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宗教并不单纯是一种主观的观念,而且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系统,并且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封闭的单一系统,而是这个人类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教与哲学既是社会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两种文化形式,又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教与哲学在内容与形式上是最具有普遍性的观念形态,都具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性质,同属人类精神方面的文化。本文试从宗教的观念形态以及宗教与哲学的关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宗教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宗教同属精神性的文化,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性质,是最具普遍性的观念形态。其本质还是哲学都对此做出过回答。正是由于二者所关心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重合关系,宗教和哲学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了深刻的哲学义理。海明威创作的《老人与海》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因为在小说中主人公桑提亚哥面对困苦的遭遇,勇于战斗,以大无畏的精神来迎接生命中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了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内在的包含了发展的方法论、发展的目的论、发展的价值论三个基本方面,不仅为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且为中国梦乃至世界梦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宗教名义进行社会动员,是当代全球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宗教动员下的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代恐怖主义的主导势力,并经历了三重路径,且每条路径中都表现出国际"安全阀"遭到双重的破坏和挑战。梳理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因"宗教动员"而泛滥的路径,可以为国际反恐提供某种思路,从而消除恐怖主义进行"宗教动员"的不良后果,并优化良好的宗教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宗教名义进行社会动员,是当代全球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宗教动员下的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代恐怖主义的主导势力,并经历了三重路径,且每条路径中都表现出国际“安全阀”遭到双重的破坏和挑战。梳理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因“宗教动员”而泛滥的路径,可以为国际反恐提供某种思路,从而消除恐怖主义进行“宗教动员”的不良后果,并优化良好的宗教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宗教的世俗化?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关系到对于宗教世俗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文中通过对宗教世俗化这一概念的探析,认为宗教世俗化是宗教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将不会导致宗教的消亡,相反,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并将继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盛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其在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近些年,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群体后宗教现象对广大青年产生影响,因此,要在后宗教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及其路径选择,即坚定立场、理论武装、宣传普及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宗教作为共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关联。从目的指向看,都调整人们的行为与生存方式;从内容来看,早期的宗教教义被法律吸收,宗教为法律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从功能上来看,法律与宗教对社会都具有稳定社会、凝聚社会力量、维系社会等功能。在当今社会,正确认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纪伯伦的人生观 纪伯伦是文学家而非哲学家,他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探索使他的作品闪耀出哲理的光芒。从哲学角度探讨纪伯伦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可感受到其作品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以来中国的哲学一直处于无我状态,哲学脱离了其源于热爱的本质,却被用于对不同文本的解读,成了各种概念的积累,便不能成为引路灯,不能在现实中实现自己。哲学因而被边缘化,不仅仅是受到实用社会的排挤,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在失去了时代根基,失去了民族品格,失去了个性风采的前提下,哲学是发挥不了自身的救赎作用的,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位置。本文主要从教科书中解放哲学为基点,从哲学家的观点角度出发,针对中国当前的哲学发展情况,表达了如何创造中国哲学的从无我到有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为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在尺度和生成动力,人的主体性生成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造和价值超越的核心,人的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西方哲学发展的高峰,凝聚了两千多年西方哲学思想的精髓,从康德到费尔巴哈,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德国古典哲学王国。然而由于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这一哲学最终走向了分裂。这种分裂是一种终结还是出路,学术界对此莫衷一是。分析德国古典哲学分裂的过程及表现,探讨德国古典哲学的去向,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扬弃关联,从而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超越以往任何旧哲学的新世界观,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结合并比较西方近代史上相关的社会政治学说,试从政治哲学视角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从宏观上分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公民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卢梭的政治哲学和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的策略性折返,本文探讨了由贝拉重新诠释的公民宗教概念所隐含的某些基本命题,分析了可欲的公民宗教的性质、功能和建构原则。作者指出,公民宗教是现代社会之神圣性的非宗教表述,它的基础是法治和公民社会,建构公民宗教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保卫名副其实的社会,为此必须坚守共和价值,并将民族道德与人类道德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哲学王"理论是其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直接贯穿于其中期最重要的著作《理想国》当中。而对于"哲学王"这一制度,历史上也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声音,对它有着不同的认识与评价。从柏拉图的原著着手,结合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历史背景,挖掘著作中的理论因素,会发现"哲学王"这一制度是有其存在的理论根基的,它既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单纯的乌托邦式的空中楼阁。虽然这种制度在最后没有实现,但是其中的理论要素对于今天的政治实践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带领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以数字化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但同时我们仍不能忽视大数据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就是大数据技术的异化现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因具有整体性、生成性、长程关联性等多种特征,能够对大数据技术的整体系统及其子系统中各要素的异化现象加以精准分析,并从本体论、历史观、矛盾论、认识论、运动观等角度对大数据技术达到本质性认识,为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宗教理论是弗氏整个理论体系的一块试金石,透过它我们将发现精神分析理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本文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这一人格"三我"结构出发,探讨这一结构在其解释宗教起源与发生中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东西方宗教文化背景的语境中考察夏目漱石的作品,可以看到宗教文化对其创作方面的重要影响。夏目漱石作品中多展现出的宗教情结虽然看起来互相矛盾,但实际上是相互统一的。一方面他对神佛的偶像崇拜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又对宗教的伦理超越思想进行了赞颂,认为宗教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