐此不疲。史式同志在十年前就撰成了四十余万字的《太平天国词语汇释》一书;吴良祚同志十多年来发表了数十篇很有学术价值的有关太平天国词语  相似文献   

7.
瞿振汉领导的温,台红巾军,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浙江省第一支与太平军取得直接联系的农民起义军。他们不但提出了“除凶暴,护善良;散有余,补不足”,“洗变夏为夷之耻”这样一些反对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口号,而且看到了当时“番酋猖獗”,“纵鲸吞之恶势”的严峻国际形势,提出了“扫江海之烟氛,开通商道”这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呼声。这次起义尽管范围不大,时间不长,但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近代史资料》1963年第一期发表了周起渭先生的《瞿振汉起义事略》一文(以下简称《事略》),……以乐清人谈乐清事,颇引起史学界重视。但据我们掌握的史料(8件清方的档案,164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文字记载,以及对67人的调查访问记录,辑为《瞿振汉起义档案史料汇编》,未刊,以下引用时,简称《档案史料汇编》,或只标出篇名,人名,不再加具体说明)校核,发现其失实之处甚多。1965年我们就写出了这篇《考辨》,观在择要发表,以期辨明史实。其不当之处,请专家,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2011,(21):5-5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澳大利亚对外事务和贸易部宣布,今后澳大利亚护照将承认除“男”、“女”之外的第三种性别,用“X”作为标记。目前,这一做法,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已经波及到了英国。  相似文献   

9.
杨秀清冤案的平反昭雪,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件大事。但至今史学界的评论还不尽一致。《近代史研究》去年第一期上发表贾熟村同志的《杨秀清评价问题的争论》一文,把历史记载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论证“杨秀清之死是出于天王洪秀全的命令”以及“杨秀清不是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尊孔派和投降派”,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贾文认为杨秀清之所以能在死后得到平反昭雪,主要原因是洪秀全为了要争取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杨宜清、杨雄清等人和他们率领的部队拥护天王,支撑危局。文中还指出:“历史证明,杀杨秀清后,在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形成了两派。以韦昌辉、秦日纲、胡以晃、陈承瑢为一方;以  相似文献   

10.
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综合性社会研究所自1966年开始出版系列丛书“人与社会”,1988年出版的第23册,书名为《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综合性社会研究的尝试》。这是该所的一本集体著作,作者达30余人之多。1989年9月,我们访问该所时,该所副所长、本书的作者之一B.A.苏欣着重介绍了该书的内容,并赠书留念。本书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6章:1、  相似文献   

11.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薛涛,一代风流才女,蜚声唐代诗坛,文人名士争与唱和者有元稹、白居易、牛僧孺、令孤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张祜等二十余人,计诗作五百余什,但十不存二,《全唐诗》存诗八十九首,《薛涛·李治诗集》存诗九十二首。千余年来,对其毁誉迥异,褒之者,谓“唐有天下三百年,妇人女子能诗者,不过十数。娼妓诗最佳者,薛洪度、关盼盼而已”②,“文采风流,为士  相似文献   

12.
再论绰尔城(塔子城)历史地理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绰尔城为今黑龙江省境内第三大古城。近三十年来,随绰尔城内外及地面上下出土文物日丰,以文献与考古互证的方法,探索绰尔城沿革之谜者,日增其人。兹以时间先后为序,胪列诸家之说于后。 有清一代称塔子城为“绰尔城”,全不知其为何代何城,事载《清一统志》及张穆 《蒙古游牧记》。本世纪三十年代金毓黻先生推测其或许为金代新泰州(即辽长春州),语见所著《东北通史》①。五十年代罗继祖先生撰《跋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出土辽大安残刻》一文。指出因有“大安刻石之出土”,“可证泰来县在辽时为泰州辖境”②。由于受到前辈学者的启发,参以数度往绰…  相似文献   

13.
一 李清照的作品散佚严重。前人在辑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六十年代初,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的《李清照集》除诗文外,共得词七十九首(其中三十五首词因被人怀疑不是李清照的作品而列为附录),搜罗可称丰富。不过,《李清照集》附录中几首词的辨伪性质的案语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词后的案语说:“词意肤浅,不类易安他作。王鹏运已疑之。”《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词后的案语说:“词意浅显,疑非易安作。”只以“词意肤浅”或“浅显”为据,便疑非李清照所作,显然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所谓词意肤浅,无非从词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14.
广西人民出版社《太平天国史丛书》的出版,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树旗之举”。该丛收全面总结百余年来,特别是建国四十年来太史研究的成果,并使其提高到更高的境界,它内容全面系统,包罗了太平天国的政洽、经济、军事、外交、人物等各方面(含对立面),将出版专著及人物传记20种,每种30万至40余万字不等。罗尔纲先生担任丛书编委顾问,钟文典教授任主编,各书的作者都是我国在这方面有卓见的专家,他们严格按照“全、新、深”的三字方针精心撰写,因此保证了本丛书在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长久的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渤海王国有多少人口?由于文献记载语焉未详,迄今尚无定论。本文拟在钩校中外古籍的基础上,对这一关系到“海东盛国”兴亡盛衰的问题,试作初步的探索和考证。 一、关于渤海初期的人口 渤海王国初名震国(或作“振国”)。《旧唐书·渤海靺鞨传》称大祥荣自立为振国王之际,“地方二千里,编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人。”此外如《新唐书》、《五代会要》、《册府元龟》、《文献通考》及朝鲜史书《东国史略》、《东国通鉴》等等,也均谓其时“户十余万,胜兵数万”。 然而,“户十余万”是个相当笼统的数字。究竟是十二、三万,还是十七、八万,实难确指。如…  相似文献   

