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天道观形成于晚年谢宝笙1要了解孔子的天道观,就要解决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集中在《易传》中的“子曰”。问题是这些“子曰”是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或只是另一些经师之言?或假托孔子之言?多篇《易传》中的“子曰”是否都是假托之言,...  相似文献   

2.
《孟子·离娄下》载: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这一段落的描述并不孤立,孔子把水视之为理解人类行为准则的方法而对之兴味盎然,这点是有大量史实为据的。《论语》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夜。’”(《子罕》)他还讲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话。而且,据《孟  相似文献   

3.
陇山秦汉寻踪─—古上畤下畤的发现王学礼“”是中国古代帝王专门用来祭把天神上帝的地方,指神低到此止的意思。距今见记载最早的“”,为轩辕氏黄帝建的“吴阳武”和“好”《周官》载:自古雍州积高神明之,故立郊上帝,诸祠皆聚云。又曰:当建在大山之下,小山之上,于...  相似文献   

4.
相轻与相敬     
文人相轻历来是知识界一些人难治的痼疾。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人相径,自古而然。”这“相轻”还往往是表现在相争之中。诸如争论中或以权威自居,口大气粗,仗势压人;或字里行间,多有自我标榜之心,实为贬低他人之意,同实事求是相去甚远;或将争论的内客扔在一边,唯知讽刺挖苦,一副“骂死王朗”的嘴脸……以上种种,皆为文人相轻的表现。学术论争本未应该是而且可能是最看重“对事不对人”的原则的。说应该是,因为学术论争是辩说真理,理应摒除私人意气,不因感情上的好恶而党同俄异,西谚有所谓“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每一个汉字的形成都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规则的范围之内,无一例外。“人”字,按照以上规则界定,当属于象形字。现代书法家邓散木在《说文解字部首校释》中,对周代金文“人”字解释:象人侧立之形,侧立,故见其一臂一胫。可见,金文“人”字是人体形态演变而来的。后来,人们对楷书“人”字结构的解释又有新说,并赋予新的含义。一曰“支撑说”。说“人”字是两人的结合体,一撇为一人,一捺为一人。即“人”是相互支撑的。我们的祖先在造“人”这个字的时候,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期盼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团结、…  相似文献   

6.
“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古人历来将恕视为美德。如汉代的董仲舒曾说:“圣人之德,莫美于恕。”《春秋繁露·俞序》先哲们认为恕是孔子仁学一以贯之的思想。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回:“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7’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论语·里仁》恕德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员公》。恕,作为为人之则,是处理个人与他人道德关系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也是现代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7.
武砺兴 《社科纵横》2002,17(1):56-56
孔子乃万世师表 ,其生卒时间不可不详。现今通行的说法是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 ,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 (见王力《古代汉语》、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杨伯峻《论语译注》说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 (《公羊传》和《谷梁传》) ,即公元前五五一年 ) ,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史记·孔子世家》) ,相差仅一年。前人为此打了许多笔墨官司 ,实在不必。死于鲁哀公十六年 ,即公元前四七九年。终年实七十二岁。”关于孔子生卒时间 ,公羊高《公羊传》载 :“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 ,孔子生。”谷梁赤《谷梁传》载 …  相似文献   

8.
自杀,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以结束生命的极端手段,表示对自我生存价值的否定。由于其前因后果的悲剧性,常常又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世人的同情。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自杀者的行为动机令人费解或令人震惊,超出了平常思维给予解释的可能。如果不仅仅以“同值”剖析,我们还可能发现这类死亡,隐含着“死是一种解脱”、“死比活好”以及“我死,他人活着”等更为深刻的内涵。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的古训,今人已经在实践及理论上给予了不容乐观的修正。林某,女性,对岁,高中文化,仪态端庄,为人谦和,独身。当过…  相似文献   

9.
竺可桢在《中国气流之运行》中说:“中国为季风候区域,冬季风向偏北,夏季风向偏南,季节更始,风信随之转易。……夏季风来自南海,与温暖润湿之气流相携并进,故其来也,雨泽丰沛,以在中国东南部份润湿为尤甚。是以中国居民春耕之早迟,寒衣之御藏,皆以季风之消长是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在史前时代农业就极为发达,特别是东南地区,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便发现有距今近七千年之遥的大量稻种及用于耕作的骨耜。为此,早在史前时期,我国先民就极其重视季风的观测、预报。其中东夷民族中的舜家族,拙见以为就是一个世以观测季风为职守的家族。《左传·昭公八年》载史赵之言曰:“瞽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传说幕为舜祖,瞽为舜父,幕、瞽、舜三人历为史家所称道,本文所谓舜家族即以他们为主。幕的事迹是能听“协风”。《国语·郑语》谓:“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何谓“协风”?古训协风为“和风”、“融风”;丁山先生则曰:“脅之本谊,即象征众来并进,千耦其耘形,脅风,盖利于农耕之风也。”(《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说皆不误,不过笔者  相似文献   

10.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为人和创作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为人和创作态度林锦鸿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其创作心态多种多样,但大底离不开“发愤”二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相似文献   

