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系完备、论述详实,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鸿篇巨制。《知音》篇是刘勰在文学鉴赏方面的专著,他突破了历来重文本、重作家的传统批评方法,转而以读者研究为中心,集中探讨了文学鉴赏的态度、文学鉴赏的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不是一部文学史专著,但却是在宽厚的文学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学理论。刘勰也无意作一位历史学家,但他的文学批评却通文体现着史识和史笔。这两种特点贯穿于整个《文心雕龙》,使他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问题,把自他以前关于文学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但是,这种历史的文学批评。也给刘勰带来了一些局限,使他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体系性表现在理论体制上的完整性和各理论构成要素间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紧密关联上。这种完整的体制、周密的理论布局与精细的理论安排建立在刘勰深切细密的谋略意识之上。其谋略的用意则是对与作家和创作有关的诸多问题作出系统擘画与先期安排。其理论虽为救弊而发,然其意旨则在于对文学未来走向的深远关注上。其理论谋略决定了《文心雕龙》"体大虑深"的理论特色,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文心雕龙》又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巨著。《文赋》与《文心雕龙》堪称我国文论史中的双璧。清人章学诚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文心。”《文心雕龙》各篇中所阐述的问题,多能从《文赋》中找到它的源头。本文试将《文赋》与《文心雕龙·神思》有关想象理论的源流关系,作一简要的辩析,或许对今天我们研究和发展想象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刘勰的《文心雕龙》被称为“笼罩群言”、“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确实,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巨著,在它颇具规模的理论构架中,涉及了极大部分文学理论问题。而其中,关于艺术思维的理论尤引人注目。《文心雕龙》篇名中的“文心”二字,按刘勰的说法,“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序志》)。“为文之用心”,这不就主要指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思维活动吗?因此,刘勰的艺术思维理论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詹锳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他的《文心雕龙义证》《〈文心雕龙〉的风格学》及《刘勰与〈文心雕龙〉》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在观念、路数与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无征不信”的实证精神索解义理,以现代的学术观念发掘古代文论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自觉尝试探究并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呈现出学术大家成熟的研究品格。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日本东海大学高木正一把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誉为“六朝文学评论的双壁”(《钟嵘诗品》日文版)。近年来,日本明治书院户田浩晓对刘勰的传记及其文学论的基调均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分上下两册对《文心雕龙》作了译注。至于国内历代学者对《文心雕龙》的赞誉与研究,则更是屡见不鲜。但由于史无明文,加之史料匮乏,对刘勰的生卒年及《文心雕龙》的成书时间,向无定论。清纪昀认为: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系副教授张少康继《文赋集释》、《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之后,又推出新著《<文心雕龙>新探》(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及其渊源)。全书分三部分:(一)、刘勰的生平与思想;(二)、《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渊源; (三)、《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重点是第二部分,其中又分十四章,从创作和欣赏二个方面,具体地考察了刘勰对文学规律和性质诸方面的论述,完整地勾画了《文心雕龙》这部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的《养气》篇,属创作论。在这里,刘勰通过对创作活动的研究,提出了“养气说”。这是第一次将“养气说”从哲学领域引进文学理论领域。 刘勰的“养气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全面地研究《文心雕龙》,当然首先要认真研究《养气》篇;而研究《养气》篇,首先应当注意这段话: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最具系统性、学术性、最具民族品格的一部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 ,其学术价值古今学者已多有论述。本文试图借助 2 0世纪英美新批评的理论视角重新认识刘勰《文心雕龙》所具有的理论价值。笔者认为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体现出一种文学本体意识 ,这种文学本体意识具体表现为以文采为中心的语言意识和以诗歌为中心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文心雕龙》涉及到许多重要文学审美范畴的论述,本文仅选择其中三对加以分析,借以把握刘勰庞大体系的内在线索和倾向。文学本质论:“道”与“文”《文心雕龙》的开篇之作是《原道》,它一般被人们看成是刘勰整个文论思想的理论基石;而他对文学本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刘勰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心雕龙》是根据当时封建统治阶级需要而写成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渗透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和观点,提出了一套严格而周密的主张,以使文学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但他又总结了在他以前的文学和文学批评发展的经验,在书中对文学上的许多重要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包含着不少超越前人的见解,成为我国第—部自具体系的文学理论著作,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个新的进程。因此,研究和正确地估价《文心雕龙》,就成为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正确地估价《文心雕龙》,我们必须首先着限于这部书的阶级实质。联系它的时代的——阶级的背景,具体地考察它把文学引导到什么道路上去——为什么阶级服务和产生什么作用。我们固然应该珍视刘勰在探讨文学内部规律等问题方面的历史贡献,也不应该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一千多年以前,他对文学的批评标准、对作家的评价,往往有时代的局限。马宏山同志在“《文心雕龙·辨骚》质疑”一文中(见文史哲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指出了刘勰在评价屈原和离骚时的一些局限,对于该文的许多论点我是赞同的,但也对该文中谈及的一些问题有点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向马宏山同志请教。首先,马宏山同志认为刘勰对离骚是“贬抑”的,“是把离骚放在和儒家经典对立的‘奇’、‘华’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博采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刘勰在《序志》篇中讲到"选文以定篇",文化选择成为影响《文心雕龙》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儒家思想、五经典范和雅俗之辨则是这一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而《文心雕龙》的创作背景也对"选文以定篇"的标准和原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他生平经历了宋、齐、梁三朝。其所著《文心雕龙》成书于齐末,是刘勰三十几岁时所作。此书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古代文学理论的成果,总结了前代文学创作经验,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刘勰在这部著作中,虽然对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没有专章论述,但在论述其他有关问题时,常常涉及到对三曹的评价。他的不少见解很有学术价值,当然,其评述中也不排除有偏颇及失误之论。据此,对刘勰对三曹的评价进行探讨,对于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三首的文学成就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魏武“雅好诗章”《文心雕龙》中,涉…  相似文献   

