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熙载(1813—1881),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84)进士,曾任京官和地方官多年,为官清廉,有政声,以气节见称于时。晚年弃官执教,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刘熙载生活的年代,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清王  相似文献   

2.
徐祯卿《谈艺录》论诗蠡测陈红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史》本传上记载他为弘治乙丑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乞徙南就养,会失囚,降为国子博士,卒于京师,年仅33岁。徐祯卿作为明诗坛的“前七子”之一,虽仅活了3...  相似文献   

3.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别字子怀,安徽歙县人,道光进士。历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户部侍郎等官职,在以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时,为清廷主管财政、货币大政的重要官员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 张之洞(1837—1909)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为官40余年(1863—1909年),其中有三年(1881—1883年)是在山西渡过的(任山西巡抚),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张之洞整个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此之前的十八年,张之洞所担任的官职主要是:翰林院编修、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翰林院庶吉士、四川学政、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衔。  相似文献   

5.
<正> 康基因(1728——1813),字仲耕,号茂园,山西兴县人。他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苦读不缀,於乾隆十八年乡试中举,二十二年会试中进士,即被分发至江苏任知县。以后二十年中,在江苏、两广任知县,同知,最后升至知府。乾隆四十三年,他被  相似文献   

6.
雷渊评传     
<正>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今山西省浑源县)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卒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184——1231年)。他的父亲雷思,以进士任同知北京路转运使事,有《易解》一书行世。雷渊三岁丧父,七岁被兄收养;但因他是庶出,诸兄都看不起他。十五岁时,雷渊以胄子的身份进入太学读书。  相似文献   

7.
叶楚伧(1887—1946),原名宗源,字卓书,笔名小凤、叶叶、湘君等,江苏吴县周庄人。青年时代就学于上海南洋公学、浙江南浔浔溪公学及江苏苏州高等学堂,并开始接受、传播民主革命思想。1908年(戊申),代陈去病主汕头《中华新报》笔政。次年,由谢逸桥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广州,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秘书,兼参谋。次年解军职,在沪创办《太平洋日报》;旋入《民立报》主编副刊,始用“小凤”笔名,共事者于右任、徐血儿、张季鸾、杨千里、朱宗良、谈老谈诸人。《民立报》停刊,入《生活日报》;该报被封,任教于上海城东女学、竞雄女学、开明女学,兼为“民鸣新剧社”编辑  相似文献   

8.
在有关维新人物的论著中,几乎没有专文全面介绍过孙家编.即使有的著述提到他的名字,不是把他称为帝党中的“右派”,就是说他思想保守.笔者认为,孙是当时统治阶级特别是高级官吏中爱国、开明并对维新运动作出过一定贡献的历史人物,他的作用和功绩不能一笔抹煞。一孙家鼐(1827-1909)字文臣,号蛰生,又号清静老人.安徽寿县人.咸丰九年(1859)中一甲一名进土.次年,任武英殿撰修官,后升总纂.1861—1864年,先后任山西乡试正考官、会试同考官,提督湖北学政,并充翰林院待读.光绪四年(1878),命在流庆宫行走,与翁同新一起被…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一八六八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九四○年病卒于香港,晚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美学家。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总理说:“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  相似文献   

10.
沈复生,名钧业,一字馥荪,晚号馥庵。1884年夏历三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张墅村大溇。1899年十六岁时,中秀才。1904年廿一岁时,入绍兴府中学堂求学。其时徐锡麟任学校监督,次年(1905),经徐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刘熙载美学思想与道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载是中国十九世纪颇有代表性的美学理论家,他的美学思想较为集中地反映着中国美学以道论为核心的特点,这些都集中体现于他的“艺者道之形”的命题。他的美学体系不仅具有个人特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艺术思维的高度成就,体现着中国美术的内在本质。刘熙载字融斋,号寤崖,江苏兴化人,生于嘉庆十年(1813),卒于光绪七年(1881)。道光廿四年中进士,改庶吉上,授编修,咸丰二年,直上书房。因不乐为吏,请假客山东授徒自给,又主湖北江汉书院。同治三年征为国子监司业,督学广东,历迁左春坊、左中允。所至萧然如寒素,行囊唯襆被书箧而已。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论者谓其“贞介绝俗,学冠时人。”一生主要从事学术研究与教育授徒生涯。  相似文献   

