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诗人歌德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迎面碰上一个曾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的批评家。二人对面站了一会,那个批评家傲慢地说:“我从来没有让人的习惯!”歌德笑了笑,侧着身子站到一边说:“我却让你!”眼看就要爆发的一场争吵,在瞬间平息下去了。可见,“我却让你”是一副清醒剂,能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它也是“灭火器”,使同志之间因矛盾产生的大火,在瞬间熄灭。  相似文献   

2.
“鸬鹚”     
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也许他叫狗儿或叫伢子什么的,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名字。在我心里叫他“鸬鹚”,是因他有着和鸬鹚极其相似的命运——被人“豢养”,被人“渔利”。他走南闯北,每天见过的人有成百上千,当然不会记得我。然而,他时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  相似文献   

3.
冰子 《社区》2006,(13)
在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我最敬重的人。他是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一生平平淡淡。可是,他在我心里的份量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想起他,我就会有一种踏实和自信的感觉,使我充满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勇气。我上高中的时候,是个谁都不喜欢的“刺头”,没有理想,没想过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20世纪的80年代,炎黄子孙之中,出了这么一种——“反传统的英雄”,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描抹得一团漆黑,自诩要给中国文化“大换血”,要“使国人脱胎换骨”,“重建”人的生命本体”。其调门最高者,甚至扬言:“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说我叛国,我就叛国!我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且以此为荣。”如此“文化精英”的作为,不仅前无古人,大概也后无来者;即使有,恐怕也是无以复加的了。纵观历史,不可多得,实应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5.
试谈“自己”跟“我”的区别杨咏梅“自己”与“我”都是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但两者在用法上并不完全相同。“我”这个人称代词有确定的人称和指代对象,每一个说话的人都可以称“我”,因此“我”是第一人称的单数形式,指代每一个说话的人。“我”这个人称代词能单独充当...  相似文献   

6.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教育我要做个好人。我“接触”最早的好人大概首推“雷锋叔叔”了。雷锋做好事是随时随地的,并且不图回报。在我的印象中,这就是好人的“标准”。等我年龄稍长,又知道了另外一些关于好人的议论。诸如:“好人不长寿,害货一千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现在想当好人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连我自己也远不如幼小时单纯。倒不是怕“早死”或被人欺辱,实在是社会对做好事的人那异样的  相似文献   

7.
大同 《社区》2004,(1):39-41
如果在几年前,你问我“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会斩钉截铁大言不惭地回答:“恐怕在20万个父亲中,你才能找到一个像我这么了解孩子的人!”说这样的大话是有根据的。在女儿的整个初中阶段,我们父女俩之间经常进行有趣的谈话,老谋深算的我,常使女儿惊讶地大叫:“怎么我心里想什么你  相似文献   

8.
涂俊明 《社区》2014,(36):49-49
生活里的你、我、他,都免不了会碰上烦心事,有闹心上火的时候。从健康养生角度来说,上火生气是使不良情绪伤害心理、损害健康的“爆发口”,避免着急上火,就要会息怒宁人。先息“我怒”,先宁“我人”,就是给紧张而失控的情绪来个疏导,这里有三招息怒的“小活儿”,生气上火之时,试上一试,还真能从中深受裨益哩!  相似文献   

9.
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所说的“我”有“人我”、“法我”两个含义.这与现代人通常所讲的“我”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我”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拟从本体论、论识论、价值观、实践观的角度对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0.
一天,阿凡提和皇帝一起洗澡,皇帝问阿凡提:“凭我这模样到市场上当奴隶卖,能值几个元宝?”阿凡提回答“:最多值10个。”皇帝火了,骂道“:胡说!不提别的,光是我身上的这条绣花围巾就值10个元宝了。”阿凡提指着围巾说“:我说值10个元宝的,就是指这个东西啊!”在这个故事里;阿凡提所要表达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但言外之意却不言自明:原来皇帝“一钱不值”。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表达的需要,说话人往往运用一定的说话技巧,有意把话说得迂回曲折、温和含蓄。同样,听话也是一门学问,听话的人要善于把握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一般来说,说话者使…  相似文献   

