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四,部族的统帅机关辽代的部族在作为行政单位的同时,又是军事单位。其最高统帅机关是北枢密院。具体事务属于北、南两宰相府分掌。这无疑是军民两政不分的部族制度。在两宰相府之下,各个地区分别有统帅机关。各个小部族在军事上属于其统辖。因各部族的牧地被限定,进而出现了卫戍于同一地区的若干部族合而为一个集团的情况。所谓各地区分别设有的统帅机关,当然会掌握着这类集团的军令和政令。进一步讲,辽制中部族牧地被限定,就是为了有利于行政和军事上的方便。在《兵卫志中》众部族军条中载有: 众部族分隶南北府,守卫四边,各有…  相似文献   

2.
辽朝的惕隐可以追溯到突厥的特勤,契丹立国之后,用中原王朝官制建立并改造本民族固有官制,辽朝惕隐的名称及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辽朝惕隐主要分为两类:其一,中央惕隐,即负责掌管皇族教化和皇族户籍的大内惕隐,简称惕隐,大内惕隐的选任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宗室成员,大内惕隐兼具教化、礼仪和军事三种职能,由于其出身显贵,在卸任后往往担任北府宰相、南北院枢密使等高级官吏。辽朝并无皇太子惕隐,《辽史·百官志》中关于皇太子惕隐司的记载是错误的,大内惕隐司即大惕隐司。其二,地方惕隐,即辽朝在各部族及属国属部设置的惕隐。各部族的惕隐,后升为司徒,地位极其重要,配合部族节度使管理部族事务,属国属部惕隐一般为该部酋长。从现存史料来看,大惕隐司与各部族、属国属部的惕隐不存在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辽史》卷45《百官志一》北面诸帐官条中载有耶律氏勃兴以前的隶属于契丹族统治者的遥辇氏部民的情况。据说,所谓遥辇氏九帐族是设置在部族圈之外的。笔者试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辽代的部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族的成立《辽史》卷三十三《营卫志下》部族条所载作为太祖二十部 (称为国舅帐的拔里、乙室己二部除外 ,实际为十八部 )、圣宗三十四部各部的内容 ,当然是辽代游牧人户的编制。那么 ,辽代的部族 ,从脱离所谓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集团部族的本来意义 ,转化为专制国家的行政上、军事上的部族之区别 ,津田博士早已在《辽制度的两重体系》(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 第五 )中论述了。因而 ,圣宗三十四部固然是太祖十八部的大半 ,也与按照辽室意图人为编成有关。不用说 ,在这些部中 ,倒如乙室、品部等 ,是在所谓契丹八部称呼的条件下自…  相似文献   

5.
辽朝的世选制度是契丹族氏族社会末年选举传统的继承和演变。辽朝建立以后,世选制度满足了以契丹贵族为首的各族社会上层垄断朝廷政要和高官显宦的需要,而契丹族一直持续下来的游牧生产方式和长期存在的部族组织,也给实行世选制度提供了基本前提和社会基础。通过对北、南宰相选任的个案分析和考察,表明随着辽朝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加强,参与世选的范围有所扩大,而世选贵族的特权则受到削弱。世选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因与契丹族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在辽朝的统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主要由于世选贵族的腐朽,其消极作用在辽朝中后期开始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