16.
自然是道家和玄学基本的思想概念,魏晋以来在玄学的影响下,自然被用于文学艺术批评中,成为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但是由于道家和玄学的自然观存在歧义,因此,以之为思想基础的文学范畴之自然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一点在《文心雕龙》中得到明显的体现。从《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来看,自然具有自然之道的文学本源论与自然雕饰的艺术论两种基本内涵,对这两种自然之间关系的处理是刘勰文学理论建构的一个基本课题。以自然之道的文学本源论为基础,而使雕缛成体的文学艺术具有自然之本质,是《文心雕龙》建构自然文学理论的基本思路,刘勰以体用结合的思想方法实现了文学的自然与雕饰之间的整合,深化了传统的自然文学论的内蕴。  相似文献   

17.
刘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虽然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在这部巨著中,它总结了自《诗经》、《楚辞》以来的历代创作经验,建立丁系统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创作理论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在所有文学作品的评论中,对楚辞着墨最多。刘勰在其中充分阐释了他的观点和看法,但除了《辨骚》篇,零散的分布在全书中。  相似文献   

19.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内容涉及文章学、写作学、古典美学、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同时,也是一部我国古代修辞学的传世之作,它的修辞理论,尤其是修辞的原则对中国传统的修辞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梳理《文心雕龙》的具体内容,来探究刘勰运用修辞的一般性原则,以便更好地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号称“体大而虑周”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长河之中,《文心》的出现是奇迹、是高峰、是集大成者。它以巨大的气魄和精湛的艺术眼力,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横论文坛上诸子百家。对理论的总结、探幽发微,全面而深刻;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在在闪光,精辟而允当。《文心雕龙》所取得的成就,已为众多的专家所论定,是勿庸置疑的了。那么,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特出的成果?它超越同时代理论的奥秘何在?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表现的朴素而辩证的艺术思想,应该是一个主要方面。刘勰以其辩证的艺术思想,来对待纷纭浩瀚的文学现象和渊源流长的文学遗产,成为其发前人所未发,全面系统总结文学理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