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不同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十月革命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广大革命群众武装夺取政权的一个新的典型,也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  相似文献   

2.
略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得出的在中国如何实现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结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或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两年党史界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及内容的理解上存在着不同的意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家市会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标志着"理论"的初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理论"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创造了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党和人民在集体奋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完整理论,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有一个提出、发展和最后形成的过程。仔细研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问题的能否解决事关中国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农村,以解决农民问题为突破口,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而使农民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组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石,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犹如茫茫大海的灯塔指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进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在指引我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理论和思想所不能替代的。可以毫不隐晦地说,“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农村包围城市”的建设道路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但是,我们今天在享受“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指引下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具体分析“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内涵,特别是其中的哲学思想,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把握,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王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革命道路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与梦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丰功伟绩,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继续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其核心内容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它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精髓是独立自主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时至今日.该理论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面对错综复杂的营销传播环境和目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本土品牌可以把“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应用于营销实践,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0.
在土地革命时期,蓬勃兴起的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国苏维埃运动虽然基本上是依据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和模式而兴起的,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客观历史环境下,却为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然而,正是由于苏维埃运动模式的影响,又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求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迟滞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发展。直至1935年以后,随着中共政策由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向民主共和国的转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才最终被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11.
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思想提出了农村是中国稳定的基础的论断,领导全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他的理论和实验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验,使毛泽东思想中绚丽多彩的部分在实现“四化”的新时期焕发了光彩。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沦》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把中国革命的问题归结为农民问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论断之一。中国共产党根据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土地革命时期,蓬勃兴起的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国苏维埃运动虽然基本上是依据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和模式而兴起的,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客观历史环境下,却为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然而,正是由于苏维埃运动模式的影响,又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求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迟滞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发展。直至1935年以后,随着中共政策由苏维埃工在共和国向民主共和国的转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才最终被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就是在一个幅员辽阔、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完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先后探索出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 纵观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它们都同农民问题紧密相连,即都是首先从农村开始,以科学解决农民问题作为开辟新道路的突破口,进而先后三次造成了“农村包围城市”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探索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成果 ,这条道路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5.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探索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成果,这条道路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中国特色"的首创.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及采取的决策和措施,不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道路,也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从四个层面阐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解读"天下第一山"的科学内涵.主要观点是: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胜利的起点;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篇的宝山;井冈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  相似文献   

18.
列宁提出了革命的有原则的妥协思想,并在领导苏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进行了成功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都把列宁的革命的有原则的妥协思想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努力奋斗,勇于探索并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辟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最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农村武装斗争的最完整的经验,而且完整、科学地概括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沿着这条独具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是沿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教育成为贯彻始终的一种运动和一种手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长达20年的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理论,与中国农村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及农民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农民教育的理论和政策。由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它对当代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