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云 《老人世界》2013,(10):12-14
无边的夜色潮水般涌了上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哭泣声,把亚伯拉罕·林肯吵醒了。他走下楼,推开每扇房门,没有一个人。转了好长时间,他来到白宫东厅,看见硕大的灵柩摆在中央,里面躺着一具尸体,几个女人在拼命擦眼泪。谁死了?他凑上前去,那人的相貌让林肯惊呆了:竟然就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2.
赵亚兴 《老年世界》2008,(12):24-24
那天.老友何工从报上剪下一篇小文章送我.是光绪年问学者阎敬铭所作的《不气歌》。他说:“这首歌写得太好了.咱老了,真得做到‘他人气我我不气’.也真是‘气出病来无人替’。”可是,没过几天,一件事却将他气得捶胸顿足。儿子花了五千多元钱给他买了台液晶屏幕的大彩电。这个品牌的彩电。在商店里.画面是那样的清晰.可买回家没看几天.画面竟不时出现闪烁的斑点。  相似文献   

3.
梁阁亭 《老年人》2008,(9):49-49
一位考古专家,在荒凉的深山中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这座千年古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富可敌国的王侯。考古专家想进基探个究竟,但墓道里设置了重重精巧的机关,稍不留神就会葬身于此。考古专家费尽心思,拆除了所有机关,然而,当他推开墓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毛骨悚然。棺木的上方悬着很多吊灯,其中一盏还在燃烧着,摇曳着蓝幽幽的光芒,阴森恐怖。考古专家从未见过能燃烧一千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逃出了古墓。  相似文献   

4.
在被掩埋的小学废墟旁,温总理用嘶哑、哽咽的话语,向废墟中的孩子喊话。一位在现场的记者通过QQ发出即时报道称:“年过花甲的总理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这位记者透露,被压在废墟下的三百多名学生很危险,在一次营救失败后,总理冒雨攀上瓦砾堆,组织再次营救。不一会儿,即时报道突然显示,“啊!总理摔倒了”,“总理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  相似文献   

5.
毕业于闻名世界的西点军校的弗朗克军士,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手榴弹的散片炸入了他的左小腿,医生不得不把腿切除掉,等着退伍几乎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更让他伤心的是失去了昔日在棒球场上的勇猛劲头。在以后的球赛里,他只能用棒击球,而由别人替他跑垒。他想用自己的勇气改变这一缺陷,有一天,在他将球击出后,他推开了替他跑垒的队友,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跑了起来,当跑到第一垒和第二垒之间时,他看到对方球员已接到了球正向守第二垒的人扔过去,他就闭上眼睛,头朝前地滑入了第三垒。裁判员喊出了“安全”的口令,弗朗克发出了胜利…  相似文献   

6.
刘旎康 《现代交际》2011,(3):123-123
在培根的肖像画画面中,人物形象似人似兽,暧昧不清,封闭压迫的空间感让人感到窒息,画面中充满了舞台剧的氛围。在他的肖像画作品中这些人物形象变得面目可憎,焦虑与恐慌无助。人们在感受他画面的真实与悲剧感的同时,在里面得到了一种莫名的美的感受,这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新芳 《老年世界》2013,(11):22-23
他不是画家,却画出了最美丽的风景;他不是诗人,却吟出了最动人的诗歌。91岁的他,已经站在了人生边上,却无法释怀对亡妻的爱。于是,以病弱身躯,抖颤双手,在四年间手绘出18本画册,记述他和妻子从初识到相守再到生死分别的60多年时光,寸寸柔肠,笔笔相思,温馨的画面让读者泪满双眼,因为它触动了人们最柔软的心弦。他就是上海老人饶平如。  相似文献   

8.
李愚 《金色年华》2009,(5):46-46
1996年,克林顿谋求连任美国总统,困扰他的最大问题是那些桃色新闻。他的顾问班子请了一家顾问公司来做策划,于是就有了这样非常生动的一幕: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正在现场转播克林顿的竞选演说,旁边是他的夫人希拉里。突然,天花板上的吊灯掉下来了。人们看到,克林顿非常自然地把希拉里揽在了怀里。灯掉下来砸碎了,两个人毫发无损。电视画面中断了几秒钟后,继续转播。  相似文献   

9.
推开房门,房间里黑幽幽的,我借着窗边的一点微光,轻手轻脚来到他床前。挣扎了许久,我终于屏住呼吸,将手掌探了过去……  相似文献   

10.
爷爷与孙孙     
有一组漫画,叫《后生可畏》。画面上的爷爷正得意之极,做鼻子朝天状。道是为何?因为他觉得与小孙子下棋很好对付。不料,下着下着,就陷入了困境,他只好不断地擦汗。棋下完,他拧毛巾,竟拧出一大盆汗。后生可畏,爷爷抱起小孙孙亲了又亲。一大盆汗,这的确是极漂亮的夸张。这位爷爷虽然狼狈,倒也可爱,他坚持公平竞争,输了就输了,不行就不行,并不摆老资格。他的襟怀还算开阔,不仅爽快承认自己不如小孙孙,还真诚地爱上了这位可畏的后生。再看另一幅漫画,叫《难圆冠军梦》,也是描写爷孙两人下棋的。画面上的小孙子正做无可奈何的…  相似文献   

