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娄功勋 《生存》2020,(4):0081-0081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经历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任何时期,爱国主义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爱国主义是教育国民的永恒话题,是每一个中国人提高个人素养,投身祖国建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很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美国强化“美国精神的教育”;俄罗斯制定了针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韩国推崇“身土不二”的韩国精神。所以,我们更应该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同时,他还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列宁曾为爱国主义下了一个定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属于道德的范畴,所以人们往往把爱国主义称之为道德情感。对爱国主义道德情感的渊源、性质及实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认真探讨,对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说:“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世界上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更应如此”。爱国主义是表达个人和祖国、本国和他国相互关系的社会范畴。它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问题,古老而又常新,易晓而又费解。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围绕着这个问题,人们都发表过不少议论,也展开过不少争论。本文仅就爱国主义的涵义、内容进行一些探讨,并对流行的所谓“爱国主义定义”提出几点异议,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一、对流行的爱国主义定义的几点辨析 在建国以来关于爱国主义问题的各种学术著作、讨论文章和宣传材料中,几乎都千篇一律地援引列宁如下一段名言:“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28卷第168-169页) 列宁这段名言,又几乎被所有论者视为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一向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这部著作贯串着极其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葛长龙 《社科纵横》2008,23(9):147-149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集情感、思想和意志行为于一体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的规范,是每一个公民对祖国的无条件的忠诚和热爱.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更是一项神圣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我这里说的“心灵结构艺术”,不是指一般意义上运用心理描写去划刻人物,也不是指那种不凭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而籍心理情感的变化去结构作品的技法,而是指情节小说中作家在组织故事和描写人物时所渗透的情绪活动和内心情愫的特殊表现,简言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艺术家的“匠心”。茅盾在《〈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一文中,介绍吴宓对《子夜》的评论,在称赞他“看书真也细心竟能领会此非闲笔”等等以后,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处处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芒,极富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团结一致、振兴中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石 爱国主义作为千百年来凝结起来的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既包含民族性,又内蕴政治性、阶级性。爱祖国是每个民族和人民共同的“恋母情结”,但在阶级社会里,由于阶级利益的差别和对立,爱祖国与爱国家常有分离与对立的现象。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对立阶级的消灭和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9.
黄炎培是我国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杰出教育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一生,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爱国主义的红线。这条红线,贯穿着他的事业、政活活动、诗歌,乃至他整个人生。“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和忠于祖国的坚贞信念,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方,东、南面临大洋,西、北屏障高山、草原,土地辽阔,物产丰饶。在长久的农牧社会时代,中华各族人民群众在这个领域里繁衍、生息、交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人民对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生发出无  相似文献   

10.
试论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李景学,吕铁良邓小平曾经情深意切地说过:“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①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体现在情感和言谈中,而且也外显于扎扎实实的行动上。邓小平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义的边界     
戈-佐·丹(Kok-Chor Tan)注意到,近些年来自由主义者不断对世界主义观点进行批评.在《正义无边界: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一书中,丹为世界主义全球正义观作了辩护,他的方法是证明他的世界主义正义观与人们之间的"特殊联系和承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如果存在,是一种普遍与特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理论界中.对艺术特性的阐述基本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艺术的特性在于它的情感性。’另一种意见认为,艺术的特性在于它的形象性。 、情感说”认为:艺术的基本特性是感情。它基于这样两条理由。第一,能够概括一切艺术门类的特征就是感情.否则,就会把一些着重于“表现”顺艺术品种,诸如音乐、舞蹈等“排斥在艺术的殿堂之外”①。第二,即使就再现艺术来说,感情也是重要的。因为在再现艺术中“不仅由于艺术家只有带着自已的情感去体察,”才能表现出对象的生命和心灵状态,而且因为艺术在再现现实的同时,还要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倾…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学体系中的经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学中政策研究争论的回顾在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含义是管理整个国家经济的学问。在中国,“经济”一词由“经邦济世”、“经国济民”而来,意为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经济学的本意中,就带有明显的致用倾向和强烈的实用色彩。流行于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既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最初形态,又是一种鲜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他们中的英雄人物,有高尚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为了正确地继承历史遗产,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对这些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民族、民族英雄、民族气节 什么叫民族?斯大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一九五四年范老提出,秦汉时期汉族“是在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民族”②。从此学术界对民族的形成展开了热烈的争…  相似文献   