12.
宗臣①山垠西北沙尘少②,水际东南风月宽③。尽日朱门人不见④,凫鹭引子傍栏杆⑥。[评注]①宗臣:生于1525年,卒于1560年,字子相,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江苏兴化人。宗臣系嘉靖进士,官至提学副使,曾率众抗击倭寇。著作有《宗子相集》。  相似文献   

13.
刘知几是唐朝前期杰出的尊法反儒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刘知几,字子玄,徐州彭城(江苏徐州)人。生于公元六六一年(唐高宗龙朔元年),卒于公元七二一年(唐玄宗开元九年)。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从小非常爱读史书。二十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便一面做小官,一面研究史学。公元七二○年(武则天长安二年),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其后曾在江浙一带做过多年的地方官。神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是宰相,神宗改官制  相似文献   

15.
况钟(公元1383——1442年)字伯律,号龙冈,江西靖安县人,出生于破落官僚家庭。他的仕途与众不同,走的不是一条科举成名的道路,而是“以吏起家”,即由书吏到礼部仪制司主事,进而为礼部仪制司郎中,后经内阁首辅杨士奇和尚书蹇义、胡濙等的推荐,被明宣宗朱瞻基擢为苏州府知府,前后在郡苏任职十三年(公元1430——1442年),直至卒于任上。  相似文献   

16.
刘铭传(1836—1895),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人。年轻时在家乡办团练,后参加淮军,为淮军宿将。1883年(光绪九年)7月,刘铭传奉旨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1884年(光绪十年)10月,授福建巡抚。时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与柯林武德史学思想比较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历史学家。章氏之父名鏣,乾隆七年(1742)进士,虽曾任湖北应城县知县,但主要以教授为生。由于家境贫寒,章学诚“不能不望科举”(《章氏遗书》卷二九《与汪龙庄简》),直到40岁才考中举人,次年考上进士,归部待铨。他“自以迂疏,不敢入仕”(同上卷一七《柯先生传》),主要职业乃主讲书院、修志撰书。章氏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而史学尤甚。他在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湖北通志》等多种方志,而代表作《文史通义》则“上采班、刘,  相似文献   

18.
<正> 萧穆,字敬孚(敬甫、敬父),安徽桐城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4),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终身只是一个秀才。更没有做过官。他自幼好学,长而抄、校书,以全部精力用在读书、校书与搜辑明清史料亦即“网罗文献”上。他30岁左右,见到曾国藩,曾国藩称之为“今之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19.
左懋第(1601—1645),字仲及,号萝石.明末山东莱阳人,为晚明殉国名臣之一.左懋第于崇祯四年(1631)考中进士,次年授韩城知县.崇祯朝累官至刑科左给事中.任内多次上疏直陈时弊,有直声.  相似文献   

20.
一“吴中无足系去客者,独大小何君,经年未得倾肠一吐为恨耳。”(282页,《张幼于》)笺:“[大小何君]何良俊,字元朗。华亭人。弟良傅,字叔皮。皆负才名,时以‘二陆’方之。…”按:笺似误。何良傅,嘉靖二十年进士,卒于嘉靖四十一年,在袁宏道出生前。其兄良俊,卒于万历元年,那时宏道才六岁。良俊之殁,王世贞为作《挽何翰林元朗》(见《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十九《诗部》),至宏道官吴县时,世贞早已去世。可见,宏道恨未与之“倾肠一吐”者,决非何良俊兄弟。钱谦益《列朝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