11.
幽你一默     
幽你一默莫笛罗(阿根廷)足球叩开了Mordillo创作的灵感大门,成为他幽默生趣的泉源。他笔下的画面、线条,都无懈可击,往往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使对足球一窍不通的人来说,也会喜欢他的"纸上谈兵"。Mordillo巧妙地运用足球,踢出了笑料。幽...  相似文献   

12.
芮成钢给人的印象,与电视上的画面和声音一样:一身得体的西服、饰以醒目的领带,加上因为年轻而俊朗的外形,使他显得格外有朝气和活力;他的语气.却又明显透出一种平和、历炼,给人以成熟稳重的感觉。另外.他那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满满的,还开着口子,又表明了他的专业人士身份和特点。对他的采访刚刚结束,他就要以主持人身份去采访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了。  相似文献   

13.
燕燕  思路 《女性大世界》2006,(3):124-125
新年大片《霍元甲》里面有这样一个画面,风吹来的时候,所有在地里忙着插秧的人都停下来,站直身体,双手放松自然下垂,闭上双眼深呼吸,他们在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新鲜空气;韩流名剧《大长今》里也有个画面;新选拔的医女在内医院的申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树林里,这是他的第一堂课,他告诉那些未来的“大夫”如何进行腹式呼吸,他特别强调“一定要长长地吐气,时间越长越好”。这两从而情节都和“呼吸”有关,所谓就是“吐故纳新”,以排队我们身体里的废气,保持我们生命的新鲜活力。因此,我们知道,呼吸是多么重要,呼吸是保持健康身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我踏着1997年的最后的一场冬雪来到监狱,看望即将刑满释放的李健南。推开《新岸报》编辑部的门,看见李健南正在认真地修改犯人的稿件,心里很为这个曾是文友又是工友的哥儿们感到高兴,因为这种专注的神情已在他的脸上消失了多年。李健南并未因即将告别铁网高墙的生活而感到轻松和愉悦,相反,他的神情中流露出忧郁与茫然。他告诉我,他的妻子赵桂香每次来探监,都毫不例外地揣着一瓶“正义的来福灵”。只要他一提起离婚,赵桂香立即就往嘴里灌,以死抗争。提起在自己最困难时给予温馨与爱然而又亲手毁掉自己一生的妻子,李健南困惑地喃喃…  相似文献   

15.
赵文静 《老年世界》2008,(12):31-31
周日整整一天.我坐在电脑前。天黑下来时,儿子一把推开房门,气喘嘘嘘地把一袋东西放到我的电脑桌上。我问。这是什么东西。没等儿子答话。爱人说,你婆婆给你带的发面饼。我疑惑地瞅着他。他说.你不是说爱吃发面饼吗?妈特意下午就和面烙出来.让我们给你带着。  相似文献   

16.
“讲故事、听故事”,这是许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那些或曲折,或惊险,或感人的故事在“故事大王”的口中娓娓道来,比起电视画面来多了一份遐想,比起宣传报告会多了一份亲切。如今,在蜀山区井岗镇十里庙社区,就有一位“故事大王”,他名叫王祥周,8年来,他坚持为社区居民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精彩的讲述,深受居民喜爱。  相似文献   

17.
正谢老师画面显现出的一种审美意境使我印象最为深刻。和中国当代很多中青年山水画家相比较而言,他的画面意境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特征。他画面中的审美意境,展露出的艺术精神,使我感受到一种浑茫虚远,这是他的山水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整个画面是很满幅的,首先是通篇的一种墨色,造成了一种浑浑茫茫、虚远混沌,似有一种万象在里面涌动,但是你仔细看好像又不太容易明辨到什么。他这样一种感觉和我们传统山水画里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精神有相通之处。谢老师在思想意境上的追求,体现的是一个现代画家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他的画中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  相似文献   

18.
位于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上的璇宫饭店,始建于1928年,是湖北省一家历史最为悠久且具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饭店,1991年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三星级涉外宾馆。今天,当你走近璇宫,推开古色古香的旋转门,一位带黑色高帽、穿燕尾服、系粉紫色领结的老门童,便会右手拉门,笑容可掬地迎上来。这位老门童是谁?他就是这个饭店的原总经理李维善。李维善出生于1936年。他18岁进了璇宫饭店,在这里从服务员干起,一干就是30多年。1985年,由于业绩突出,他被上级任命为饭店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1990年改任专职书记,一直干到…  相似文献   

19.
淮盼 《老年世界》2010,(6):21-21
2007年4月12日上午,他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由于这个活动较为重要,电视节目是以直播的形式播出的。他的演讲稿因为以一个“情”字为着眼点,自然也就容易激起人们情感的浪花,当他说到“妈妈在我小的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的时候,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的母亲当时就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直播的画面。这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用他的话说:“我妈妈近90年的人生沧桑,经历过战争、吃过苦……”  相似文献   

20.
打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个月前的一次“突然造访”后,内蒙古包头东河区市民高俊平的生活就变得不一样了:不断有记者专门前来采访、拍照;邻居们总爱跟他打听“总理说了些啥”;就连他4岁的小孙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名人”,因为李克强造访之时,他在众多记者的镜头前,光着屁股从衣柜里爬进爬出。这段画面在《新闻联播》播出后,迅速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视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