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图景就是由新闻报道塑造的新闻符号世界;一定社会的新闻图景.主要是由该社会统治者拥有的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直接建构的。媒体的利益取向是媒体建构新闻图景最重要的出发点;媒体的传播目标是媒体选择建构新闻图景的指挥棒;媒体方针、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体建构新闻图景的核心框架。因此,在现实的新闻传播中,并不存在以他者为本位的新闻媒体,所有的媒体都是以自我为本位的传播者,“受众本位”基本上是神话,传受共同本位才是理想。  相似文献   

2.
新闻作为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机制,它的制作和传播是基于亘古已久的一种部落情感.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新闻再现的主体是被建构的,同时受众对主体的认同同样是被建构的.人们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日复一日地被部落化,一方面加强对"自我"的认同和关注,另一方面造成对"他者"认知的不全面甚至误解.新闻部落化的机制就像一把双刃剑,形塑着人们对客观世界正反两面的认知.为此,我们应该树立大传播理念,加强对新闻客观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林新 《江西社会科学》2007,(12):201-203
本文在回顾近30年来中国新闻界人文研究的基础上,探析新闻人文内涵及其对新闻学建构所具有的价值。并提出,新闻的内涵不应只限定在"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之上,而应定位于一种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存环境发展、变化的真实描述。因此,新闻人文内涵的确立是新闻学建构的基础,也是新闻媒介实现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再论新闻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闻的有效传播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是在拙作《有效传播: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兼论新闻传播必须从相关学科中借鉴方法论》的基础上从传者、媒介、受传者(受众)三者协调互动的角度,对新闻有效传播问题进行的再探讨。文章认为,新闻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传者、媒介、受众三者,围绕新闻信息展开运动并相互作用,其结果,或者是达到平衡(这就实现了有效传播),或者是最终并不能达到平衡(因而成为无效传播)。三者是否达到平衡,这就构成了有效传播与无效传播的根本区别。有效传播是传者、媒介、受众协调互动的产物。无效传播则是三者之间关系不协调的结果。不协调造成的结果,是各种作用力的互相抵消。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对于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正向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可以传播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少数民族进入公共领域.大众传媒对于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负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大众文化挤占了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和法律约束,就会被分裂分子作为策划分裂活动的武器,其传播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造成冲击.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培养人们看新闻的习惯,通过多种节目形态传播主流价值观,加大地方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力度,提高少数民族的媒介素养等方面来提高建构国家认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赵婷婷 《理论界》2013,(4):165-167
本文分析了当前西藏新闻传播在建构国家认同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西藏新闻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创新策略提出思考。研究认为,在认同多元化的全球化时代,西藏新闻传播需要回归新闻本身、树立现代认同榜样、报道普通大众生活、创新传统文化报道,需要以科学的新闻观念建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传播史研究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作为研治新闻传播史学的门径之学,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受到20世纪以来史学理论变革和数据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史料革命的影响,其建基于史料学和新闻传播史学丰厚的学术基础之上。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与理论思考,是推动新闻传播史研究甚至整个新闻传播学科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包含诸多环节的系统性、过程性活动,缘此,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应该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域进行理论建构,形成一种涵括新闻传播活动全过程的史料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责任与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自由主要指人们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新闻自由是自由的新闻精神追求的目标。自由的新闻精神正是以追求新闻自由的方式实现着自身。对于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来说,追求新闻自由,就意味着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自由才是正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谢梅 《天府新论》2009,(6):108-112
“新闻话语”作为一种社会话语,是新闻传播者与社会、公众、事件以及这些要素共同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相互沟通、对话所形成的意义建构物。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态,是当下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不断地相互冲突,经过积淀以后形成的人类思想的“陈述整体”。在现代社会里,中心话语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是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的传播力,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是凝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精神力量。而“平民话语”所代表的大众文化既是主流文化的营养源泉,又是主流文化的异化力量。如何正确处理好“平民话语”与“中心话语”的关系.是建构当代社会话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闻活动”是理论新闻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性范畴,是最为抽象的、一般的新闻学概念。本文认为,从广义上说,与新闻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都可以叫做新闻活动;从狭义上说,新闻传送与收受活动才能叫做新闻活动。新闻活动是人类认识生存发展环境的手段,新闻活动是人类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新闻活动是人类用来建构共同精神家园的手段,新闻活动是人类用来建立精神关系、实现精神交往的一种特殊手段。  相似文献   

11.
余红  郝朴宁 《学术探索》2013,(6):137-140
早在上世纪末,新闻界就提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口号——“新闻精品战略”。即使到了新世纪的今天,对于新闻精品的要求依然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于是市场就更加呼吁品质优良的新闻作品。任何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应该由优秀的话语夯实基础之后才有了成为精品的条件,这也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本文试就对新闻精品的追求来阐述话语建构与新闻报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其实质就是以法治取代人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需要执法机关与监督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共同努力方可实现。在时下的中国社会,“焦点访谈现象”表明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机关尚未形成良性互动,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只有实现新闻舆论监督法治化,把自由和自律(守法)结合起来,以程序化为基础并完备新闻法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重庆社会科学》2014,(9):102-108
新闻职称制度改革是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全国各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典型经验和主要做法的比较分析,结合重庆市深入推进新闻职称制度改革的个案操作,提出加强新闻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新闻职称在新闻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等七个方面深入推进新闻职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彭建新 《云梦学刊》2012,33(3):152-154
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已经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内容与形式的变化都展现了诸多美学因素与特征,正是这些随着电视新闻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发展凸显的美学特性。使得电视新闻节目的水平有了高低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5.
新闻真实性的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君喜 《社会科学》2007,(6):93-101
"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理论中的"元命题",作为新闻理论的基础性核心范畴,对其"意义"构成层面的研究亟需加强。新闻真实性的核心是对新闻的"意义真实"的认识,意义真实包括现实性、可能性、解释性,意义真实应从原初意义、媒介意义、受众意义的"意义共享"层面来探求,而共享意义则涉及到新闻价值和权力的构成关系,所以,新闻的真实性意义实际上反映了价值和权力的博弈。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人性化报道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效性、显著性、真实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是新闻的五个主要特征。其中,接近性是指更贴近受众,趣味性是指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受众寻求愉悦之要求的基本性质,两者同受众有更为密切的关系。这使得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人性化特质。民生新闻作为内容涵盖广泛的一个新闻类型,更应强调其贴近社会及受众的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作为社会动态反应者所具备的独特功能,同时更多的人性化要素也能提高其在诸多新闻种类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7.
当下关于海洋经济的报道铺天盖地,何谓海洋经济传播却不见于报端。海洋经济传播不是单纯的经济传播,也不是简单的海洋新闻报道,它涉及到与海洋经济相关联的内外部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衡的生态关系。本文借鉴媒介生态学的理论知识,以浙江海洋经济建设中的媒介传播现象为例,考察分析海洋经济传播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生态失衡现象,探索海洋经济传播的原则与规律,藉以通过传播来增强公众海洋意识,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海洋生产力"的充分挖掘,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新闻导语是全篇消息最重要的部分,写导语是写好消息的关键,也是难点。因此有经验的记者无不在导语上绞尽脑汁,刻意求新,达到既表达出最精华的事实,又能吸引读者看下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参考消息》科学技术版的新闻为例,简要总结归纳科技新闻翻译的特点,并针对一些译例进行分析,提出科技新闻的翻译标准,进而探讨科技新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并重点讨论了英语新闻标题与头韵、元韵、夸张、双关等修辞现象的结合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