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细兰 《中南论坛》2009,4(1):49-51
本文通过回顾政治体制的改革发展过程,指出在当前情况下,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主要的任务,明确了中国民主模式已经确立,政治改革的本质在于维护和巩固、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而完善党内民主就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途径。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并力图实现人民的社会权益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在民主和公开性不断加强的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不可逆转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把新的因素引进这个体制,并根本改变它的结构。换句话说,政治体制的改革应当确保社会主义社会更新的思想具体化。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是与人们活动的特殊环境即政治环境相联系着的。列宁认为,政治是阶级之间由于国家权力而具有的相互关系。根据列宁的观点,在政治中最为根本的是国家权力的体制。在对政治体制的分析中,马克思主义根据科学的方法论提出它是一个特殊的整体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辩证唯物主义地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段实行的政治体制,勾划了它在  相似文献   

3.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七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决策。它对促进经济、教育、科技的改革;促使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精神文明等等,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政治体制”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广义地理解政治体制,是指国家制度,它包括了国体与政体的全部内容。狭义地理解政治体制,主要是政体的内容。我认为,我国目前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后一种理解。这种狭义的政治体制的内容,又可划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层次:一是总体上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民主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等方面,而政治民主则是一切民主的基础。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正在逐步展开,其中,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提高政治透明度(或公开性),不仅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同时也是公众议论的热门话题。然而对于何谓政治民主似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深入探讨政治民主问题很有必要。本文着重就政治民主的内涵及实现条件谈几点看法。一、民主形态并非政治民主的全部内涵政治民主是由国家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列宁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作为一种国家形  相似文献   

5.
1949年后中国确立的极权主义政治体制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了改革开始后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政治体制改革在经济与政治的互动中展开,改革的三个时段分别以民主、效率和稳定为取向。改革后中国政治的发展呈现出威权政治的特征,表现为确立了国家法理型权威、权力行使的可预测性、以务实主义的意识形态为主导、政治动员程度的缩小等方面。当政治体制进一步向民主化转型的时机成熟时,领导层应把握主动,以实现政治体制转型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6.
平衡模式的选择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魅力的一对矛盾,反映到政治社会中,便是民主与效率问题。一般而言,政治体制偏重民主价值标准,而经济体制则偏重效率这一价值标准。由于行政体制既有民主的问题,也有效率的问题,因此,认真研究行政体制改革中民主与效率平衡点,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与效率平衡模式,从而不断地完善我国行政体制,就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人们改造公共权力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客观政治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积极的社会成果,是一个社会脱离了野蛮、专制、落后的政治生活状态,而达到公正、民主、和谐的不断进步的政治生活状态。政治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系统工程里处于神经中枢地位,它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根本标志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途径,在于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和廉政制度建设,向全民普及现代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实行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有一个时间窗口。改革的时间窗口,就是改革的历史机遇期。现在是所有改革机遇期均被错过的危险期,也是拯救所有改革机遇期的关键阶段。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看,政治体制改革应分两步走:第一步,实行新权威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第二步,实行系统的民主改革。新权威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单纯官方的事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它同时也是民间的事业。举凡建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实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发展公民自由,实行社会监督,发展有限政府与日益活跃的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发展立法民主和司法民主,发展协商民主等等,都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所有这些改革同时也都是新权威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性内容。作为走向民主改革的必要过渡,新权威主义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质就是政府机构与民间机构的合作进步。只有官民双方都抓住新权威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机遇,才能有比较完整的新权威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也才能保障它成为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必要过渡。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取比较政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当代东亚主要政党及其国家意识形态的变化、原因和兼容性的本质特征:第一,论述了东亚主要政党意识形态兼容性的本质特性、兼容性程度、民主的内涵及其价值层次,以及它在政治发展和意识形态发展阶段上所处的位置。第二,认为东亚各国主要政党的意识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论证了每一阶段的意识形态的特征。第三,从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社会结构变迁、政治体制、全球价值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对东亚执政党意识形态变化的原因和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主要民主形式是选举民主,同时又实行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相结合,既存在于政治体制安排及其运行机制中,也体现在各级各类选举和领导班子的决策中,保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顺利运行和国家治理的高效率。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协商民主并不等于  相似文献   

11.
苏联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明显,以致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鉴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所形成的政治体制,不仅直接影响着本国的政治、经济生活,而且也会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探讨苏联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是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城市化过程的必然产物。与此同时,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成长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种种条件: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养分和稳定剂;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和堡垒;它是我国政治体制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它是逐步实现社会公正的生态环境和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3.
威权政治是中亚和东南亚国家转型时期所形成的民主政治模式,哈萨克斯坦和新加坡又是这两个地区中实行威权政治体制的典型国家。两国的威权政治体制既存在相同特征,又存在许多差异性。但是威权政治体制能适应两国国情,并且两国正确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因此,在民主机制的载体中,哈萨克斯坦和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本质特征将会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序(1) 不朽的命题“社会公平”是一个哲学的范畴和命题。公平与正义、平等、民主、自由等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共同构成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但是,使古往今来多少思想家政治家困惑不已的,并非仅仅因为社会公平的“形而上”,解决现实中的社会公平问题远比解释哲学上的社会公平问题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社会公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形成较晚,但以各种方式表达的有关讨论却早已存在。亚里士多德以古希腊时代特有的政治观探讨人类社会政治制度,他将得以实现“最高的善”作为国家和政治的目的及优化标准,而“至善”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近似于公平概念的“公正”。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不仅赋于  相似文献   

15.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全体劳动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首要任务的政治体制改  相似文献   

16.
民主的缺失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从斯大林统治时期所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到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进行的绝对公开化、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两个“极端”都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错过了民主改革的良好时机,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成果,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值此改革30周年,反思和前瞻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进一步在政治立场上坚持、政治理论上完善和政治体制方面健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及其制度.这将有利于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当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这一看法并不准确。从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系统论述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论述来看,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从完善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疏通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法治进程几个方面选择综合性改革路径;应当采取渐进式改革战略,以实行党内民主改革为关键,首先从外围突破,为促进党内民主改革、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条件。综合性改革路径选择与渐进式改革战略相结合是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和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政治体制理论的历史地位、现实意义、主要特点以及研究这一理论的思路和方法。认为小卜平政治体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建设的理论指导。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体制理论以及西方政治学说相比,邓小平政治体制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实践特征。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理论应力求做到:要完整、准确地理解,要密切联系实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它当作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图,没有预期目的的。”①“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②毫无疑问,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政治体制改革必然有一个多维结构的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是主体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内在动机,它表征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向,制约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进程等等;它以自身具有的高度的整合机制,使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整体性。因此,多角度、多侧面地探讨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