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由于印度茶的崛起,汉口茶市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猛烈冲击,茶农、茶商均苦不堪言.究其原因,在于印度茶园采取的是在英国资本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其规模经济产生的高效率,实非传统手工、分散经营、资金匮乏、厘税苛繁、信息不灵的中国个体茶农可比.这意味着,中国茶的成本必然高于印度茶,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晚清汉口茶叶市场虽然受到印度茶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时有剧烈波动,但整体贸易状况仍属繁盛.个中原因,概有如下三点一是俄国市场需求旺盛,常年刺激着砖茶的巨额出口.二是欧美市场仍看好华茶.三是国内需求大,这从晚清汉口茶馆业的蓬勃发展即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今日南国》2009,(10):F0002-F0002,1
凌云县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素有“白毫茶之乡”的美誉,1984年,凌云白毫茶经全国优良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第一批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编号:华茶26号):1992年载入《中国茶经》,是广西第一个被认定的国家级茶树良种;2005年,获地理标志产品。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有机茶面积0.4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凌云县8个乡(镇),1.126万户5万多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是该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该县的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贵由在西征拔都的途中病逝后,蒙古贵族开始了新一轮的为期三年的汗位之争。在窝阔台系势力衰落的情况下,蒙哥在拔都的支持下,如愿地继承了蒙古帝国的汗位。三年中,两次忽里台的召开,由于实力的悬殊,使得蒙古帝国的汗位,由窝阔台系转移到了拖雷系。此次汗位之争在蒙古帝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为后来蒙古帝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和蒙古帝国的分裂与元王朝的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贵由汗去世后,两次忽里台大会的召开入手,探讨蒙哥汗登基的过程和汗位转移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蒙古后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宋榷茶制度产生于建隆三年,其始为禁榷自新春北销的江南茶。乾德。年扩大为对所有江南北销茶的禁榷。乾德二年茶法仍仅针对江南北销茶,淮南茶的禁榷始于乾德三年。太平兴国二年开始将榷茶制推行于统一后除川。陕、广南外的江南诸路。雍熙三年茶叶首次用于沿边折中,但规模有限,未对茶法产生大的影响。至道二年以前的太宗朝茶法改革的主要问题是解决茶叶停积难售的弊病,为此,端拱二年张泊提出“通商法”,实即贴射法,淳化三年贴射法实行于淮南。淳化四年刘式改革江南法仍是交引法,而不是贴射法,至道初陈恕再改江南茶法,是恢复榷货务卖茶制,不是三说法。刘式、陈恕茶法也是为了解决茶叶停积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1231—1260年间蒙丽战争与外交之争朴文一一蒙古族的杰出领袖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的诸部落后,于1206年在漠北创建大蒙古国,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号成吉思汗。此后蒙古迅速转入了对外扩张。前四汗时期,蒙古国的扩张已波及到高丽。1216年8月,契丹头...  相似文献   

6.
在蒙古文编年史中 ,阿勒坦被称作汗 ,虽然在全部编年史中所记并不一致 ,但都可以见到阿勒坦被授予汗号的记载。然而 ,阿勒坦是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之次子 ,从作为正统汗的达延汗长子一系来看 ,他是旁系 ,是本不应该成为汗的人物。在达延汗统一东蒙古之后不久 ,汗权尚且相当强大的当时 ,正统汗以外的人成为汗 ,我以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 ,阿勒坦是怎样、又缘何原因成为汗的呢 ?考虑到从阿勒坦汗之后 ,在蒙古出现了许多正统汗系以外的人称汗的现象 ,阿勒坦的汗号就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所幸近年来由于可以利用新史料《阿勒坦汗…  相似文献   

7.
"小罐茶"是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推出的茶叶品牌,创始人杜国楹秉持着"做中国好茶,做好中国茶"的品牌使命,通过邀请8位拥有非遗技艺的六大茶类制茶大师联合监制,与日本设计师共同创造出小罐的独特保鲜技术,并提出"小罐茶,大师作"的品牌理念,迅速在茶饮市场中走红,成为现代中国茶品牌中的佼佼者.2017年12月的全球...  相似文献   

8.
蓝郁 《社区》2012,(29):15-15
为庆祝英女王登基60周年钻禧纪念,英国著名茶商推出以印度阿萨姆茶和中国云南红茶配制的顶级茶叶。这款茶甚为exclusive.铁罐包装精美别致。纵然不曾出产任何茶叶,但英国人将茶喝出一种优雅习俗,从王室到平民百姓.无茶不欢。  相似文献   

