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里森在作品中始终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本文剖析了莫里森作品中关于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回归纯真的传统文化和朴素的自然生活的必要性.同时,对莫里森作品中对现代人应如何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在现代多元化世界中应该如何包容兼爱,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实现人类的共存发展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莫里森作品对迷失自我、私欲膨胀的现代年轻人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饮食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各个民族或群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食生产、食生活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应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跨学科综合性地研究人类生活的饮食和饮食行为.草原饮食文化是站在饮食人类学的视野中,研究草原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饮食生产、饮食生活、饮食行为、饮食理论、饮食相关的文化现象等,将之上升到学科的角度,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和系统地研究.草原饮食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饮食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并对人类学的中国化研究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还会深化对草原文化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3.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藏民族通过生产生活寄情于歌舞,以歌舞形式述说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崇尚,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藏民族歌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它以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著称.由于藏族的生活地域与生产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地区民间歌舞不同的风格与流派.  相似文献   

4.
在契丹社会文化中,河流因素占有重要地位,进而形成了河流文化.契丹社会的河流文化不仅存在于神话、传说等民族记忆里,也充斥在四季捺钵、改易江河名称和河神祭祀等政治生活中.它的形成既与契丹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经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亦受河流文化汇聚机制以及早期人类对河流敬畏与崇拜的影响.契丹社会的河流文化是中国古代以长江、黄河...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发展无疑在总体进程上标志着人类的进步,但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生态伦理为宗旨的蒙古族生态小说,却对它有许多无情的解构,它的本质不是对科技的排斥,而是对科技被异化的社会文化的反思;在现代语境下,民族自我现代化诉求同时催生了文学中的科学利用和科技治理思想.这种杂糅式的科技想象,是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族裔对民族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以马为载体和象征的蒙古族马文化渗透在蒙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是融入了蒙古人的精神世界。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蒙古族马文化也不例外。本文将以蒙古族马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蒙古族生产生活变迁下的蒙古人与马的互动变化,试图指出以马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传统文化逐渐趋于减弱或消失的原因、影响以及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化力是指结构性地存在于特定文化中的精神体系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它以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具有的对人的生产生活的规制作用为其存在基础,内在地规约着人类的种种实践活动.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力对资源配置中财产权力制度、技术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影响而得以具体地展现的.依凭文化力驱使资源要素逆流向不同的文化区域,民族地区的某些乡村文化资源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蓬勃态势.文化力概念的重新界定对于加深对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复杂关系的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义地说 ,文化史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环境、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活动痕迹 ,它囊括了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涵盖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范畴的各个层面 ,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 ,少数民族文化史也是一部记载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开发史。云南是多民族的边疆省区 ,长期以来各个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边疆的历史 ,创造了绚丽多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回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较为分散的民族之一 ,回族文化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悠久历史 ,回族文化史反映了回族社会文明进程中的动态轨迹。狭义地说 ,它是一门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是其民族文化观的理论来源。马克思着眼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认为全球化是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是各个民族及其文化发展延续的基础与前提。马克思以辩证的眼光对全球化的现实作出批判,以积极的姿态审视民族文化从传统的恒定中游离出来的现实命运,认为全球化运动在深刻改变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建构起一种人类公共的认知方式,即世界意义上的文化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0.
论驯鹿鄂温克人的驯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驯鹿鄂温克人是我国鄂温克族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以饲养驯鹿谋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驯鹿鄂温克人在狩猎驯鹿和使用驯鹿以及饲养驯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共同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我国独一无二而独具风格的驯鹿文化。我们拟从人类文化学与民族文化学的理论视角,对这一特殊族群的驯鹿文化形态进行客观实在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