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刊2014年第二期曾以《"单独两孩"政策启动,你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吗》为题,报道了我国计生政策调整的新闻背景、符合条件者是否打算再生一个小孩,以及专家对启动"单独两孩"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议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今,"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时间了,全国有多少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提出  相似文献   

2.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一些关于一孩心理健康的社会新闻频发。本文在"单独二孩"政策开放,原先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发生改变的社会现状下,研究一孩对于原生家庭子女模式转变的悦纳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家长和儿童双视角下问题看待的差异,丰富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减少"二孩政策"落实的阻碍贡献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3.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为我们重新认识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机会。本文针对合肥市的育龄期夫妻群体进行二孩生育意愿的大样本调查,通过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中以女性居多,企业职工是主要职业类型,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育龄期夫妻占到了37%;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育龄期夫妻人数中,计划生育二孩的时间以三到五年内居多,同时二孩性别倾向减弱;本文通过对512名城乡育龄期夫妻进行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为后续数据研究与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到底能生多少孩子?——中国人的政策生育潜力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广州  张丽萍 《社会学研究》2012,(5):119-140,244
本文以1985年以来全国大型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生育水平、生育意愿与生育潜力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对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潜力的变化范围进行估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更替水平,二孩生育目标占绝对优势,潜在二孩生育的比例不到50%。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随机微观人口仿真模型研究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认为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也不会引起很大的出生人口堆积。  相似文献   

5.
徐炯权 《老年人》2014,(2):8-11
20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道出了一对农村夫妇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多生孩子而到处流浪、自讨苦吃的辛酸。20多年过去,人口老龄化问题让我国政府对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微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于提倡和实施了30多年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顺应时代要求和民心之举。我国为什么要在当前放开“单独两孩”政策?新政策出台后,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是否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落实这一顺应民众期望的生育政策,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6.
3月15日,两会记者招待会,李克强总理正装以待,气氛热烈而庄重。当记者抛出"社会又出现了要求全面放开二孩的声音"一问时,李克强总理简短有力地回答:"去年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现在正在推进,也正在进行全面的评估。我们会根据评估的结果,也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权衡利弊来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并按照法律程序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短短百字,点亮了全面放开、科学评估和依法管理三个关键词,引  相似文献   

7.
周斌 《职业》2014,(19):65-67
今年3月以来,全国出现了“单独二胎”新政启动的小高潮。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1个省份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新政。“单独二胎”政策放开,未来将有可能每年拉动中国0.2%的GDP,同时改善独生子女带来的社会问题。既然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大事,又有明文政策规定,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很关注,如何保障由此涉及的劳动者权益?本文从政策法律方面试作解析。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14,(4):16-17
2014年,我国“单独两孩”政策将陆续在各省份“落地”。2013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同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据了解,黑龙江、上海等地正在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北京、云南等地已启动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其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现有部分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从养老方式与养老意愿、养老内容等角度来分析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浅析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最后希望通过总结性和概括性的观点,为缓解独生子女所面临的养老压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单独二胎政策的试行实施,引起社会的多方关注。这项政策是为缓解计划生育以来社会"未富先老"局势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不但有利于提高生育率,改善人口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更强调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血缘亲情的凝聚力,扭转传统家庭功能的逐渐弱化的趋势,使人们不会因为家庭担负功能社会化,而失去家庭带来的满足感和情感寄托,本文通过考察单独二胎提出的背景,分析家庭伦理功能弱化的原因,并提出单独二胎政策对其产生的影响,提出完善措施,从而开启一种更完善的家庭理想结构,以期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三孩政策被提出。受到政策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未来家庭结构将从独生子女家庭逐渐转化为一家多孩。家庭结构的变化势必给家长和头胎孩子带来新的挑战,多子女家庭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父母的“必修课题”。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在我国正式实施.伴随新的生育高峰而来的便是"二胎经济"的繁荣,新生儿市场尤其是奶粉、纸尿裤等婴儿用品品牌增长迅猛."二胎经济"背后的主力人群,是20世纪计划生育政策下诞生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成为母婴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在"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的背景下,母婴市场迎来新的转型契机,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约2万字,分16个部分,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路线图",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2014年是中国的马年,也是万马奔腾的改革之年。在新的一年,推出的哪些改革举措将影响我们的生活?1.单独两孩政策"落地""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面二孩"政策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是,如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选择"二孩",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这些压力因素又会影响"二孩"的选择,其中,教育便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时间投入两个方面,分析教育对家庭"二孩"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辽宁省政府率先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从计划生育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中国也正面临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不过操心的可不止我们,为了鼓励多生娃,这些国家也很拼!  相似文献   

16.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数是得到有效遏制,但农村中的生男偏好观念一直传习至今,在"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以来,男孩偏好的观念更占上风,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旧的生育文化向新型生育文化的转变,实现人口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妇女的生育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下降到标准水平以下,并且长时间维持在这个水平线下。这种情况下,我国对于生育政策展开了全面讨论。本文以人口普查中的数据为研究基础,对于我国独生子女模式进行研究,并判断了二孩政策开放后的人口数据。在实际研究中发现,我国二孩政策针对的人群数量较大,并且妇女生二孩的意愿较高,我国人口数量在二孩政策开放后也明显增加。立即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可以缓解社会中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社会中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前,"80后"群体正大规模进入生育期,在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这一群体的生育意愿将成为影响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对893个"80后"调查样本的分析后发现,不同代际、户籍、性别和已生孩次结构对"80后"生育意愿产生影响。"80后"的理想子女数偏好儿女双全,如果政策许可,打算再要二孩比例城镇"80后"高于农村"80后",可以预见一旦二孩生育政策放开,城镇"80后"将成为二孩生育的主体,较易生育反弹形成生育堆积。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养儿防老”。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经整整30年。“一对夫妻一个孩”使家庭规模进一步缩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这种传统的、单一的赡养主体显得难以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国政府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多子多福的陈旧观念早已为优生优育的时代新风所取代。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以及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生育政策也应有所调整。因此,“单独两孩”的放开不仅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顺应了大众的期盼,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