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松山 《现代交际》2014,(3):235-235,234
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面对这样的环境,"90后"大学生往往有禁不住诱惑的时候,如果自控力不强,一经接触就会越陷越深,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预防学生沉迷于网络,促使青年心理发展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年代,国家的发展国民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等等,尤其是社会中的一群特殊群体——青少年,受网络的影响也颇大。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们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寓教于乐、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但同时,接触上网络也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在给青少年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因素。如沉迷游戏学习懈怠、迷恋网络缺少与人沟通、陷入虚拟的网恋或是通过网络犯罪等等。因此,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青少年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和进行交流.但网络的虚拟性也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儒家思想中"仁"、 "爱"的思想,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对爱的渴求,也使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对待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爱,是青少年摆脱网瘾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了千家万户.网络在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其他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融入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它可以通向世界互动沟通,它可以资源共享开阔眼界……诸多的好处不胜枚举.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贩卖违禁物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屡见不鲜,尤其对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影响更大,很多青少年犯罪都与网络有关.尤其是在校的中学生,由于他们辨别能力差、自制力不强,往往禁不住诱惑陷入网络难以自拔,形成“网瘾”.这些学生如果不及时教育很容易走上歧路.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沉迷于网络的孩子拉回来,帮助学生戒掉网瘾.  相似文献   

5.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革新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网络交往、网络闲暇娱乐、网络政治参与成为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新时尚和新主流。新型的生活方式给青少年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同时给青少年行为带来异化等问题。社会需要加强虚拟网络社会管理,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平台,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亚文化层出不穷,注意力和影响力正在追赶甚至赶超主流文化。作为网络亚文化中规模最大、使用最频繁的群体,网络亚文化的兴起给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挑战。网络亚文化改变了青少年被动的社会地位,他们通过网络语言和网络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实现话语权的建构,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行动实现群体的身份认同。然而,网络亚文化的过度使用又会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需求方式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正常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因此,国家、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当加强网络监管教育,积极宣传主流文化,提高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自腾讯公司推出QQ群功能以来,虚拟群居生活在广大青少年中越来越受欢迎,已经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群居虽然给青少年带来了人际交往的满足、情感宣泄的快意和现实生活的方便等诸多好处,但也不可避免地给他们造成某些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引导青少年利用好这一软件的功能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渗透居民的日常生活。网络是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是潜在的,它的影响对人格不够完善的青少年更甚。当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现实自我和网络世界中的理想自我无法统一时,就会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形成网络双重人格。因此,对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分析及其调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网络文化既给我们带来新方法、新观念和新文化,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新的困惑。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提出对策迎接网络时代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世界,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但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如何使青少年远离"网瘾"的控制,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是整个社会都应该认真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上网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和乐趣的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了.一种“时髦病”——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很多喜欢接受新事物、好奇心强的青少年就染上了这种“病”。  相似文献   

12.
马萃 《职业》2010,(29)
目前,网络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推进着人类的科技、文化向前高速发展,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适应阶段"的新问题和新困惑,特别是中职生的网络综合症问题,更是给青少年的发展、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笔者试探讨网络不良行为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提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必要性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网络在未来社会中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尽快提高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由于网络素养的缺乏和心理素质的不成熟,青少年很容易迷恋上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甚至痴迷于浏览网络中的黄色、暴力信息。这不仅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长期无节制的上网也不利于他们的生理发育。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青少年形成了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不完全一样的双重人格,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他们很容易把现实虚拟世界当作现…  相似文献   

14.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而网络暴力游戏的盛行,对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接触网络暴力游戏时间的增长,青少年对暴力行为的赞成度会有所提高,也更易产生暴力情绪,同时考察了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涵化效应,即曲解暴力符号、宣泄权力欲望,以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认同。同时分析了网络暴力游戏的盛行原因、传播现状和发展趋势,解析了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传播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效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人们在网络使用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心理空间,这一全新的空间在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部分网络使用者由于无节制地使用网络,造成对其工作、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德性的创造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一、网络环境与青少年道德国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明的载体 ,在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巨大方便的同时 ,也相应地更新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目前全世界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人使用互联网 ,并以典型的指数增长方式发展 ,主机数和联入网络数大约每10个月翻一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网络化的不断发展 ,人们与网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且网络参与者的低龄化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网络社会、网络道德的建立深深地影响其道德情操 ,并客观地要求青少年作为网络社会道德主体参与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日渐普及,很多网络词汇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而如何将这些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词汇翻译成英文并传达给国际友人,也变成了目前亟待解决和探索的事件。本文从目前使用频繁的"单身狗"一词入手,分析"单身狗"出现的社会背景,并从意义角度入手,探究"单身狗"一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出现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网络世界里,人们的行为是无拘无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人的道德意志,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在网络世界里不能及时明辨是非,因此,家长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德育。  相似文献   

19.
张萨萨 《职业》2017,(27):111-1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手机的普及,使网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网络世界并不完全是净土和乐园,网络净化缺失及网络监管滞后,使得网络文化中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群际接触理论,一定条件下的群际接触会减缓群体之间的矛盾,缓解彼此冲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内地两地青年的接触呈现了由试探、期待到焦虑再到防备的心理变化轨迹.两地青年的频繁接触并没有带来群体融合的直接效果.其部分原因在于两个群体间的交往没有充分满足最优的群际接触"条件".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两地青年群体的群际接触打造了最佳的平台和提供了最优接触的可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各级单位及机构应通过打造"大湾区文化圈"、推动大湾区中高等教育的合作发展、打破制度壁垒等措施为两地青年良性互动保驾护航,增强香港青年群体对大湾区的心理归属和实践自觉,进而提升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