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辉 《统计研究》2004,21(9):61-1
莫曰达编写的《中国古代统计思想史》已由中国统计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古代统计思想史著作 ,填补了这门学科的空白。莫曰达同志 1991年曾与李惠村合作 ,写了一本《中国统计史》 ,书中也介绍了一些统计思想的代表人物 ,但遗漏很多。统计史包括统计活  相似文献   

2.
在庆贺中国统计出版社成立4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统计出版之路》纪念文集。曾为中国统计出版事业倾注心血的老领导、老同志们欣然命笔,回忆中国统计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统计出版工作的成就和经验,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庆祝出版社40华诞,对《中国统计》更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因为《中国统计》的前身节 《统计工作通讯》诞生在统计出版社成立之前,出版好《统计工作通讯》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统计实践历史久远,统计史料浩如烟海。简牍是文化瑰宝,历史遗存,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史料,但是传统的统计史料研究很少使用简牍。“文革”后首先出版的《统计发展史》未使用简牍史料。相继出版的《中国统计史略》和《中国统计史》仅使用《睡虎地秦墓竹简》和少数旧居延汉简,不仅大量简牍史料未能利用,还把反映战国晚期统计活动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定为秦汉时代。国家统计局2002年6月17发布的莫日达先生的《秦汉统计史》,依然把睡虎地秦墓竹简反映的时代定为秦汉,并且只用了6例居延汉简,其他简牍未见。其他如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莫日达《先秦·秦汉统计思想史》(2001)和《中国古代统计思想史》(2004)都未见简牍史料。可见,我国古代统计史研究对简牍的使用很不够。201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李孝林教授等著作的《基于简牍的经济、管理史料比较研究》一书,其中第六章从简牍史料的角度对统计史做了新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成果。1、从简牍史料入手研究统计史,探究统计痕迹,资料详实可查。以往的中国古代统计史研究多用传世文献,不用或少用简牍史料。传世文献大多系层层汇总或高度概括后的结果,很难反映其统计处理过程、统计技术应用等。与传世文献相比,简牍中反映了各个层级的原始记录,有统计台账,反映出统计格式、统计分类、统计内容、统计技术等原始资料。简牍统计史料研究以简牍史料为研究对象,从统计内容、统计方法和统计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系统研究我国古代统计史。作者在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中找到案例,反映了“战国时代秦国户口和财产统计的内容和格式”。在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筒、尹湾汉简等简牍中分类归纳出关于人口与户籍统计、农田统计、财产统计、兵物统计等许多统计内容。2、研究了上计制度的历史变迁,提出各级政府的经济责任制借助于统计报告来维持和实现。古代的“计”,原为计算之意,涉及范围广泛,涵盖统计、会计、审计等方面。上计制度,是古时地方领导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通过对《周礼·天官》、《商君书》等的研判,“我国统计报告制度在周朝已经相当发展”,“但当时会计、统计并未分离”,澄清了“上计”的命名始于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的春秋晚期,而不是战国。进入战国,分析“上计”的多处记载,说明“当时的上计制度在全国已普遍运用,比西周的统计报告制度又是一大进步”。秦国的上计制度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在全国普遍推行,  相似文献   

4.
很高兴能和大家再度分享《中国统计》的创造历程和硕果。多年来,我和《中国统计》结了缘,我跟许多同事说过:我很喜欢《中国统计》杂志,每期出版后,我总会把它放在提包里,伴着墨香,早出晚归。光阴在流逝,还总保留着这个习惯、这种情结。  相似文献   

5.
引言本次调查是在2008年完成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6年)——《中国公众统计素养问题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次调查不是以中国公众为对象,而是以中国统计人员为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中国统计人员统计素养的现  相似文献   

6.
《统计研究》2013,(1):114+113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2012)》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发布会于2012年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统计研究》荣获"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以我国正式出版的4000余家学术期刊,包括科技类学术期刊3533种,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680种为备选期刊;以Web of Science的引文数据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山东有几个好"哥们儿",坤道算是其中之一。他现在是山东省统计局能源处的处长。认识坤道,实属偶然。2011年3月,原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耿勤英年早逝,不久,山东省统计局办公室主任宋宁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一个朋友写了一篇悼念文章,问我能否在《中国统计》上发表。没看到文章之前,我跟宋宁说,照顾一下没问题,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看了文章之后,我则跟宋宁说,这样的好文章哪里需要照顾,直接发来我也能用。  相似文献   

8.
贾龙杰 《浙江统计》2003,(12):46-46
《统计法》颁布已经20周年,作为一个从事统计工作38年的老统计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20年来,统计工作环境不断改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统计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高。尽管如此,在社会经济日趋多元化的格局下,《统计法》的宣传、贯彻和执行仍有“赶不上趟”的感觉,如何循法治统,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更广泛更深入地宣传、普及《统计法》首先,对统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单位统计工作者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普及《统计法》,使之深刻认识到在工作中本身要依法统计,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应加强《统计法》在全…  相似文献   

