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具有抗干扰、低截获特性,广泛应用于军、民用通信系统中。文中介绍了直扩通信侦察的几种方法,并利用自相关和周期谱侦察方法建立了实验模型,该模型能实现低信噪比直扩信号的检测和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2.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循环谱检测和参数估计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循环谱理论应用于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提出了针对直扩信号特性的循环谱估计及特征提取方法,实现了低信噪比直扩信号的检测及其载频和伪码速率的估计,并结合集平均算法提高结果的可信度,通过系统实验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码直扩信号,提出了一种新的符号宽度估计算法。在基于高阶自相关统计量和最大化相应的自相关系数中得到粗略估计值,然后基于伪码差分解扩的概念和二阶循环自相关函数得到精确估计值。粗略估计步骤在低信噪比和短数据长度下具有鲁棒性,给精确估计步骤提供一个可信的估计范围,从而改善了精确估计步骤的性能;在精确估计时,采用伪码差分解扩消除伪码序列对循环自相关函数的扰动。仿真表明,和现有方法相比,算法不受伪码限制,同时估计的性能有明显改善,适合于低信噪比下使用。  相似文献   

4.
多进制直扩及数字实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进制直接序列扩频及其数字实现技术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文中在简单介绍多进制直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讨论实现上的问题和相应措施,这对于合理设计并研制数字化多进制直扩设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侦察技术实验模型主研人员:郭伟余敬东洪福明李牧张国平三超时冯天久蒋明该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对抗系统"中,为直扩通信对抗装备和直扩通信侦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本项目成果所突破的关键技术可应用于CDMA通信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CDMA抗干扰移动通信体制的研究主研人员:李仲令葛造坤郭传王晓蕾在宽带信号的抗干扰传输系统中,信号的高速率与要求高抗干扰性形成尖锐矛盾。在该项目支持下完成的“同步直扩码分多址发射终滞”,先将高速信号经分解形成速率M倍的M个倍码序殉,分别与M个正交扩频...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种并行组合直扩通信系统研究其抗噪性能,在考虑非线性处理(软限幅)和“ε-混合”噪声模型的前提下分析了单个直扩数字相关器的渐近相对效率(ARR).并由计算机模拟验证了这种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给出了该系统比特误码率(BER)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软限幅对该系统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合理利用这种非线性处理可使系统性能得到改善。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该系统与常规直扩通信系统相比具有相近的BER性能。  相似文献   

