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民国时,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是"近代化范式"的代表之一。近代化范式,是认为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西方剧烈的冲击下,不自觉与自觉向西方学习,进行社会转型。农民战争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似乎与近代化格格不入。而中国近代史上又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与若干次小的农民战争。陈恭禄著的《中国近代史》又偏偏是绕不过去的。而农民战争相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讲,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状况下进行的。于是陈恭禄用近代化来评价近代农民战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以来,上海便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它是中国各个领域近代化尤其是近代社会文化的见证。我们可以透过近代以来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变化,便可以证明这个观点。而服饰历来是涉面较广,最能够直观与快速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时尚变化的要素之一。而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中国近代上海女性的服饰变化彰显了时代的变迁,并活灵活现地反映了都市女性生活的场景,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赵永文  ;赵宗文 《现代妇女》2014,(12):I0033-I0034
赋税制度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内容,能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中国近代赋税制度经历了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三个时期的变迁,与传统赋税制度相比,有新的特点。因此,对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具有重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在农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之后,小农经济逐渐开始解体,在外国统治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加之受中国一直以来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女性更是受尽剥削、压迫和欺凌,妇女的社会问题十分严峻。在这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况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以妇女问题为突破口,把妇女解放问题推到了历史的前线。  相似文献   

5.
(一)青年研究是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总体预测和未来研究的成果出现的。青年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地典型地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和思考。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在巨大变化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青年问题就是突出的一类。青年问题对中国社会来说具有两重性质。一方面,它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它又起到了促使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从社会上对青年评价的悲观和乐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普遍特征出发分析了中国近代化的特点,论述了中国近代化的起点、阶段,概括了中国近代化的被动性、复合性、非自主性和非统一性等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方式和结果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的文化研究重新提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论证基本局限在精英文化的层次。研究的深入,有待扩大视野。从社会史的领域发掘大众文化资料,是这一课题取得进展的关键。社会的近代化往往以文化的近代化为先导,文化的近代化又必然以社会的近代化为依归,这两者的发展需要同步运行,却并非同时开启。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自明清之际,经历着开启——中断——再开启的过程。中国早期启蒙与西方人文启蒙的不同特色是政治伦理的启蒙,这主要表现在对忠君信条的怀疑与抨击,而且下延到广大民众,蔚为非君、非圣、非经思潮。早期启蒙的最高成就是提出“抑尊”思想,从非君到抑尊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化与留学生的社会参与丁三青中国近代化宛如一股澎湃的钱塘湖,涌动着社会中的一切阶级和阶层。"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某个阶级的领袖永远是该阶级最有知识的先进代表人物"①。新式知识分子的代表──留学生就是站在中国近代化潮头的赶海弄潮儿。一、文化反...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社会动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民国初期的5年中,全国出现了107个经济团体,形成了一个空前的高潮。这是社会各界在辛亥革命为之奋斗和开创的民族、民主和民生主义精神鼓舞下兴起的。经济团体的勃兴体现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动员作用。辛亥革命的这一社会动员作用虽然带有某些局限,但是在总体上仍给中国经济近代化造就了一个比较广泛而稳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作为近代化的产物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崛起速度和广泛普及的影响力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这其中不可避免的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对其抱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鉴于如何充分认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究其崛起原因,成为客观评价它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各行各业的近代化,作为文明基础的教育的近代化也被提上日程。日本教育的近代化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西洋化,再到与日本国情相结合的日本化的过程,其真正的近代化则是在战后由民主改革后才完成。本文将通过探讨日本教育的近代化,得出给予今天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清政府来说,鸦片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们,也打破了他们天朝上国的美梦。洋务运动开始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外交思想逐步推行开来,这打破了原有的封闭状态,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中国政治体制,因此也暴露了其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平等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并且写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中国追求平等的道路曲折漫长,从鸦片战争到21世纪,从完全不平等到更加平等,但是对于什么是平等学术界依旧有太多争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亚道德试探——兼谈德育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社会转型、道德转型与青少年亚道德21世纪已经来临,我国社会转型的节律也呈加速趋势,如果把鸦片战争看作是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开始,那么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慢速转型期;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速转型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  相似文献   

15.
本期专题围绕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未来六十年做一个专题,我觉得,六十年太长,做预测比较难。2040年乃鸦片战争200周年,离现在正好30来年,而新中国的历史若按“计划”与“市场”划界,正好也是两个30年。撇开巧合的因素,本拙文的思考阐述时间以2040年作为“终极边界”,也许这样稍稍靠谱些。  相似文献   

16.
论近代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近代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丁三青近代的中国,半独立的社会命运猛烈地撞击着"非独立化"青年的心灵。近代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有着丰厚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社会转型与青年心灵震荡从本质上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社会,仍然是个传统的社会。近代中国是传统政治文化积累得...  相似文献   

17.
每一种教育都有它特殊的职能,思想教育也是如此,而且它具有更为重要的职能,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指路灯,使他的思想和行为按照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的发展需要指导,所以科学专业的指导方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自我化”社会的发展“自我化”即表示不参与同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把这一概念用于对日本社会的分析,将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用这样一个贴切的词语来表达的是丸山真男,他把日本社会“近代化”的过程,作为个人从社会共  相似文献   

19.
女性伦理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历史阶段的演变中,对女性提出的具体道德要求的学问.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伦理观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其中包含了丰富而系统的女性伦理思想.儒家妇女观的核心思想是男尊女卑.其发轫于先秦时期,在两汉时期,董仲舒、班昭等人对妇女应该恪守的道德进行进一步阐述,使儒家正统妇女观日益强化.唐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发展使其进一步巩固,明清时期儒家妇女观已经基本成型.儒家妇女观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艺术的变革与社会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九世纪中期,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多年的大门,给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个时期的中国艺术文化主要呈现为对峙、抗争和融合;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全球化、一体化,极大地推动着各个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靠拢与接近,中国的文化艺术也不可避免的走向全球化,并逐步走向多样化。本文主要从平面广告演变的史实出发,简洁的叙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两次飞跃及其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