16.
蒙文通先生的《越史丛考》写道:“越于勾践之世已封子弟为王为君。《路史·国名纪》丁载:《越绝书》:‘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公元前742年)越相范蠡所筑’。”又称:“《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引《越绝书》云:‘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所筑’。周元王四年为勾践灭吴之年,范蠡于是年筑城,是勾践于灭吴前已立东瓯也。既立东瓯,宜当亦立闽越。东瓯都于东瓯,《东越列传·集解》引徐广曰:‘个之永宁也’。略当今浙江温州。”论定范蠡于周元王四年筑东瓯城。据此论证“是为勾践行分封之确证”。用以推翻《史记·越世家》有关史实的记载。蒙文通先生的这个论断关涉温州古代史的问题。胡珠生同志据此在《温州日报》发表《范蠡初建东瓯城》(1986年1月19日)、《“范蠡初建东瓯城”再商榷》(同年3月30日),论定“为了有效地巩固后方,勾践派相国范蠡前往东瓯筑城”。范蠡在东瓯开发史上作出巨大贡献。”又称:“这两段夹杂在上元县‘故越城’下的《越  相似文献   

17.
对《四库总目提要》的补正订误,继前辈学者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胡玉縉先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后,近又有李裕民先生《四库提要订误》(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崔富章先生《四库提要补正》(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大作问世。兹将我们在翻检《总目》时发现的是书疏误而又未见余、胡、李、崔等先生论及者数则,整理补正如下。本文引录《总目》文字均据中华书局1965年整理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省称《总目》)。(一)《总目》卷156:《筠溪集》二十四卷。宋李弥逊撰。弥逊字似之,连江人,居于吴县……是集首有楼钥序,称其归隐西山十六年,不复有仕宦意。按:《筠溪集·附录》《李公家传》谓李弥逊  相似文献   

18.
避讳而改偏旁,前朝罕觏。太平天国则把“鬼”旁改为人旁。按太平天国教义,“天父上主皇上帝是神爷,是(云人)爷”(《永安封五王诏》),“肉是肉父生,(云人)是(云人)爷生”(《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好人死后灵魂“升天”,天上是没有鬼的,故改魂为“(云人)”。此字在辛开元年(1851年)的一些“天父诗”中已经多次出现,如“灵(云人)本是由天父,今时不醒做何民”,“真神能造山河海,不信(云人)爷为何功”(《天命诏圣书》)之类。壬子二年新刻的《天条书》,凡“小灵(云人)”、“(云人)得升天”等等,“(云人)”字均从人而不从鬼。壬戍十二年(1862年)颁行的《敬避写样》,“魁”字条下注明:“凡写魂、魄、愧、魏等字均从人,写作(人斗)、(云人)、(白人)、(委人)、字样。”这是太平天国后期,从“魂”字推广到其他“鬼旁字,因避恶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但首义有东、西、南、北、翼等五王,后且累封至二千余王;洪秀全称“真主”,而太平天国除“真主”外,尚有所谓“上主”、“救世主”、“幼主”、“赎病主”;洪秀全称“万岁”,而太平天国初期“万岁”有四位,后因杨秀清逼封,有五位,后期则有八位。这种特殊的现象,其实质如何?颇有加以探讨的必要。《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郭毅生同志的《如何评价杨秀清》一文,对此谈了他自己的看法,惜郭文结论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嗣后不少同志都表示异议,但那些文章的重点皆放在对“天京事变”的探讨上,对上述所谓“六王”、“五主”、“多万岁”问题,则语焉不详,使人不甚了然。笔者有鉴及此,愿将考察所得,贡献于诸治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竺可桢在《中国气流之运行》中说:“中国为季风候区域,冬季风向偏北,夏季风向偏南,季节更始,风信随之转易。……夏季风来自南海,与温暖润湿之气流相携并进,故其来也,雨泽丰沛,以在中国东南部份润湿为尤甚。是以中国居民春耕之早迟,寒衣之御藏,皆以季风之消长是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在史前时代农业就极为发达,特别是东南地区,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便发现有距今近七千年之遥的大量稻种及用于耕作的骨耜。为此,早在史前时期,我国先民就极其重视季风的观测、预报。其中东夷民族中的舜家族,拙见以为就是一个世以观测季风为职守的家族。《左传·昭公八年》载史赵之言曰:“瞽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传说幕为舜祖,瞽为舜父,幕、瞽、舜三人历为史家所称道,本文所谓舜家族即以他们为主。幕的事迹是能听“协风”。《国语·郑语》谓:“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何谓“协风”?古训协风为“和风”、“融风”;丁山先生则曰:“脅之本谊,即象征众来并进,千耦其耘形,脅风,盖利于农耕之风也。”(《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说皆不误,不过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