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傩”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驱鬼逐疫、消灾纳吉的巫术活动,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人类的祖宗戏”,是宗教与艺术混合的产物.傩长期以来根植于贵州广大农村地区,其发展经历了从“悦神”的傩祭到“娱人”的傩戏的转变,反映出贵州地域文化艺术受中原文化、荆楚巫文化的深刻影响.透过弥漫着神秘宗教色彩的贵州傩戏艺术,可以窥视到各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分布与源流江苏的傩戏主要分布于苏南的苏州、常州和苏北的六合、扬州、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地区。苏南的傩戏在明清时是非常活跃的。嘉靖《江阴县志·风俗记第三》云:“二十四日……丐者二人傩于市,花面杂裳扮傩翁傩母,偶而逐。”明初长洲高启的《里巫行》诗云:“里人有病不饮药,神君  相似文献   

3.
丽藻片谈     
我们的文学理论批评,在语言方面比较地强调朴素,不太重视丽藻。这情况,跟古代文论家们的某些说法有关。比如,老子说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绘事后素”;杜牧说的“辞愈朴而文愈高”;袁宏道说的“古之为文者,刊华而求质”,“夫质犹面也,以为不华而饰之朱粉,姘者必减,媸者必增也”,等等,都是我们强调语言必须朴素、不可华丽时常常引用的话。因此,为了正确对待文学的语言,考察一下古代文论家们有关丽藻的一些论述,是有意义的。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反对丽藻、崇尚质朴的论述较多,有时甚至发展到用行政力量达到这一目的的程度。比如隋朝,据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载:  相似文献   

4.
小小说谈片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近年来,越来越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显示出它不可忽略的艺术魅力。小小说的称谓很多,如“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微型小说”、“迷你小说”、“超短篇小说”等等。小小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评论家众说纷纭。美国著名评论家、微型小说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认为小小说有三个要素:一是构思新颖奇特;二是情节相对完整;三是结尾出人意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认为微型小说是“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  相似文献   

5.
悲剧美学谈片佴荣本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又可以称之为悲或悲剧性。它包括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展示的人生悲剧性所构成的一切悲剧审美形态。悲剧美学考察的对象主要是人生悲剧性的现象存在及其本质特征,人生悲剧性的审美形态及其艺术创造规律、悲剧观念的历史发展及其理...  相似文献   

6.
7.
巴蜀傩戏中的少数民族神祗李绍明傩,原系我国古代腊月举行的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源于巫术。如《吕氏春秋·季冬》说:“命有司祭大傩。”高诱注称:“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要跳一种舞蹈,谓之傩舞,舞...  相似文献   

8.
张伟 《阴山学刊》2011,(4):128-128
我曾多次想过,高考作文出题,不要“主题先行”,把现成的结论强硬地基给考生。像今年江苏的作文题《拒绝平庸》,命题者主观性太强,几乎是强行让考生接受命题者较为片面的价值观,过于武断。而应引入辩论机制,见仁见智,让考生独立思考,凸显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从而体现创造性。又觉得这样的题目可操作性差,给评卷带来麻烦,就没深入地想...  相似文献   

9.
一代文学的繁荣,应包括创作和评论两方面。但目前,评论落后于创作的状况较为明显,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要提高评论的质量,必须对评论本身进行评论。别林斯基说过的这句话至今也许还有其现实意义:“分析和研究的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神。现在,一切都得听从批评,连批评本身也包括在内。”本文试谈两点,期成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0.
一在台湾文学评论中,对于台湾政治小说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看法,有必要首先加以厘清。《台声》杂志1987年第4期曾刊登一篇题为《台湾八十年代政治小说的拓展》的文章,认为“半个多世纪的台湾新文学代表作品中,是以政治小说为主流的”,并指出赖和的《一杆秤仔》、杨逵的《送报伕》、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陈映真的《将军族》和宋泽莱的《麋城之丧》等,是典型或优秀的政治小说。这也许是从广义上讲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显然将政治小说的定义扩大了。照此观点,台湾的现实主义小说全可归入政治小说。其  相似文献   

