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敏 《现代妇女》2014,(4):117-117,116
随着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环境的多样化,志愿者人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在无可归责的志愿者人身损害发生后,应当引入国家补偿制度,确保志愿者的人身权益能够得到确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与其志愿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外对志愿者行为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对志愿者动机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作者从经济学视角、心理学视角以及社会学视角综述了国外对志愿者行为动机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志愿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综合国际上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研究与我国本土经验研究,有利于深入分析城市青年参与志愿活动原因与动机。目前,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动机呈多元化特征:青年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体现出较明显的政府动员特征,而宗教价值驱动不明显;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更多是基于一种社会公益的奉献精神与互助精神,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也获得社会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现今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依然成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主流,各种赛事、展会到处可见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我校高举公益性办学的旗帜,在全校青年学生中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使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完成道德品质与社会技能的双重提升。通过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广开志愿服务渠道,磨砺学生道德品质、锤炼学生专业技能。实现志愿服务与大学精神塑造相结合、志愿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志愿服务与参与地方社会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是向世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形象的一个契机,世博会中广大志愿者的辛劳与付出为这样的展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以"小白菜"、"蓝精灵"为代表的大学生志愿者更是广泛分布于园区内外为游客排忧解难,他们将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又一次推向了高潮。志愿动机是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反映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与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动机的实证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类型,从而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以期为更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13所高校的实证调查,了解了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理念特征、服务领域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探寻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八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发展,在所有志愿者的行列里面,高校学生志愿者占主导地位,为了保证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长期有效且优质有序地进行,需要对其志愿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在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后,分析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以及志愿服务存在消极心理的影响等内容,并提出了应对机制及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孙熙午 《现代妇女》2014,(6):166-166
自20世纪90年代,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以来到现在,中国的志愿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及解决。志愿者所面临的风险中,人身风险是当前最应受到重视的。  相似文献   

9.
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队伍的主体部分,其需要能否得到有效满足直接关系到志愿组织队伍的整体稳定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性发展。目前,青年志愿者的需要状况整体呈现较低层次的生存性需要与较高层次的发展性需要的两极分化特征。追求理解尊重是全体志愿者的首位需要;青年志愿者较中老年志愿者、高学历志愿者较低学历志愿者、高经济收入志愿者较低经济收入志愿者有着更强烈的发展性需要。应针对青年志愿者不同的需要,采取差别性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将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纳入服务记录 与我国的志愿服务记录以服务时长为主不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记录表格通常包括两个独特之处:1.对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进行价值估值,即计算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的单价和时长,减去志愿者所获得的必要补贴,标注接受志愿服务的组织和机构所节省的经费总额。  相似文献   

11.
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对志愿者服务的也作了详细的定义:"志愿者是指愿为社会公益活动,赛事,会议等服务的人"。综合来看,我们引以界定志愿服务的概念;是以服务为主的,具有资源,公益和无偿等特征的活动。本文通过对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理解及心态、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和影响志愿服务开展的因素、对志愿服务的看法和希望等,为社会、高校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志愿者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资料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呈现出新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通过对11位参与社会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进行深度访谈,发现政府购买服务对青年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制度上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合法性保障,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在实践机制上为青年志愿者提供组织平台和专业培训。在政府购买服务中,青年志愿服务正在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并且政府购买服务将促进青年人的志愿服务参与,形成多元主体的社会福利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总体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对志愿服务的水平、方向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北京市青年志愿者调查发现,在当前的青年志愿服务中,存在着志愿服务的精神理解不深刻、志愿服务的实践缺少规范化和持久性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强志愿精神宣传、增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强化对服务过程的管理、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探讨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青年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失灵问题难以避免。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的类型为志愿服务错位、缺位、形式化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功利化倾向显著且流失率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志愿服务提供者及需求者误解了"志愿"的本质、志愿组织自主性不足、宏观管理机制不完善、志愿管理制度无效、志愿者流转机制不通畅等。因此,要对高校党委、各级团组织、NGO志愿中介组织、大学生志愿组织等志愿服务的关联主体进行明确定位、合理分工,在志愿立法,建立全国性的志愿者人才流通管理系统,完善志愿管理体系,保证充足的经费供给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构建起矫正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机制。  相似文献   

15.
经过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洗礼与锻炼,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得到蓬勃发展,受到了社会的认识与重视。然而,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中,志愿者精神的培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大学生需更加深入认识志愿者精神,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在志愿服务事业的整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工作实践的调查研究,指出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是加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者人身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也日益普遍,但有时却得不到及时的救济和补偿。在志愿者人身损害责任主体无何归责的情况下,国家对志愿者的补偿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浅谈志愿服务的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有组织地开展志愿服务始于1993年共青团中央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之后。4年多来,据统计,全国参加志愿服务的青年已达5520多万人次,为社会提供了11亿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此举开风气之先,重塑了道德规范,其社会影响十分深远。当然,实践中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暴露出不少的法律问题,如何保证志愿服务能够在法律规范和保护下进行,建议制定志愿服务的法律,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志愿服务立法的原因(一)志愿者行动存在的法律问题亟待解决青年志愿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多层次…  相似文献   

19.
谢菁  刘芳  胡佳怡 《现代交际》2014,(5):214-214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蓬勃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但志愿者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对浙江省金华市及周边几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现状进行思考,提出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志愿者群体的诞生与壮大是中国公益事业近十年发展的一项特别成就。目前,国内对企业志愿者群体的理解和认识,与他们对建设公民社会的价值和潜力相比还远远不够。企业志愿者已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新生力量,其中,青年志愿者占大多数。对企业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评估企业志愿服务,进行全面的梳理,发现不论是在企业志愿者的定义、特征上,还是动机、影响因素、评估研究上,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