11.
李洲良 《求是学刊》2006,33(4):105-109
如果说孔子“春秋笔法”主要表现在“一字定褒贬”的修辞层面上,那么史迁笔法则将其扩大为篇章的叙事结构上,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乃至《史记》全书的整体布局上。寓论断于序事作为史迁笔法之一,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述而不作,借史料之取舍传心中之隐曲;据事直书,词不迫切而意独至;侧笔旁议,托他人之口代作者之言。  相似文献   

12.
王通(公元580年?—617年)字仲淹,卒后门人私谥曰“文中子”,隋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省万荣县)人,隋代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王通一生只活了三十七岁,只做过蜀郡司户书佐这样的小官,不久就归隐了。回到家乡后,他用了九年时间从事著述,主要是继孔子的《六经》作《续六经》,功成后聚徒讲学,宣传王道、仁政的政治主张。他处处模拟孔子,决心为恢复周公、孔子之道奋斗终身,死而  相似文献   

13.
新编《辞海》下册4290页“刮地皮”条,举书证为:《新唐书·程晔传》:“[李固烈]请还衡州,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按:此条书证谬误有三:一是拼“日华”二字为一字“晔”,造成人名误称,引起篇目之误,《新唐书·卷二一三》作《程日华传》;二是引文首句方括号,只应施于“李”字,“固烈”之名为原文所有,不当括入;三是地名本作“恒州”,引  相似文献   

14.
诔辞初探     
中国古代祭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诔辞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诔辞,又称诔文,简称诔,它是古代祭文的一个大类。《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郑《注》:“诔,谓积累生时德行以锡之命,主为其辞也。”《春秋·(左)传》曰:‘孔子卒,哀公诔之。’”《礼记·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郑《注》:“诔,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  相似文献   

15.
规范教化秩序——儒家礼治思想漫议白奚在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上,先秦的儒家和法家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儒家的选择是礼治,关于礼治和法治之优劣,孔子有过经典性的论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①“耻”、“格”两...  相似文献   

16.
说“优死”     
关于“优生”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虽然现在距离 全社会普遍实现优生的理想还很远。然而,关于“优死”,人们谈得还很少。 人皆有死,然又忌言死。鲁迅在《立论》一文中说,某人生了个男孩,合家高兴极了。满月时抱来给客人们看,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家人很高兴,感谢了他们;另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得到了一顿痛打。鲁迅说,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却遭痛打。 生与死,是一对矛盾。有生必有死,有死方有生。哲学中有人生哲学,却没有“人死”哲学。政治…  相似文献   

17.
墨学在战国时,治者甚多,“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①,“惟儒足与之相抗,自余诸子皆非其比”②,孟子也感叹“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杨墨不息,孔子之道不著”③,可见墨学当时的盛状,后世也常以“孔墨”并称。然而墨学至“楚汉之际而微”④,其原因何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三曰:“其说为孟子所,不行于世。”孙诒让《墨子间诂·序》也说:“墨子既不合于儒术,孟、荀、董无心、孔子鱼之伦,咸排诘之。汉、晋以降,其学几绝,而书仅存,然治之殊”。汪中亦云:“孝武之世犹有传者,见于司马谈所述,于后遂无闻焉。”…  相似文献   

18.
《东西南北》2010,(6):81-81
岁月由每星期的“柒”天来组建,健康可通过《“柒”字运动养生行动指南》来实现。 一:一项运动勤钻研; 二:二十分钟步行先; 三:三次健身每周练; 四:四楼不进电梯闯; 五:五类食物天天见; 六:六个部位需常点; 柒:柒八小时保睡眠。  相似文献   

19.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第四篇,共六章,每章十句。这是一篇弃妇怨歌,描写一位遭到丈夫遗弃的善良无辜的妇女对自己不幸婚姻的痛苦回忆及内心悔恨怅惘和对天良丧尽的丈夫——氓的愤怒控诉。关于《氓》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仅诗之主题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我们这里仅就篇中的有关问题予以辨疑和探讨。 1 关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关于“氓”字的解释颇多,但基本雷同,如“民也”;“自彼来此之民曰氓……”;“野民曰氓”;“农民的古称”等等。问题在于标题用“氓”,诗中也用“氓”,既是民,为什么用“氓”而不用“民”?既用“氓”,为什么不用名?用“氓”何意?诗序说:“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发给从中央到地方的王,侯、相直至两司马包括个别外国人的各级官员实授或虚设的职务及爵称权柄符—官印,是太平天国政权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太平天国官印的研究,对于从正反两面了解太平天国官制军制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后期的变化得失,从而洞察这场运动的性质和成败,当有裨益。太平天国官印始颁于何时? 据《贼情汇纂》卷十一载,太平天国“举事金田,凡紫荆山附近藏匿党羽,皆出归附,于是群贼大会,置伪官,制伪印,立军制”。金田起义后,钦差大臣赛尚阿亦称:“金田逆匪自称太平天国,确有历次所获犯供及伪文伪印可凭。”可见金田起义前官印已颁行,而且是做为整个组织准备物质准备中的一个环节而出现的。次年军抵永安,洪秀全又“封派各贼伪官,封杨秀清为东王……,制造伪印”。说明此时已确立由中央颁发官印的制度。建都天京后,设立了专门机构——“镌刻衙”,置典镌刻四人,主刊刻诏旨书籍,兼雕木质官印。有“镌刻营”一军,皆刻字匠,按军制编组,有“将军以下正副各伪官、典官、属官,每军一千七百十五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