8.
低信噪比下非周期性直扩信号的盲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低信噪比下非周期性直扩信号PN码序列的盲估计难题,提出了以两倍信息码元宽度为分段长度的分段矩阵特征分解法(SEVD)对PN码序列进行初步估计,然后对得到的各段估计序列进行拼接,再通过基于最优移位相加特性的信息码剥离算法得到原始PN码序列的盲估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并行处理以提高运算速度,并具有无需事先提取同步信息、能够消除"反码"现象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信噪比大于?17dB条件下对扩频码码长为1023的m序列的非周期性直扩信号做到无误码盲估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未知频偏下的直扩信号,通过将载频吸收至扩频波形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协方差矩阵子空间分解的扩频序列估计算法。通过信号子空间分解,提高了含有未知频偏信息的扩频波形估计的信噪比,从而降低了载频估计难度。在随机信号模型条件下,还推导了扩频波形估计器的克拉美劳界。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CDMA通信信号的恒模特性,提出了一种CDMA移动通信中的天线阵通道误差的有源在线校正算法。在天线阵列附近,发射扩谱序列正交于用户信号的同频辅助信号,用辅助信号对阵列接收信号解扩,采用恒模算法自适应的调节阵列通道滤波器参数,达到补偿阵列误差的目的。该方法克服了常规自校正算法受多径效应的影响和难以收敛不足。计算机模拟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背景下,要实现老有所安和关怀少年的成长,国家体系化的高质量养老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析“一老一小”人口形势、生育意愿下降背后的原因,研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认为,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要强调“一个中心”:敬老爱幼、安老怀少;“两翼互动”,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四轮驱动”,即高质量取决于服务的福利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及时性。研究还认为,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的服务是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人群,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养老责任包括对这些人群的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公平养老和品质养老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老年的价值友好、文化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和服务友好;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育责任包括适度生育、优化生育、生育服务和生育保障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要体现生育的价值(文化)友好、福利友好、婚姻友好和服务友好。研究表明,在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安老怀少”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社区是关键环节,需要顶层设计和分类推进相协调,才能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吴光芸 《东方论坛》2009,(2):119-123
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有必要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社团的自治性,以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应用研究的基本范畴或基本命题,是理论学习的重要切入点。立场、观点和方法都属于哲学体系、理论体系的范畴,而且都各具特点:立场具有前提性、根本性、彻底性、具体性、普遍性、原则性、价值性特征;观点具有理性认识、原理性、阐释性、真理性、创新性的特点;方法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层次性、操作性、范式性、群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文化根基的深厚滋养是发生前提,战略目标的辩证统一是方向引领,核心要素的稳定运转是现实根基,评估优化的高效实施是可靠保证,系统机制的勾联融通是核心要旨。以内在逻辑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具备由文化根基层、目标引领层、核心要素层、评估优化层、系统机制层所构成的立体结构,呈现出开放性、整体性、结构性、稳定性、层次性的鲜明特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需要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的实践路径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坚实的学科体系支撑,注重系统运行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6.
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数字经济下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已经渗入人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集聚效应、新动能、新认识、新增长点等维度剖析虚拟集聚的现实基础,研究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的冲击及其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应用。研究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集聚是以“网”为基础、以“台”为依托、以“云”为支撑、以“端”为条件,虚拟集聚是集聚在数字经济下的演进,是在网络空间的集聚,具有智能物流、交易费用、空间范围、信息匹配、知识溢出、弱化黑洞、资源配置等集聚效应;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制造强国梦形成历史性交汇,促使虚拟集聚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动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顶端; 虚拟集聚下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是互联,在应用中需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辅相成,需要技术的支撑,表现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集成,虚拟集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是在虚拟空间体现,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调、智能化变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虚拟集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国际供应链中的虚拟集聚显著增长,跨境电商兴起,外贸行业快速数字化发展,教育行业、学术会议借助网络和软件线上进行,线上办公、云端会展快速流行,网络与快递业、餐饮与外卖业、短视频与直播经济、云医疗与大健康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文娱产业线上流行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也将推动科技发展带来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非纵非横,非识所识",在世界三大宗教和中国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中,唯禅定智慧最深最贵。对中国佛学核心范畴的复读、辨析与重释,不仅可以阐发佛学的人生悟解、思想法脉、精神教化和辩证方法的现代语义,也可公度其"要机"随化的得失轻重。"瞬间持存,敞于域外",后现代境遇更策发了中国佛学陈厚故藏的延宕与造生。  相似文献   

18.
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以它出色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及印度教、佛教为载体,《五卷书》辗转流传到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译本数量仅次于基督教的《新约》《旧约》。在东方与东方、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交流中,《五卷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由于社会风情、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翻译者风格等差异,以及时代跨度、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等因素,《五卷书》在各国形成了“创造性叛逆”的变异,甚至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方式上的改变,即发生文学他国化变化。变异现象发生于文明交流活动的始终,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对异质文明的比较推进到异质文明的交汇上来,以开放、多元、包容的眼光看待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探索其中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多元文化场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在多元文化场域下,传统文化场域与主流文化场域、现代文化场域、域外文化场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明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域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人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然而,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机械、片面、静止地认识传统文化与其他三者间的关系,破坏了多元文化场域共生共荣的格局,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影响了国人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唯有厘清关涉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三大关系,纠正其中的思想偏向,化解人们对于多元文化场域的分歧,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彰显时代风采,成为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