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现行的宪法是二战后日本通过民主改革彻底消除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和天皇制影响的一部广受世界赞誉的"和平宪法".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民族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修改宪法的运动也随之启动并不断加剧.本文主要从日本改宪的社会思潮、众参两院的改宪方向、改宪运动的进程及相关举措等方面来分析论述新世界中的日本改宪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在推动宪法实施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行政诉讼是中国宪法实施的重要推动力。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中国宪法有关公民申诉控告权的规定得到贯彻落实,也使其他实体性的公民基本权利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并彰显了权力制约的宪法精神,而且还探索出了"依宪解释"的宪法实施新路径。当然,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及其实践在推动宪法实施方面仍有不足之处,面临挑战。由此,应该进一步积极发挥行政诉讼的立法适用宪法、监督适用宪法、解释适用宪法的三大功能,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宪法的立法实施、监督实施和解释实施。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三种公共哲学最具有影响力,它们是立宪主义的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经济发展和新民族主义.和平宪法存在天皇制等历史局限性和问题.和平宪法的现实主义因素有:对本国政府和军队的怀疑主义,原子弹受害经验,国家主权的自主限制,新国民原理等,和平宪法维护了日本战后60年没有发动过战争,防止了军国主义的复活,保持了"和平国家"的形象,战后的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没有国民的精力和国家资源使用到军事方面等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4.
<不战公约>、日本国民的厌战情绪、币原喜重郎的和平思想、麦克阿瑟的作用等影响日本宪法和平思想的历史因素构成了日本宪法第九条的思想背景.以此为基础,分析宪法制定过程中的以及宪法条文中的"废除战争"与"放弃战争"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废除战争是目标,日本为此目标而率先放弃战争.批判拥有和平宪法的日本实质上扩充军备的矛盾做法.最后,研究市民防卫论、建立世界政府的可行性、以及跨国民间合作网络的形成等问题,为废除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制定一部好宪法固然意义重大,但将一部好宪法真正付诸实施则更加重要。我国1982年新宪法颁布施行七年来,有关如何保障宪法的贯彻实施,一直是法学界极为关注并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我国宪法实施的全方位保障问题,略陈粗浅看法。 一、全方位保障的含义和根据 全方位保障的提法或概念,是针对传统宪法保障理论的专门含义而言的。众所周知,传统理论中宪法保障的确切含义,一般是指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它的内容主要是:(1)明文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确立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2)规定修改宪法的严格程序,以维护宪法…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道路"是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实现新世纪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它基于"和平"的概念,它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谐的文化环境中,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独立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世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7.
宪政中国战略标志论 --宪法思维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法思维是指大众和精英通过宪政体制这一沟通平台所共享的生活习惯与心理取向.宪政中国的战略标志不在于拥有一部良宪,不在于充分实施宪法,也不在于真正树立了宪法权威,而在于宪法思维的被认同、被接受和被运用.领导干部的宪法思维和宪法学理论工作者的宪法思维是宪法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应予以格外关注.此外,宪法思维是繁荣宪法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历史认识不但是日本重构战后外交的起点,更是奠定战后国家定位的支柱之一。战后的和平发展道路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日本政府基本承认"殖民统治"和"侵略",并有所反省和道歉的基础之上。而历史修正主义意图借重塑战后日本的历史认识,来改变和平发展道路,并重构国家定位。具体到安倍内阁,其目标是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正常国家化"。安倍执政以来的事实证明,其所谓重塑民族自信的历史认识不但破坏了日本与国际社会和解的重要根基,更导致日本将长期无法坦然走向未来。在国家定位上,安倍四处宣扬积极和平主义理念,但实质是借和平之名行解禁集体自卫权、扩充军备、修改和平宪法之实和积极炒作"中国威胁论"的重要抓手,其结果不仅与和平发展道路背道而驰,更将使得东亚地区陷入长期的冷和平状态,区域和解的前景也将晦暗不明。  相似文献   

