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性文化特征和隐性文化特征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也传递着独特的文化信息。在尝试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显性文化特征和隐性文化特征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以《红楼梦》中文化内涵浓厚的句子为例,对例句翻译进行了分析比较,进而探讨显性文化特征和隐性文化特征语言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文化特征与习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习语所具备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因而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翻译中最难处理的部分。分析了文化相似性及文化差异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阐述了英语习语的文化特征与翻译。  相似文献   

3.
由于新闻英语除了拥有新闻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背后还包含了丰富的异域文化信息,形成了一条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因而给新闻翻译者增加不少困难。从侧面也鞭策出新闻翻译者应更加刻苦,须了解新闻英语语言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化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做好新闻翻译工作。本文探讨分析了新闻英语语言、词汇的特征,并结合这些特征给出了具体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4.
随着英文电影的引进,英语电影台词翻译的作用越发重要.由于英语电影以及电影的台词本身特点以及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差异,翻译人员在英语电影台词翻译中经常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处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对台词的翻译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英文电影台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例,讨论文化移植、文化转换以及移转结合的方式在英语电影台词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电影片名翻译是翻译实践中一个独特的领域.尤其,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缺少足够的关注和研究.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它强调译者和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目的决定方法"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它给予了译者很大的空间去采用自己满意的方法.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的、交际的、跨文化的翻译行为.翻译目的是要实现电影片名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根据目的论,译者可以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来实现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翻译中的文化特征: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 ,对文化特征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 :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手段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手段 ,考虑到不同的文化特征 ,译者应结合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文本类型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尽可能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建立起文化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美学角度阐述了电影翻译的美学意义,提出了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及其与美学的结合,分析了电影篇名与美学结合中用词的选择.最后,本文结合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中用词的选择阐明了电影篇名翻译中的美学体现,即精确美、简约美、整体美和幽默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李安电影为个案,结合影视字幕翻译的特征,详细阐述了李安电影的文化翻译策略,旨在总结影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有效处理途径,以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共融,顺利完成跨文化交流,最大可能地实现影视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影作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更好地实现其文化交流功能之际,电影片名的翻译显得举足轻重。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同于其他语际翻译那么简单,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取的,而应忠于原片名内容,符合译语的语言文化特征、审美情趣,做到文字优美、言简意赅,力求实现电影片名的等值翻译。  相似文献   

10.
早期电影翻译中存在着有趣的东方情调化的翻译倾向与改写。这种翻译倾向主要存在于西方电影公司购买我国电影后进行翻译的文本之中。电影《天伦》的翻译与改写就充满着东方情调化的倾向,好莱坞译者表面上刻意营造东方情调,突出中国文化的异质特征,而从深层上来看,却将翻译的文本进行了改写,使之更加符合目标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心理预期与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从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英译名After Shock谈起,以新兴的功能目的论作为研究基础,大力提倡以AIDA原则为取向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这也就是要求译者在译文中努力实现电影片名的四种基本功能,即信息功能、表情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最后根据目的性法则,译者可以采用任何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实现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电影片名一名多译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就两岸三地英语电影片名一名多译以及乱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翻译工作者和影视工作者以及大众传媒角度提出对策,以期对电影片名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与文本类型相关,并由译文预期的目的或功能决定。电影片名属于呼唤型文本,其主导功能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信息,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成英语时,必须考虑中英电影片名各自的命名特点以及电影片名的感染功能,恰当运用音译、直译、增减译法、改译、重新拟定等各种翻译方法,以达到吸引英语观众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而其书名又是整部作品的灵魂,因此,书名的翻译尤其重要,好的书名翻译能有效地促进作品的传播。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强调翻译目的与译文预期读者的作用,能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指出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影下,在全球汉语热、中国热的热潮下,英译中国古典名著书名时应采取音译为主,后加夹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译者文化身份的构建是译者相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权力的角度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会发现权力和译者文化身份的构建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权力决定着译者文化身份构建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译者的文化身份又借助翻译反作用于权力。此项研究意在唤醒人们构建文化身份的意识,以促进文化更好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媒介指的是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在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中 ,译者就起着不同文化信息传输的媒介作用。作为传播媒介 ,译者是如何发挥这一功能的 ?译者作为媒介 ,与其他媒介有什么区别 ?他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将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 ,讨论分析译者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种特征。笔者认为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 ,译者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 ,并在传播策略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 ,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电影片名翻译是影视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相结合的。文章从文化心理差异,语言习惯差异和历史地域差异三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于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大众传媒方式越来越多地涌入国际市场;并以其受众面广,表达形式多样发挥着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作用。电影不仅在教育、娱乐等方面不断发展,其商业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切都对电影的翻译,特别是电影片名的翻译提出了新挑战。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不同的文化因素、表达习惯、商业因素等,因此译者在翻译片名时,语境顺应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和制约尤为重要,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顺应是实现理想翻译的关键,也是评价译文质量的主要标准。本文主要从电影片名的特点和功能着手,论述了语境顺应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功效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语称谓多种多样,本文探讨日语称谓及其用法的异同,分析其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称谓翻译的规律及技巧。这对于减少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误解、掌握一定的称谓的翻译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