9.
青岛 《山西老年》2011,(7):41-41
目前,国家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制定了茶叶标准,对其保质期也作出了限定。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自1368年元廷北徙上都至1635年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降附后金,北元存在约二百七十年,几乎与明朝相始终。蒙古各部通过朝贡贸易与明朝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互通有无的同时,使得蒙古本地的社会生产生活及文化发生了些许变化,但总的来说北元时期蒙古各部的经济生活及其风俗文化仍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一) 繁昌县峨桥茶市发端于 20世纪 80年代初,1984年4月正式建立。经过20年的兴起与发展,峨桥已被誉为全国第一茶市,并形成自己的经营特点: 一是不产茶的茶叶之乡。峨桥镇周边至少在100里范围之内没有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地处偏僻的小镇也不是茶叶的主要消费地,就是在这个似乎与茶无缘的小镇上却神奇般地建成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如今峨桥镇茶市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专门用于茶叶经营的用房5万平方米,经营茶叶的门面500多家,固定经营摊位1500多个,经营茶叶的品种300多个,市场上日均参加交易人数上万…  相似文献   

12.
1995年第1期《中国经济史研究》刊登了拙文《近代中国外销茶流通环节考察》。文章对茶农、洋庄茶号、茶贩(包括掮客)、茶行、茶栈、洋行的业务,利益的取得,负担等作了详细论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必要对茶商的经营方式和特点作一论述。外销茶商涉及范围似乎很广,流通领域内茶贩(包括掮客),茶行主、洋庄茶号、茶栈主、经营茶叶洋行都与茶叶运销有关。但据商人定义“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①可知茶贩、洋庄茶号、洋行均是茶商。茶贩只是小商人,经营方式单一,影响不大,本文不着重究,洋行亦非本文研究范围,拟另作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13.
凌云白毫茶管理应实现洛克菲勒效应罗谦一、凌云白毫茶凌云白毫茶又称白毛茶,是祖国南方特有的名贵茶种,因其茶叶芽片白毫茸茸及产于凌云县而得名。凌云白毫茶属有性繁殖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茶叶树型比较高大,树姿直立、分枝较稀、略加修剪,形如伞状。...  相似文献   

14.
在北元时期,蒙古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俺答汗时期所颁发的<阿勒坦汗法典>重视对蒙古族女性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封建法律保护女性的传统模式.尽管<阿勒坦汗法典>不是整个蒙古社会所制定的大法,实施的范围也十分有限,但这一法典对于推动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对于蒙古社会的法制建设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3月 ,日本风间书屋出版了吉田顺一教授等 7人撰《阿勒坦汗传译注》 ,令蒙古史学界瞩目 ,成为这一古典名著的最新研究成果。众所熟知 ,195 8年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王府家庙内发现了蒙古文抄本《阿勒坦汗传》 ,此后 2 0多年间抄本深藏于图书馆中 ,虽然有人做过介绍 ,但大多数人只知其名 ,罕睹其面。19 84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珠荣嘎先生将《阿勒坦汗传》全文分为 3 93节 ,加以校勘注释 ,并附原抄本的影印件 ,在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从此人们得见这一珍贵抄本的真面目。《阿勒坦汗传》以其对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的翔实准确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饮茶制茶的国度,极具魅力的中国茶叶甚至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更让美国走上了独立的道路!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却没有一个能够让世人瞩目的中国茶叶品牌!这是中国茶叶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遗憾。  相似文献   

17.
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内涵赯吉思一青海蒙古族的形成与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一段极复杂而又极不稳定的历史过程。虽然说青海蒙古族从13世纪的20年代到ZO世纪40年代,前后有7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创造青海蒙古族文学艺术的是17世纪30年代固始汗率其部众移居青...  相似文献   

18.
茶道以茶为载体,以道为内核,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茶道与茶性是一致和贯通的,茶性具有“净、静、敬”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茶道的内涵。同时,中国茶道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是中国传统文化濡养的结果,中国茶道形式和内容的特点都与中国文化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郭永仙 《社区》2008,(8):48-49
所谓玩茶客,说的是他痴茶玩茶,“玩”到极致。玩茶客有着特别的个性之处,或者对茶非常有体悟,闻茶香知茶性;或者有着特别的故事。或种茶或藏茶;或者饮茶于深山,或者大隐隐于市……《茶道中人》栏目,特别开辟这样的版面,一起寻访身边的“茶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道肇始于唐代、成于宋代、盛于明代,中国茶道再现了儒家自然观中对天地之性和人之德的关注,远离了道家的隔世和释家的出世,突出了茶、人、道三者合一的追求。但中国茶道的理论总结仍然是不充分的,还需要在多个方面予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