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语境角度批判构式语法,指出构式语法并非研究语言学的万能钥匙,只有构式语法的语言学无法立足。其次,从语境角度具体分析了WXDY、X比Y还W等构式。最后,提出构式语法语用观存在必要性,没有语境的参与,构式语法对语言的解释无法立足。  相似文献   

2.
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认识,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在构式语法框架下对英语使役结构句法进行了解析.英语使役结构的习得不仅涉及动词语法形式,还应加强构式意义的理解与习得.  相似文献   

3.
构式语法由Goldberg(1995)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背景下提出。Goldberg认为构式的定义为,"C是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的组成部分或先前已有的其它构式推知"。Goldberg(1995)论述了双宾结构,认为其典型构式义为"有意的给予性转移"。基本构式形式为S+V+N1+N2(S为施事即动作发出者,N1为与事即事件参与者,N2为受事即被转移物)(张伯江1999).构式语法强调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双宾结构是英汉语所共有,基本形式大体相同。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其转移方式、涉及动词、配价及领属关系等方面都有异同。双宾结构是生成语法一直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一直是不少国内外语言学者非常感兴趣的课题,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将英汉双宾语结构与构式语法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双宾构式的研究;本次研究将英汉双宾构式异同与语法教学相结合,有利于为语法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推动语言教学的发展。本文第一节为双宾构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节为研究方法介绍,第三节为结果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又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突破传统语法教学中学生对语法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是当前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难题。构式语法是基于认知语言学之上的理论体系,它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英语语法教学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式语法的起源、现状,进而结合构式语法在英语语法教学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一X就Y”句式的传统分析思路,从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出发,分别探讨了构式语法理论视角下“一X就Y”句式的构式模式、语义和语用功能,以期给“一X就Y”句式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死我了"的构式义表达某人经历了一个极端的状态变化,从该构式的构式义出发,运用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认知能力对诸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这样的语法范畴进行了语义刻画,从而提出该构式成分中x的存在理据和限制条件,即×只能由形容词和动词充当。然后论述了剩余成分"死"的语法范畴,进而从范畴化和构式生态性两个角度对这一构式的生成理据做了充分的解释。最后将这一构式上升到概念结构的层面,通过侧显、聚焦的识解方式对这一构式进行了详细的语义描述。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传达信息的一种结构,它由词汇和语法构成.词汇是词的总汇,是语言的结构材料;语法是用词造句的方式,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可以用有限的规则构  相似文献   

8.
《语法哲学》是世界级语言学家叶斯柏森的代表作,书中他对一些语法理论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该书被视为传统规范语法向现代描写语法转变时期的一部力作。其中叶斯柏森关于语言本质的看法,即"活的语言"则体现了他的反传统性。本文试图剖析叶斯柏森是如何将语言研究重点从对书面语的研究转移到"活的语言",从而深入探讨他的语言本质观。  相似文献   

9.
曾玲 《现代交际》2011,(6):60-61
本文梳理了语言相对论的发展脉络、论证过程,并对强式与弱式假说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影响从词汇和语法对思维的作用中可见一斑,但是沃尔夫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后续研究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0.
弹幕作为一种外来事物,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广为人知。笔者发现作为弹幕的载体,弹幕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别于一般性语言的特点,其中不乏一些语言不规范现象。因此,本文将围绕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研究弹幕语言的语言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语言能力观理论进行了梳理,进而探究乔氏语法与其他理论的不同之处。意在说明学术思想的影响力和继承是带有历史必然性的,以此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有关语言本质的理论,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其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特点不同、词汇的内涵意义不同、语音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语用语言失误的产生。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在词汇、语法和发音等方面差别很大,本章从语音的语用失误、词汇的语用失误和语法的语用失误三个方面探讨语用语言失误。  相似文献   

13.
“不但不X,反而Y”是一个常见的语言形式,既可以传递客观信息也可以传递主观信息,在传递主观信息时已经是一个表示反预期信息的构式。文中从四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对其构式进行鉴定,并分析其构式义是传递反预期信息;第二分析了此构式的预设和焦点;第三分析了此构式形成的动因是语言表达的元认知监控和主观性,形成机制是概念整合;最后分析了构件与构式的相互压制关系,构件前后两个语段必须有关联是转折关系此构式才能表达反预期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任务来看,大部分人似乎认为学生能充分掌握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忽视了语法学习对学生习得英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语法教学贯穿于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是语言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语法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服务的,因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指导点拨,引导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有效达到语言规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喻萍芳 《职业时空》2008,4(10):158-158
近年来,随着高职的蓬勃发展,高职英语教学也受到了教学改革的一定冲击,有的教师开始采用流行的交际法教学(Context Teaching)。随着语篇教学的深入,部分教师亦尝试将语法教学溶于语篇教学,但由于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大部分英语教师为了教学的方便仍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Grammar Teaching)。事实上,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语法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使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即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而不是单纯地向他们灌输语法知识,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既要避免过多的讲解语法知识,消弱学生的语言实践,也要防止盲目实践,忽视语法教学,把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的技能对立起来。也就是说,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适当比例地讲授语法,语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既要占一席之地,又要把握它的度。  相似文献   

16.
应健 《现代交际》2012,(3):40-41
现代语篇分析逐渐从表层语言研究转向深层语篇语义的功能解释。于是重在研究交际目的和语言策略的体裁分析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本文从关注人际语法隐喻在体裁分析中的作用出发,着眼于广告语篇,尝试着把人际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策略,阐释其不仅是广告语篇的一种语言特色,而且对广告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语域理论在语言词汇、语法、语篇学习中的作用以及语域理论对语言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普遍语法是在母语习得中提出,被认为是人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的一部分。普遍语法在母语习得中作为初始状态,同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语法的作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真正关注的焦点是普遍语法对中介语初始状态的影响,本文就普遍语法是成为一个稳定特定的语法还是始终有别于任何一个特定的语法同时普遍语法在整个中介语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就初始状态和普遍语法的研究对传统的迁移的发展和二语习得的贡献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丽莎 《炎黄世界》2011,(5):35-35
汉语是一门很难学习的语言。学习汉语的最难点在于发音、声调和语法这三个方面。因为大部分的语言里没有声调,没有“zhi,chi,shi”这些发音,而且语法也不同。那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这些难关学好汉语呢?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们的大量创新使用,“X去哪儿了”形成了新的具有能产性的构式,作者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对该构式进行解读.认知社会语言学关注社会意义,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理来解析语言现象,于是本文建立了一个MPS模型(隐喻理论、突显原则和选择三个理论的整合)来阐释“X去哪儿了”构式,尝试去证明该构式在经过了新的认知加工后产生了新的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