9.
张伯玉 《日本学刊》2012,(3):15-20,157
随着美日同盟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日本政府通过扩大解释或"另立新法"实质性突破集体自卫权禁区等配合美军的行动,已不能满足美国新的全球战略需要。在美国占领时代制定的《日本国宪法》第九条"和平条款",成为深化和发展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的"障碍"。美国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扫清障碍——修改宪法第九条。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愿意看到,日本通过解除宪法第九条的束缚,走上脱离其实际战略需要并最终摆脱其控制的自立道路。  相似文献   

10.
宪法实施,到底实施什么?首先,法律实施不意味着宪法实施;其次,国家机构规范的实施也不意味着宪法实施;宪法实施最终实施的是人权规范,即基本权利规范。因为基本权利规范的实施是宪法实施的本质与目的所在,只有它得到实施才能真正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自由;而权力规范实施也旨在保障基本权利。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宪法实施的机制进行追问,即宪法实施依靠的力量是什么、宪法实施能否进入司法适用、现有的宪法审查制度能否成为宪法实施的有效机制以及"后三十年"宪法实施急需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1.
戴武堂 《创新》2009,3(11):31-34
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已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北京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从首都经济战略的提出,到以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再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的产生,北京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生态文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北京经济向高端化、知识化、总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和现代化的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13.
张可云 《创新》2007,2(2):26-32
建国以来,中国的区域战略经过了五个阶段的转变,目前已经进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加强区域合作,克服区域冲突,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环北部湾区域的发展与合作对提升中国的整体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中国区域战略变迁过程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容、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讨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方向和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与方向,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应该置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中,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北部湾地区首先需要加强内部合作,才能在国际合作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和平主义性质的,这种和平主义虽然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本质上是由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实践为其制订方向的;由于这条道路不可能依循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建制来为自己取得全部规定,所以它在批判地澄清现代冲突与战争之主要根源的同时,为中国和平主义传统的复活与重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中国发展的和平主义道路将具有这样一种世界历史意义:它把不以扩张主义为出发点也不以霸权主义为必然归宿的发展前景启示给人类向着未来的历史筹划。  相似文献   

15.
宋丽萍 《唐都学刊》2005,21(4):119-124
印度人民党的经济思想经历了从甘地社会主义观念,到司瓦德西思想,再到自由主义政策的发展历程,这样的变化调整与社会政治形势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不同的政治发展阶段,印度人民党依靠民族主义和现实的社会经济政策赢得选民的支持,体现了印度人民党作为具有宗教民族主义特征的现代政党,教派主义与现实主义两手抓的政治动员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比照当代中国与19世纪末美国在地缘政治环境上的异同,提出当代中国和平发展应研究借鉴美国的经验,按照统一国家——增强国力——发展海权的步骤,把握中国自身地缘政治环境特点,顺应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Urban community in China: service, parti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the rapid urbanis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the citi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recognised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an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social services. In 199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opted community service as an alternative way of providing the supplemental safety net in urban areas. Along with this top-down approach, resident-initiated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and grassroots organisations at the community level are growing at an incredible pace. Using a case stud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ntext and aspects of community services,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a Chinese urban commun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a's reformed market economy and welfare system presses ordinary urban people to reconnect to the local community to ensure welfare security and quality of lif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China has rediscovered the path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re-interpreted the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in the context of community services.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政府开展对外关系的基石,集中体现为坚定奉行不干涉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中国国家利益开始遍布海外,并与他国利益相互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也需要让渡部分主权性权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政府一味机械地固守不干涉政策似乎显得有点陈腐和过时。因此,在继续恪守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和尊重他国主权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中国政府需要适时和灵活地调整以往对外严格奉行的不干涉政策,积极而创造性地介入国际事务,这对于其在新时期担负起"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参与塑造新的世界秩序以及促进当代国际法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易 《创新》2011,5(1):8-13,126
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尚未受到应有重视的知识领域。随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深入发展,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日益凸显出其独特价值和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可为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从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出发,推动建立以现代、平等、开放和对话为核心的新型文明观,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开展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要按照代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为搞好"二次创业"服务;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发挥政协优势,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积极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