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文洁 《现代妇女》2014,(2):230-230
《威尼斯船歌》来自于门德尔松首创钢琴小品《无词歌》集,作品编号30之6,是这部作品集中三首《威尼斯船歌》中最著名的一首。本文通过论述作品的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和曲式结构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自身演奏实践,探求教学方法,从而准确把握浪漫主义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2.
布格谬勒是德国作曲家,他写的这本《简易钢琴曲25首》不仅具有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手法同时也具有浪漫主义的情调。对这本不仅具有钢琴演奏技巧而且具有优美旋律的钢琴曲集将通过背景介绍、曲式分析和教学意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代表作《祝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对这部作品的翻译应该是一个审美再现的过程。本文试从形象刻画、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讽刺手法的运用四个方面讨论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如何再现了原作的审美价值,从而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艾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1900~1990),美国最富盛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美国音乐新风格的奠基者,系现代音乐代表人之一。其钢琴独奏曲《猫和老鼠》(The Cat and the Mouse)取材独到、构思巧妙,音乐叙述简洁明了,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这首钢琴小品是一首既诙谐有趣而又展示演奏技巧的佳作。音乐旋律独特、颇具色彩,和声细腻形象,鲜明的爵士元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通过对钢琴作品《猫和老鼠》演奏风格的分析诠释,从而更好地剖析科普兰的音乐语言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对南北风格各自影响的地区、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演奏技法、音色、音质以及所擅长演绎的音乐内容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分析《秦腔主题随想曲》和《江南春色》于演奏技法、特性音、音头和背景上的不同之处,以此来诠释南北风格在作品处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马思聪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1967年因不堪"文革"迫害,经香港"出逃"至美国。马思聪的四个弟弟妹妹因家贫失学,在他的熏陶下,都在音乐方面取得卓越成就。马思聪的八妹马思琚,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上海音  相似文献   

7.
宝婵 《现代交际》2014,(5):76-76
没有音乐就没有舞蹈,可见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紧密至极。它们在众多的方面有着同一性,由于舞蹈的"解读"音乐,又可称其为可视音乐。音乐的曲式与节奏决定着舞蹈的结构与节奏,同时,音乐也是舞蹈风格的支柱。  相似文献   

8.
<正>音乐家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是浪漫派的代表性人物,通过突破性地创新与改造传统作曲,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浮士德圆舞曲》是根据古诺的歌剧《浮士德》第二幕结尾的群舞音乐改编而成。李斯特采用钢琴对群舞中欢快浪漫的舞蹈场景以及主人公的跌宕心路历程进行了再现,这首钢琴改编作品采用极为丰富的和弦,具有十分浓烈的艺术情感,再加上高难度技法的应用,将气势恢宏、华丽烂漫的音响效果营造出来,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绘画中,留白是常见的绘画技法,这一技法也可应用到平面设计中,突破真实世界的意象形式,实现平面设计效果和意境的提升.本文对留白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平面设计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石雅洁 《现代妇女》2014,(3):229-231
刘天华一生创作和发表了十首著名的二胡作品,这十首二胡曲在艺术上各具特色,是他在继承我国民间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洋的技法而创作的,在民族乐曲的创作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演奏技法中相同符号在不同乐曲、不同情绪中的变化奏法,演奏中虚实、动静、浓淡、刚柔的对比与变化,揉弦与换把技巧的应用,滑音与装饰音的谨慎使用等五个方面对刘天华先生的十首二胡曲进行"再创造",使得不同的技巧在不同的乐曲及不同的情绪中合理的变化应用,恰如其分的表现好音乐内容。  相似文献   

11.
自由无调性与十二音是勋伯格先后创立的两种无调性写作手法,它们分别对两个不同时期的无调性创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二者在无调性风格和结构力手段这两个方面的比较,说明了它们无论是在创作观念、还是在技术内容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并揭示出自由无调性手法不能满足当时创作者的写作需求是十二音技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全国曲艺种类繁多,有说的,有韵诵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说半唱的,还有连唱带舞的,各不相同。本文根据曲艺的脚本特点、演出形式和音乐曲式,从评书、相声、快板、鼓曲、少数民族曲艺五个方面阐述了不同曲艺曲种的特点与音乐伴奏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姜兆启 《职业》2011,(21):111-111
《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可见,音乐学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并通过音乐教学来展现。罗  相似文献   

14.
何丽霞 《职业》2011,(11):143-144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课程,容量较大,涉及的学科面广,一般以学生欣赏音乐为主,并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最新发生的事的记录,为了能把一个消息在第一时间鲜活地再现给受众,是新闻工作者工作的第一要义.记者在基层中发现生动的百姓故事,用白描的手法再现新时期百姓的生活,平凡中见真情,朴素中有生动,较好地证实了基层是新闻源头活水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6.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具有陕北民族风情的民歌,歌曲类别是陕北信天游,曲调轻快,高亢,旋律优美动听。歌曲表达的主要内容是红军长征时期,红军部队抵达陕北,正好赶上山丹丹花开满山坡,十分美丽。后来,这首陕北风情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被改编成了钢琴曲,在这首改编曲中,王建中先生运用了跳音、琶音、连续的大和弦和连续的八度弹奏,在这首钢琴曲的演奏过程中,要具有充足的专业技巧和丰富的感情,才能将这首钢琴版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演绎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巴洛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度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继承了中世纪以来复调音乐的理论并有了新的发展,另外和声理学也在此时诞生,而且此时期曲式的发展也奠定了西方音乐以后的发展基础。本文除对这一时期的音乐理论的发展作以梳理外,还和中国同时期(明末清初)的音乐理论作以比较,试从音乐理论方面分析中西音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凝聚历史记忆的场域,同时也是文化再现的场所。博物馆利用其独特的藏品、丰富的展示手法,以及特殊的建筑结构叙事空间,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文化、记忆向我们娓娓道来。作为承载人类历史记忆的媒介,博物馆通过展示"物",再现"物"之主的个体记忆;营造"场",借由其特殊的"场",塑造并建构社会乃至国家之集体记忆。文章主要以建川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纪录国家、民族之创伤记忆的战争纪念型博物馆,叙写建构创伤与形塑记忆的手法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晔 《现代交际》2012,(11):31+30
《诗经》中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的情诗在表现技法上通过以实出虚、结尾留白的方法体现出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之美,又通过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呈现方式的叙事,令诗歌表现出叙事方法多样之美.  相似文献   

20.
程丛林老师及杨寒梅老师在三周时间内,分别以各自的独特手法写生作画。诠释"写生"的深层次含义和在作画中的意义。了解和学习他们的技法对自身的创作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