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孔子的认识论问题,素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说是唯心的先验论,因孔子曾鼓吹过“生而知之”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一说是建立在自发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认识论,因孔子曾倡导过“学而知之”和“学而不厌”。双方各执一端。列宁说过,判断一个哲学家,“应当根据他们实际上怎样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他们同什么人携手并进、他们过去和现在用什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和追随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4卷,第226—227页)这就是说,评价一个哲学家,要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皮亚杰本人的论述及发生认识论的内在逻辑发展为主要依据,探讨了目前国内关于深化“发生认识论”研究存在的三大障碍。着重论述了发生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异同。文章还结合当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强调了主体认知结构的重要意义和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3.
让·皮亚杰是当代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他主要是在发生认识论和对儿童智力发展分期的研究上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重视。 他认为:“发生认识论就是试图根据以知的历史、它的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与运算的心理来源去解释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发生”(Genetique)一词,也可译为“遗传”。这里包括两个机能: 组织和适应。后者又有两种,一是同化,它以  相似文献   

4.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瑞士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一个立意新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宏大体系,其理论核心是内化与外化的双要建构学说(包括同化与顺应的图式学说)。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犹如天幕上的一颗新星,曾引起了认识论界的广泛注目,以至在西方国家中出现了“皮亚杰热”。他的发生认识论及其建构学说在认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今的一些哲学认识论问题上给人许多启迪,并含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宝贵思想资料,因而,它的贡献是重大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批判性吸取。  相似文献   

6.
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皮亚杰就提出了“心理逻辑学”。“心理逻辑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其学术价值如何?几十年来,因其“跨学科性”特点,问津者甚少,至于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更属寥寥。笔者不揣谫陋,试作评述。 1 众所周知,皮亚杰是因其创造了屠名的发生认识论而饮誉世界的。而创立发生认识论的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知识(包括逻辑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现当代文化人类学家及心理学家关于人类认识与思维发生研究的全方位评析,勾画出现代思维发生学研究的基本趋向,并进而提出了“认识系统发生论”的观点,试图在认识的“类发生”和“个体发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当代哲学认识论中确立“认识系统发生论”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的哲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各种言论文告中,尤以三十年代为多,有时称“革命哲学”、“中国新民族哲学”,有时则命为“行的哲学”或“力行哲学”。因其哲学思想的重心都注重一个“行”字,故习惯称为“力行哲学”。 一、“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蒋介石认识论源渊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知行合一”说,即主张“知行合一”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哲学上认识论之完成,虽是近世纪的事,但认识论的思想无论在东方西方都早已有之。  相似文献   

9.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发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见于主观逻辑的“观念”论中。不是断章取义,而是通观整个思想,我们必须承认,在实践观上,黑格尔有以下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需要与认识     
人为什么能发生认识?人为什么进行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如果不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不管它同唯心主义的争论表现得多么激烈,最终仍然无法击败唯心主义,因为它没有从“大前提”上冲击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把“意识”、“认识”、“思维”“当作某种现成的东西”,“当作一开始就和存在、自然界相对立的东西看待。”恩格斯提出了上述问题,并认为“意识”“认识”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恩格斯虽然正确地指出了认识的“起源”,却没有正面回答“人为什么能够发生认识?”或“人为什么要进行认识”。现代认识论的研究,应该把问题的答案沿着恩格斯的方向向前推进一步,这样,对上述问题的正确回答应该是:“需要”决定了人的认识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可以分为本体论层次的“中国模式”和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本体论层次的“中国模式”表征了中国崛起是一种硬实力的崛起,而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则意味着中国崛起是一种软实力的兴起.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是读懂中国、破除“大国崛起困境”的一把钥匙.文化是文明社会的精髓,欲对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有真正的见解,文化的视角不可或缺.基于国家软实力的视角考量“中国模式”及其未来,中国将以“和平啒起的大国”、“文明复兴的大国”、“掌握话语权的大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2.
谈到老子的认识论,人们常常说,他的认识论是唯心主义的,是一种把“人类引入愚昧”的“反认识”的认识论;也有人说,他在认识论上是虚无主义者、蒙昧主义者。在我看来,这些评价都是不够公正的。其实,老子并不反对认识,相反,他非常重视认识论;他对  相似文献   

13.
从平衡化的起源开始 ,分析了平衡的性质、种类及其在发生认识论中的作用和意义 ;平衡化的核心是自动调节 ,运演是自动调节的高级形式 ;平衡化概念包含许多合理之处 ,但由于发生认识论的起点是“活动”而不是“实践” ,因而使皮亚杰无法真正了解认识中平衡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共同体范畴属于宪法哲学的本体论。人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被看做是宪法哲学的价值论。宪法哲学的认识论包括“有限理性论”“整体的”和“系统的”认识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体从时间的维度突破了“国家”一词所固有的历史性局限,从空间的维度突破了“国家”一词所蕴含的“对立性”思维方式。“组织”是一次根本性的政治决断或制度安排。作为规则的宪法是一个结构体系,作为秩序的宪法是一个耦合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一本填补空白的认识论专著──读《广义认识论原理》范竹增任平教授的新作《广义认识论原理》,由著名哲学家肖前教授作序,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2月出版.《广义认识论原理)将“交往”引人认识论,以“文往实践观”为基础,把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作为主线,通过对交...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哲学家对认识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结构论”、“证伪论”、“世界3论”等。其中对认识论的发展方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美国当代哲学家奎因,主张认识论应成为研究认识过程、规律、方式的自然科学。另一个是西德哲学家卡西尔,他主张认识论应与整个人类文化融合。西方关于认识论的种种观点,有许多科学因素,但是他们抛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夸大认识中某一侧面、因素,把它作为体系是不可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原理是否定不了的。比如,把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作为认  相似文献   

17.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在认识论研究方面开辟了一条别开生面的新途径,较有成效地回答了一系列带根本性的认识论问题。可以说,发生认识论在许多方面支持、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时,发生认识论也有许多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地方,暴露了它的不足,缺陷和错误。因此,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关于认识的对象任何一种认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回答和说明认识的对象问题,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认识论的根据。社会原因使人们放弃自身的力量,认识论根据则使之为自己的无为找到一种安慰。庄子“齐是非”思想便是这种认识论根据之一。明清之际,傅山虽身入道门,但在认识论上却从来不是一个真正的道家人。他在认识问题上的看法,是其鲜明的“求是非”处世态度的基础,与“齐是非”之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物质世界整体结构的二重性,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区分为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不同的论域,从而肯定了在本体论这一“非常有限的范围”之外,物质和意识在认识论范围内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实现着客体与主体的辩证法。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理解这一辩证法的关键。列宁对意识的能动作用做过经典性的概括:“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系统阐述过认识论理论,这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带来了困难。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和哈贝马斯分别从激活、发展和重建的角度重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力图在各自的批判认识论中解决这一困境,其中马克思与尼采的关系变化作为隐形的脉络穿插于整个过程。卢卡奇利用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分析解读马克思与尼采的对立关系,形成了极为复杂的主体性逻辑结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马克思与尼采的批判理论相结合,在批判工具理性的过程中重新塑造了一种理想关系;哈贝马斯在由马克思发展并由尼采最终完成的认识论的自我扬弃的基础上试图重建一种以自我反思为基础的社会批判认识论。以马克思与尼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关系演变为线索,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诉求,也是对国内尼采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展和完善,同时对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研究的梳理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