15.
吸烟,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早已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和认可。但是,面对当今日趋纷繁复杂的诸多社会现象,恐怕再也难以找到一种比吸烟更令人困惑和忧虑的现象了。一方面,随着有关吸烟对人体有害的研究报告的大量问世,吸烟正日益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但另一方面,吸烟却象一种顽强的流行病,不仅未能得到应有的控制,反而正在日趋盛行和蔓延,“烟疫”的“病毒”——烟草或香烟,不但未被消灭或取缔,反而受到社会的宽容和人们的普遍喜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反常”情况?人们究竟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吸烟?在我们看来,今天,人类在对待吸烟这个问题上,也正面临着对自身“恶习”的挑战。“要吸烟,还是要健康?”人类已到了必须在吸烟和健康之间做出明智抉择的时刻了。一、吸烟,一种不可思议的“瘟疫”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概念应从必要的真正的历史差异性中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当今社会的重要现象加以解释。典型的现代化过程,是在中东欧和前殖民地国家形成的。这一看法的基础,从本质上说是来源于经济学中迄今已被接受的一种观点,即:发达和落后不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而是一种现象的两个侧面的辩证统一。当我们说到“发达”时,必然有其成为发达的起始,由于这个起始,我们就称发达起始之前为落后。  相似文献   

17.
新闻信息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信息,在新闻写作中能较好地掌握表达新闻信息的语言规律,对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新闻信息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是语言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新闻信息是现实生活中的于受众有一定价值的事实,而描述这些事实的语言大都是模糊的,然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新闻信息语言的模糊性。在我们的新闻写作中,大多数新闻都是用非精确词语描述事实,在不确定的程度上再现“场景”,仿佛模糊数学、模糊逻辑一样,是人类传播信息的普遍思维规律。请看下面一篇人物通讯对主人公的肖像描写:  相似文献   

18.
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赋,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时值金秋十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光辉节日之际,我们和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师院楚辞研究室《楚辞研究与争鸣》特邀编委、我省著名楚辞学者赵逵夫同志一起在本刊举办这次笔会,应该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近几年来,一些人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搞民族虚无主义,妄国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烂灿文化一笔勾销,他们崇洋媚外,极力主张什么“全盘西化”,对中国民族文化和一些千百年来被人们热爱的诗人大加污蔑,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成“奴才诗人”,真是荒唐至极,数典忘祖。 最近,全国各行各业都在遵照党的四中全会精神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我们希望这次笔会能在深刻理解屈原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探讨屈原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通过学术研究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现实创作中古和今、洋和中、继承与创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民族和社会感染上了这么一种流行性“疾病”:某处稍有风吹草动,立即就会招引来众多的围观者。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似乎对这样一种司空见  相似文献   

20.
魏文一 《社会》2017,37(6):134-164
1905年国家与教会分离法案确定了国家的世俗性质,保障个人的良知自由。不过,法案也内含潜在的危机:良知自由与世俗国家之间的紧张。一方面,共和体制为良知自由转化为个人政治权利提供了合法途径,进而挑战国家权威。另一方面,个人与共和国之间的感情越来越疏远。涂尔干判断,危机根植于法国的政治传统,特别是“1789年原则”。不同于契约论和教权主义,涂尔干提出国家与祖国是政治社会的两个面向,个人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对应的两种伦理,符合有机团结与机械团结的特征。人格崇拜是国家和个人所共享的,国家是社会的大脑,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祖国是现存的最大的实体,爱国主义是集体意识,人们不能为了理念上的无形的祖国,而与同胞为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