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关公信仰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从关公信仰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功能两个方面 ,对关公信仰的文化渊源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解读关公信仰的民族文化背景 ,并归纳出关公信仰的四个主要历史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作为本土宗教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民俗文化的活化样本,具有极强的地方性特点。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个地区与民族的现实发展都需要一个具有开放特质的地域空间,而开放总是他者与本我对其有所了解时方能实现。学术研究作为知识主体对人类共享知识的集结过程,有独立和依附两重特性,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是宗教诸形态之一。本文尝试梳理作为名词的"宗教"、作为形容词的"宗教的"及"信仰""民间的"几个概念的边界与意义,以期在认识和理解民间信仰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宗教民族志的视角、理论范式和方法——现代人类学研究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6-14
对现代人类学创始以来的理论和方法潮流进行了简要整理,探讨了中国宗教民族志研究的现状及可能性.认为人类学宗教研究的学科基础是宗教民族志的开发和创新.人类学有关宗教信仰的综合性定义和分类决定了该学科的整体性研究视角,同时也决定了宗教民族志研究中个人与集体、观念与行为并重的立体型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5.
6.
范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5):47-49
林美容教授继承前人对祭祀圈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在草屯镇的调查案例,成功地把祭祀圈和地方组织结合起来考察,把对祭祀圈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她还对当地彰化妈祖信仰组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信仰圈理论.在此基础之上,进而对台湾汉人的文化心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学与人类学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和人类学几乎都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两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曾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过比较,提出不同的观点。本文从现实的、客观的角度,从学科的历史发展,自身的逻辑发展来分析两门学科在许多方面的交叉性,这对两门学科各自的发展、社会的良性运行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信仰文化.壮族民间信仰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民间信仰一样起源于原始社会,其经历了原生起源缓慢发展期、原生信仰与外来宗教信仰磨合发展期、断裂期、复兴与重构期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当时国家推行的文化、宗教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后,壮族民间信仰复兴现象普遍在壮族地区出现,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时期,应坚持人类社会学中的“示范性指导”理念对信仰加以引导,实现壮族民间信仰的良性发展,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协调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探讨西藏宗教中的象征物及其相关问题 ,认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将西藏的宗教置于中国各民族宗教乃至世界各种宗教中进行比较 ,通过探索其规律及自身的总体面貌来界定西藏宗教到底具有什么特色 ,由此加强我们对藏族文化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试论近代昌都地区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1840-194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藏区的民间信仰中神灵众多、由来庞杂、颇具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经历漫长岁月而世代传承。它们在当地民众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影响,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在简要概述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近代史(1840~1949年)上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坛庙后,认为昌都人民的信仰习惯,与藏区其他地区有所区别,在中国藏区众多的信仰习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壮学是以壮族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壮学研究范畴性质决定了壮族民间宗教信仰研究不可或缺,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是壮民族的文化之根,壮族宗教信仰研究成果与壮学学科建设发展同步,继续深化壮族民间宗教信仰研究对壮学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姻亲纽带与通婚网络是社会学、人类学中国乡村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不少学者从市场圈和地域因素等角度对其展开探讨.近年来,沿着文化及信仰要素的分析进路,关注中国乡村宗教的研究者也注意到姻亲纽带构建与宗教信仰维系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以对冀中若干天主教群体的田野研究为基础,探讨和反思了市场、地域和信仰因素对乡村天主教姻亲纽带的影响,指出:市场性、地域性因素可以解释华北普通村民的通婚状况,但不适用于当地天主教群体;乡村天主教表现出以“内婚制”为依托的凝聚模式,信徒在总人群中的较低比例不会削弱其教内通婚取向;天主教徒姻亲纽带包含有世俗性和宗教性双重属性,显现出影响当地天主教维系和发展的“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类学研究旨趣的转变及其理论的推陈出新与美国国家意志的变迁息息相关.美国独立建国后为拓展疆域、增强国力所发动的西进运动,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印第安人的调查和研究热潮,引发了种族论和进化论长达百余年的争论.20世纪上半叶,美国政府为化解国内的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情绪,加强社会建设所组织的社会调查,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相对主义的生成和发展.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反共氛围迫使新进化论者隐晦化其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理论流派的发展受到遏制.与此同时,美国为推行霸权主义大力扶持针对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研究,并因此间接催生了注重“文化路线”的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林县那劳村为田野考察点,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西林县那劳村北路壮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 全面的深入研究,以透视北路壮剧在西林传承与发展的基本面貌.认为在面临多元化的现代传媒娱乐方式冲击的情况下,应当善于借助现代传媒立体呈现壮剧表演,通过设立专项经费、 搭建传习基地,扶持准专业化壮剧剧团等措施促进壮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具有传奇色彩的学术经历,由其所开创的现代法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逐渐得到后世学者的重视和呼应,但是很少人着墨去关注马氏人类学思想中的人格权平等观念,亦即用法人类学的维度来解读他本人及其经典著述.马林诺夫斯基对人性尊严的关注不仅体现了人类学研究的内在本旨,同时也诠释了平等之法律价值.据此,从所有人类属性之人格权平等视角来厘析马林诺夫斯基早期人类学中平等价值主题的哲学伦理,实乃为全球不断复苏的后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以及相延伸的民族恐怖主义治理提供了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6.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还提出了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要求,包括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其宣传教育的形式。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的核心内容。要把握新历史方位的新要求,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入脑入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喜闻乐见。要依托于“喜闻乐见”的伦理精义和价值特质,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和创新方法,构建生活化、常态化、制度化宣传教育机制,推进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龙州县上金乡政府所在地及周边近年来考古发现有汉代墓葬、汉庭遗址以及青铜器和玉器, “岜伤”安置骆越将士战死者灵魂的神话、民间传说与泰汉时期骆越先民抗击中原王朝或与相邻族群爆发冲突史实的较为吻合,上金乡的船街作为延续骆越先人船祭水神祈福的重要物证,以紫霞洞为中心的左江流域壮族民间以侬峝节、抢花炮等形式传承古骆越生殖图腾崇拜文化,上金乡政府所在地周边一些村落的古今地名信息存在高度重合,尤其是运用壮族语言思维模式对照分析发现“临尘”与“上金”所指地名一致.这些文化遗存进一步肯定了“汉象郡治临尘县所在地在当今龙州县上金乡政府所在地,花山古都就是临尘县”的基本推断.这对于构建民族文化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也对我们准确把握花山文化的地脉和文脉进行科学规划花山文化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南疆西双版纳勐腊县的田野调查,试图了解当下云南边境地区国家在场面临的困境以及这一困境对其自身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影响.通过分析困境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从而推演出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基于自身血缘和地缘关系所形成的认同场域,与国家实体边界所界定的在边境空间应具有的认同场域难以吻合,并且边境线之于边民的政治性意义与边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亦难以统合.边境线在强调维系国家认同的同时,割裂了民族认同的维系,从而出现非法跨境以及国家的暂时退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