11.
傩是我国古代先民驱鬼逐疫的原始宗教活动,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的云南,因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的影响,以傩歌、傩舞、傩戏为主的原始文化在现代高度发达的文化环境中,作为一种特殊文化表现形态得到完好保存。本文试就云南傩戏的起源、特征及文化功能作粗略论述,以探求人类最初的精神文化成果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的某一特定的专题节目,其现实的自然流程、叙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形式上的总体风格和可视性等等特点,似乎并不是必然地由现场采访所决定的。但是,现场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片能否获得丰富内涵、深刻主题、生动画质及其内在逻辑力量。人物专题片的制作亦不例外。因此,作为现场采访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记者,就不能不关心如何通过有限时间的现场采访,使其所要反映的人物显现出真实而又富有个性、能够打动人心而又启人心智的形象,从而达到专题制作的宗旨和目的,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作为记者,一…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是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在开的一门主课。主讲者基本上都在照本宣科,教与学都感到枯燥乏味,效果不太理想。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改革,要多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找方法求改革,力争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历来的评论文章大多认为,袭人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是被主人收买了的“叭儿狗”;还有的文章,更把她说成是“奴隶的叛徒”、“大观园的特务”、“内奸”、“密探”、“宪兵”,“鹰犬”等等。这些评论,我们认为是可以商榷的。作为这些批评的主要论据,是袭人向王夫人告密和谗害晴雯两条。现就这两条作一点分析。第34回宝玉挨打后,王夫人召袭人去问缘由。一贯处理谨慎的袭人,是不愿卷进是非中去的,但自从宝玉向黛玉“诉肺腑”后,袭人一直为宝黛私定终身之事担着心,苦于找不到“处治”的办法,而现在却有了向王夫人传达某些信息以侧面提醒王夫人的机会。于是,她一  相似文献   

15.
江西遗存的傩神信仰及其仪式是汉族族群记忆的一种具体化形态:无论是江西傩仪的功能、结构,还是傩神信仰的观念体系,都表征了古傩祭仪式传承至今的汉族族群文化基因。江西傩戏蕴含的汉族族群文化是汉族文化大传统于江西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投射,体现了汉族族群文化在江西民间文化上的传承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和林语堂从思想和个性上都不是简单地属于那种传统或现代 ,“积极或消极” ,中国的或西方的 ,而更富于开放性和融道性。他们在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上 ,运用了超越历史主义和文化体系的眼光 ,同时有更多的智慧观照而更少潮流顺应。事实上 ,他们在寻觅和守望着某些永恒的东西。这也许是中国现代自由派作家的另一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傩,是中国古代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辞海》里说:它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或神鬼的仪式舞蹈,并把它归类为:“祭祀舞蹈”或“面具舞蹈”(因它的特点是戴面具表演)。据考,这种古老的祭祀舞蹈,源于原始社会对图腾的崇拜,大约在商周时期就有表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最早的形态只是一种为了驱疫逐鬼的祭祀仪式;后来祭祀者或因兴奋,或为娱神,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省西北部的威宁县板底乡倮戛村、板底村以及腊寨乡达发村等地,传承着一种傩的活动——“撮寸己”(按当地彝语之音译)。“撮寸己”的活动内容,概括述之,是由戴面具的五个人物角色:阿布莫(老爷爷一千二百岁)、阿达母(老婆婆,一千二百岁)、麻洪姆(苗族老人,一千岁)、亨布(汉族老人,八百岁)、阿戛(小孩)出场,场外有惹戛布(山林老人),表演祭祖,扫寨、祈年等农事活动和宗教生活内容。(?)据“撮寸己”的整个情况来看,它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傩活动,并且其中已具有相当的戏剧因素,可归属于傩戏范围。“撮寸己”有其独自的形成发展过程,并具有宝贵的文化学意义,确实应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贾利涛 《理论界》2013,(3):143-145
固义傩戏作为傩戏的一个品种,其参与者的心理图式与其他傩戏品种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通过固义傩神"白眉三郎"信仰的考察,分析固义傩戏参与者的特殊信仰心理;通过黄鬼等重要傩戏角色扮演的考察,分析固义傩戏参与者的参与心理。傩戏表演者和观众是同一群体是造成此种心理图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武安傩戏的发现,改写了"江北无傩"的断言。它的存在形态展示了中原傩的存留和发展情况,为研究中原傩的本质和演变提供了一个完整丰富的范本。本文即以"大傩"的视野,把武安傩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傩文化,研究武安傩在思想内容、傩仪和傩戏层面上的具体存留特征,探寻中原傩的发展轨迹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