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立新 《学术交流》2002,2(6):38-42
尽管经济发达国家是目前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但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不可能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全球经济市场化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是多样化的 ,社会主义国家加入这一进程的目的是利用市场经济 ,为本国经济发展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而不是就范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将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
发展型体制是以东亚为代表的发展型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结构。从本质上来看,发展型体制是基于政治合法化的逻辑而产生和形成的。在政治合法化逻辑下,发展型体制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其有效性,以其有效性来维系和巩固合法性。因此,发展型体制形成了一种有助于经济增长的强国家~弱社会的官僚式威权主义结构,历史经验表明,这种结构对发展型国家取得成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发展型国家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和外部全球化压力,东亚发展型体制面临着民主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发展型体制进行转型则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兼评“民族国家消亡论”和“积极的民族主义论”庞中英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中心观点是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民族国家的终结,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经济全...  相似文献   

4.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发展中国家如何对待现存的国家制度 ?如何在改制和转制方面有所作为 ?本文就斯蒂芬·克拉斯纳在《结构冲突 :第三世界对抗全球自由主义》一书中提出的 ,发展中国家成功改变国际制度的三个变量———“现存制度结构的性质” ;发展中国家“形成统一思想体系的能力” ;北方国家 ,特别是美国 ,对南方国家的态度———进行了分析 ,认为这三个变量依然是今天———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制度 ,在改制方面能否取得成功的三个关键变量。本文在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程中 ,影响这三个变量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 ,提出了如何促使这三个变量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改制成功方向发展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既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政治进程。国家尤其是大国所扮演的角色深刻影响了全球化进程,而全球化进程也不断塑造着国家新角色。20世纪80年代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积极建构“自由市场”,推动了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巩固和强化了自身的世界领导地位。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不断累积,西方世界涌起了一股强劲的“逆全球化”风潮,美欧等国纷纷“夺回主权”,全球化受到严重阻遏。在全球化处于十字路口的当下,国家角色的意义更加凸显。国家应积极构建治理型国家,推动全球化转型。构建治理型国家的基本路径包括:转变观念,树立共同体理念;促进多元参与,搭建公共政策网络;秉持正义价值,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建设责任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6.
张立群 《阅江学刊》2012,4(5):5-13,81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转型”形势。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是稳增长,即努力寻求一个扩张政策和收紧政策之间的平衡点,尽早结束经济回调的过程。在复杂的形势下,国家正在进行稳增长政策的预调微调,整个经济增长止跌趋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未来,我国要更多地着眼于经济转型,通过贯彻破产制度和理顺市场定价机制、加强债务管理、风险防范等制度调整和政策改革来加快经济转型,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播越来越多地在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范围内快速发展,许多问题都只有在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范围内才能得到解决,并由此形成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既对原有的民族国家理论带来了挑战,也使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挑战以及解决挑战的方式问题一跃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贾英健的新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以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话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依托于规模巨大的人口与空间、先进的生产能力及富可敌国的经济总量、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与信息服务系统而形成的都市社会正在成为当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背景。我把“城市化进程”的当代形态称为“都市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不是普通的“城镇化”或“城市化”,而是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或“世界级都市群”为发展目标的“都市化进程”,才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与最直接的现实世界。另一方面,“都市化”进程不仅在范围上跨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超出了一般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也深刻地影响到…  相似文献   

9.
是限制模式还是竞爭模式访美时,经常有人问我:“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秘密何在?”这个问题用日本经济的宏观计量模式大致上是可以说明的。但是,还不足以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日本的社会制度和组织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了便于理解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特点,暂且用我自己的模式来说明。从以往的观点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形态:“日本股份公司”模式=重视政府限制的模式;“过度竞争”模式=重视竞争机制的模式。不言而喻,“日本股份公司”模式是把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作为一个描述人类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相互融合的用语,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1944年,由美国人首先使用。80年代中期出现“全球化”一词时,在很多人看来,说的是世界经济更加一体化。因为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经济要素跨国流动的过程,注意到这一过程对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全球化变成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有时被当成“全球化”的同义语。 全球化指的是在货币、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