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应有目标,是打造全球海洋治理新格局、实现世界海洋和平安宁发展的必然追求,合作、共建、共享、共赢逻辑下的海洋文化建设发展,理应是"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文化基础和价值体现.而这正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国海洋文化理应在"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中起到主导、引领性文化基础和精神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科学分析了本国发展与他国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力图谋求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共生共赢与和谐发展,并在各种不同场合深刻阐释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认同与积极响应,是一种新的国际发展观,是一种符合世界和平进步潮流的重要战略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践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政策及其相应国际法需要而提出的新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形成的演进过程,拥有丰富的国际法内涵,对研究当下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与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国际法治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基于其内涵和特征,完整、系统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的关系,国际法调整对象的拓展及国际法体系的价值次序与平衡等理论,以及和平安全的国际法、开放共赢的国际法、包容互鉴的国际法、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等领域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在坚持相互尊重、倡导生态文明、坚持合作共赢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存,实现义利兼得、义利共赢以及各国共同增进海洋福祉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全球治理海洋的共同价值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存,还指明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创新的全球海洋治理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超越西方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意义,有利于维护海洋的和平与安宁,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承担保护海洋、保护地球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之痛”而开出的“一剂良药”,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天下为公之大道,为解决绝对贫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治理方案;驳斥了“文明冲突论”等错误的西方思维范式;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新型交往范式,旨在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顺应时代前进潮流,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致力于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是实现一种理想的人类生存形态和世界发展状态.这种追求更高生命形态的构想汲取了"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儒家政治思想精华.作为新时代中国在全球治理舞台上的政治话语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以及世界整体发展维度倡导构建自为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发展共同体、国家间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具现代意义和实践向度的政治主张,实现了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理论升华和实践超越.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立场,充分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养料和理论精华,为人类的前途命运划定了时代新坐标,标注了历史新方位,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主要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形成的动力和源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原则;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深入探究并系统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这一世界方案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而且是引领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人类美好家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整个人类文明建设,放眼全世界共同发展,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世界和平共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当前,世界各地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进一步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划时代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和现实迫切性。因此,在应对包括重大传染病在内的各种生存和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下,世界各国必须秉承互利共赢、开放创新、文明互鉴、公平正义、环境友好的理念,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方案、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蕴含中国古老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坚持人文发展道路,奋力推进文明进步,互利共赢和谐发展,有各得其宜的"时中"智慧。中庸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历史和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文明转型的必然要求,更是基于共赢逻辑的文化自觉。文化是联结人类共同命运的精神纽带,从文化维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超越民族地域局限的全球合作意识、尊重文明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文明融合意识以及体现共同性的共赢文化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针对全球性问题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话语,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原创性的话语不仅凸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形象,而且还体现全球视野、国际风范和人类高度,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丰富且深刻,诠释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契合了世人对和平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彰显了对中华儿女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时代担当,是社会主义中国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有机统一的重要体现。该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以直面"三大危机"、顺应"两大转变"、重塑"一个秩序"为实践进路推动全球治理不断向好发展,团结世界人民一道共商发展路向、共治全球事务、共建美好世界、共享发展红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必然,是合乎规律的正确选择,是世界各国共赢、多赢的战略抉择,是开创人类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面对当今世界形势,解决全球化问题的中国智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中,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理念的理论基因,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新时代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与中国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回眸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观的构建,从邓小平"有所作为"外交思想到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及其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现实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理论架构上渐趋系统化、中国和平与世界和平紧密相连的世界和平观。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同体和治理共同体是当前维护世界和平最为务实有效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目标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为全球和平发展和文明发展擘画的新蓝图,其出场是基于全球治理体系失序、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和全球文明文化交流互鉴失范的治理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语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和以义为先的义利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及中国国家治理实践有着密切关系,昭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现实必然性。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坚定不移地通过政治、安全、发展、文明、生态等领域建设,包括坚持独立自主,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增进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实现美美与共;注重协调发展,完善全球治理模式等现实路径,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使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国际话语权是一国说服、影响他国言行的能力,涉及到国际事务的方方面面。国际话语权之争大多是法律层面的,而国际法是国际法律话语,是赢得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关于人类发展进程的理念,是全人类在这个进程中所追求的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包含了休戚与共、荣辱相生的含义,是全人类生存状况的现实表达。其五个价值与国际法是契合的,国际法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手段,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法的目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引领,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方向,以中国国际法实践为基础,以提升国家实力为手段,以国际法话语为具体内容,以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相称的国际话语权为目标,传播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其对世界政治理论内容的丰富、国际社会分析范式的创新和全球治理实践方案的提供均具有重要世界意义。在当代社会,为了全人类整体利益和集体安全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人民的现实需要,也是各国民众的明智选择。然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尚需诸如思想共识、制度规范和外部环境等基本条件。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主动实践这一理念,为世界的合作共赢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种有别于西方“普世价值”的建构性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和平与发展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价值,是确保人类生存和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本前提;公平与正义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是推动国际关系良性互动的根本保障;民主与自由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价值,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各国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将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才能真正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霸权政治祸心,推动人类社会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方略的内外融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理论与实践的聚合体倡导建立全球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着眼于时代大趋势,始终以谋求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坚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全方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化体现,是中国梦的全球延伸,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及认可。  相似文献   

20.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主席梳理近百年世界发展动态的演化逻辑,透析国际发展不平衡规律,比对今昔变化的冲击程度、波及幅度及影响力度等所作出的重要论断。明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出背景、理论内涵及具体表现是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方向、制定“中国之治”“全球之治”良方的基本根据。为应对当前面临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和难题,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开创更加开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局面,要突破老传统,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治理模式;打造新动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活力;进入新阶段,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历史必然性;掌握真本领,把握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方法论;增强新效能,发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