9.
1982年国家统计局第一次编纂《中国统计年鉴—1981》(按资料年份出版,从1983年开始,年份的标注按出版年份),此后作为资料性年刊每年编辑出版,到2011年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回望过去30年,《中国统计年鉴》作为政府统计信息发布的重要载体,按年度收录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中国经济社会在这30年间的发展提供了一份系统记录,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政府统计在这30年里发生的转型和功能扩展。  相似文献   

10.
谢涿云 《上海统计》2000,(12):23-23
1997年,青浦县统计学会为加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去延安地区统计局搞了一个有关统计信息资料的联合开发项目,这一活动被上海市民政局列为当年99件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之一.北京《中国企业报》的一位记者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得知这件事后,特意赶到青浦采访我.在接待记者时,我拿出了一本《上海青浦之最》送给他,他接过书,爱不释手,而后他沉思片刻,出乎意料地问:“你们编《上海青浦之最》,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就是这一问,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刘平 《统计研究》2004,21(12):58-4
"十一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统计学科专家评审组于2004年9月11~12日在贵阳市召开了"统计学调研暨现代统计学研究"专家座谈会.会议总结了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统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基本明确了我国统计学科需要着重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普查简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经济普查的国家之一 ,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1 81 0至 2 0 0 2年间 ,美国已先后进行过近 3 0次经济普查。纵观美国的经济普查 ,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 1 81 0至 1 840 )、第二阶段( 1 840至 1 90 0 )、第三阶段 ( 1 90 5至二战前 )、第四阶段 (二战后至 2 0 0 2 )。第一阶段 :1 81 0~ 1 840这是美国经济普查的起步阶段 ,共进行了 2次经济普查 :1 81 0年和 1 82 0年。该阶段的经济普查有以下特点 :1 普查范围小。这两次经济普查的范围只限于制造行业。2 普查内容少。从普查内容来看 ,1 81 0年只…  相似文献   

13.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06,23(1):56-61
一、中国服务业发展之谜服务业即第三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随着经济的增长,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将逐步上升,并逐步成长为整个国民经济中份额最大的部门,通常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但是,对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许多学者却发现颇难用这一规律来解释。那么,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究竟与世界各国有什么不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首先,我们将中国服务业的产出比重与世界一些国家的情况进行一下比较。表1给出了2000年中国和世界一些发展中的低中收入国家以及一些高收入发达国家兰次产业增加值比…  相似文献   

14.
政府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来,以调查队的整合为标志的统计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国家统计、地方统计、部门统计三位一体的格局愈见清晰。在此之时,如能将统计标准化建设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抓住这一统计制度的细微之处做好“文章”,则是通往“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快捷之路。一、统计标准和统计标准化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统计标准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用以衡量统计对象的准则。统计标准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不只是各种统计分类,统计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概念、范畴、目录、编码、表式,特别是统…  相似文献   

15.
邓冰 《统计研究》2005,22(4):75-2
经济普查是一项国情国力的综合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相比 ,经济普查调查的范围更全、涉及的领域更广。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进行经济普查 ,得到的最终成果是经济普查数据资料。这些统计数据有 1 0 0 0余项指标 ,可谓非常全面和具体。如何开发应用这些原始数据资料 ,让经济普查数据更好、更方便地满足政府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需求 ,服务于社会 ,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有关“如何开发与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方面的讨论很多 ,有人主张…  相似文献   

16.
许宪春 《统计研究》2006,23(1):16-21
 国民经济核算 方法制度 改革 GDP  相似文献   

17.
王小童  高昌林 《统计研究》2009,26(3):97-101
  本文介绍创新调查分析领域比较流行的CDM模型的由来、结构及其在创新调查分析领域的应用,依据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指标对CDM模型进行了改进,尝试建立一个适合进行中国企业创新的微观实证研究的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极化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迁  潘建成  杜建国 《统计研究》2006,23(12):36-40
一、引言我国经济转型期间,中央政府的权利分散、财政和金融的改革促使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来发展本地经济,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和地理环境以及地区的历史因素影响,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日渐凸显,并在近两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Yao指出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未来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1],Xue强调不断扩大的不均衡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且落后地区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全局[2]。资料显示,1978~1990年期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呈收敛趋势,但从1991年起,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呈现发散趋势,特别是沿海与内陆,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更是受到了关…  相似文献   

19.
1993年SNA对生产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和珍贵物品)的交易、租赁以及有形非生产资产(如土地)的所有权转移有了明确的规定①。但是对于无形非生产资产的交易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的表述。这里所说的无形非生产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政府颁发的可交易的执照和许可,例如赌场执照、出租车许可证和发行许可证等;一些非官方的可交易合约(如仍未生产的资产的买方期权,包括与作家、足球运动员和演员等签订的合约);可以转让或者转包给第三方的合约、租赁合同,以及特许经营权和商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无形非生产资产在经济活动中涉及到愈来愈…  相似文献   

20.
向书坚 《统计研究》2006,23(6):17-21
一、引言2003年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ystemofIntegrated 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2003,以下简称SEEA’2003)作为国民核算手册已经以白皮书的形式印发,并将由联合国、欧洲联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五个国际机构联合出版发行。SEEA”2003虽然在协调统一环境经济核算概念和方法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还没有成为一个国际标准。各个国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致意见,使得SEEA’2003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在另外一些方面则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仍然存在各种不同的核算方法。核算(envir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