11.
从戊戌到“五四”,是我国文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我国诗坛上发生的“诗界革命”和“五四”白话诗两次诗歌改革运动,使中国诗歌逐步地完成了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化。这两次诗歌改革运动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差别,这一转化过程有什么轨迹可寻,这些是本文所试图解决的问题。观念:从“大我”到“小我”的转变陈子展评价黄遵宪的诗歌说:“可以说人境庐诗是那个惨痛时代政治社会的反映,也就可以说它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诗人最丰富最伟大的收获。人境庐诗的真价在此。何必他求。”陈子展不仅评述了黄遵宪人境  相似文献   

12.
传统儒学特别关注的是人生境界的问题,宋儒慈湖先生承继这一大传统,十分注意使人超越个体坚壳的局限,从生理人提升为心理人;然后超越仅仅关注自我生存状态的个体人,转化为建立在“类”的存在方式上的社会人;最后,慈湖先生特别要求人们从仅仅追逐己利己誉的自私人,转变为视天下万物人我“无一物非我”的大公人。这构成了慈湖先生完整的人论。  相似文献   

13.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闲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 乐观是无价之宝 台湾新闻界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老人在台湾被称作“银发族”。 台北一个老人协会,有一个“银发族”宣言,其中写到的“立身之本”非常实在,也颇有启示性:“银发族”的可贵,在老而弥健,气势如虹;与世无争,与人无怨;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自在,达观潇洒;“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深知计较乃烦恼之源,包容是快乐之本,心宽路  相似文献   

14.
生逢“到处是机遇”的年代,有点能力、本事,或有点ambition(事业心)的人都有着“创业”的梦想,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那种愿将梦想付诸行动的人。寻找“备胎”回首自己所走之路,我觉得大学生在校学习时,为自己找一个“备胎”很重要。无论你有创业的打算,还是只想“今后有份不错的工作”,都应该为尽早融入社会这个大舞台而做准备、去积累经验。我是2001年考入大学的,那时,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在阅读各种刊物中,不时会看到“三生有幸”和“连理枝”两个词,弄不明白是什么含义。为此我曾请教了好多人,也求教过我们淮安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16.
听说这几年有一种叫“克隆”的技术,只要用人的一根头发丝,就可以创造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人。我想“克隆”一个“我”,一个外表和我一样的人。他不会疲劳,只会听我的命令。晚上,他就可以代替我做那些妈妈买来的辅导资料了,而我就可以开开心心地看电视,然后舒舒服服地睡觉了。在双休日,他可以代替我跟妈妈到少年宫去学小提琴、钢琴和书法,而我就可以到好朋友家去玩跳跳棋,再也不用心烦意乱地弹、拉、写了。在没人的时候,他还可以和我一起说说悄悄话,我要把一些不能对别人说的心里话都告诉他。当然,他是绝对会替我保密的……我真的很想“克…  相似文献   

17.
舒默 《社区》2005,(9):20-21
银枫家园是北京市的一个中高档商品房小区。居住者大都是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人家,在常人看来,这里的富人万事不求人,也不与人交往,住在这里,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十分冷漠。然而,2003年底,这里的新业委会成立后,把工作重点转到了积极的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上来,使社区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顺风车站”使人人心里有互助“顺风车站”的创意缘起于一个业主给业委会讲述的一段在法国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开车到巴黎郊外,天下着雨,车陷在泥里出不来了。很多人都停车问是否需要帮助,可谁都没有好办法。正在这时,过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农民,他声音…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声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法,恰当的运用比喻,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声乐学习中的一些难题。声乐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训练“打开口腔”。一般人在张大嘴打开口腔时下巴容易用力,而在声乐教学中的打开口腔练习,下巴是要求放松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下巴放松的基础上打开口腔呢?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啃苹果”,即想象中将又大又红的苹果挂在C巴的上方,那又甜又脆的苹果使人垂涎欲滴,至使吃苹果的人非常兴奋地放松(这正是歌唱发声时所需要的内心状态);由于苹果是挂在嘴巴上方,所以…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67岁,属大龙的。说起来,我有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媒人”。经我保煤结婚的现在已有50多对了。在我这里“登记征婚”的男士有92人,女士有137人。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84岁。周围人都戏称我为“老媒婆”。退休后,保媒几乎成了我的“第  相似文献   

20.
我的老公有两大优点:一是为人诚实,从来不会跟人耍小聪明或者使个花花肠子;二是比较大方,凡是到我家来的亲朋好友,他都盛情款待,特别是对我的娘家人,临走时他都要送人一些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礼物。可是对自己,他其实还是一个很“抠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