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晓玖 《西域研究》2014,(4):123-128
本文以新疆天山北麓的康家石门子岩画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内容、风格、主题的了解上,探索作品体现出的艺术内涵、社会功能以及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
《阴山岩画文化艺术论》由远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班澜、冯军胜。全书十二章 ,2 0余万字。该书在对阴山岩画图像作全面阐释的基础上 ,充分地论述了岩画与人类文化艺术的内在关系。该书无论对岩画研究还是对文化艺术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人类文化史、艺术史的角度可以这样说———岩画的发现是件大事 ,而对岩画的研究则更具重要意义。在人类的创造中 ,岩画 ,这古老的艺术 ,虽经历了几万年的风雨消磨 ,却依然与山岩同在。它们是原始人类在大地上凿绘的画册 ,记录着他们生命曾有过的忧伤与欢乐、希望与梦想、劫难与创造。它们是原始人类…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视野下的呼图壁生殖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视野下的呼图壁生殖岩画户晓辉根据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的画面细节,我们直接将其称为"生殖岩画",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正如王炳华先生所指出:"从我们接触到的资料看,这一主题的如此大型雕刻画面,在国内,是目前仅见的一幅;从世界范围看,也未见到...  相似文献   

4.
战争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战争是人类孕育的一个怪胎。作为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出现的战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后天的文化习得模式。西域战争岩画的发现,对于揭示战争的文化特性,比如战争的起源及其本质,战争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随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牧草场成为牧民生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游  相似文献   

5.
《中文信息》2008,(5):107
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昌吉州呼图壁县的天山腹地,两条山溪汇流处的西北岸的岩面上岩面平整,岩该面约220平方米,雕刻着300余人,大者高2.04米,小者19厘米。有男有女,或站或卧,或衣或祼,男女合图、双头同体、  相似文献   

6.
目前,岩画的艺术研究走向两个极端.将岩画定义为巫术、宗教附属物的研究否定了岩画中的审美因素,而将岩画视为"为艺术而艺术"的研究缺乏立论根据,得不到岩画研究界的认同.岩画的艺术研究,必须先界定岩画的艺术属性与学科位置.岩画是人工制品,具有审美因素,包含丰富的象征意蕴,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实用性,是专业作品,自身就具有存在的价值,这些特征使岩画可以归属为艺术,可以作为艺术来研究.岩画的艺术研究是岩画学、艺术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新疆社科论坛》2009,(3):F0003-F0003
身为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的仲高先生是为数不多的研究西域文化的本土学者,同时,他还致力于新疆旅游文化研究。仲高先生提出的有关西域文化的界定、类型、特征的理论,以及对西域文化与东西方文化关系,西域史前文化中的彩陶、岩画、石人、鹿石功能问题,西域文化史论,西域文化的深层结构的研究和新疆旅游文化的研究都具有学术前瞻性和开创性,其研究成果已经被学术界公认。  相似文献   

8.
距今4000年前后的青铜时代,在新疆地区的切木尔切克文化、哈密天山北路文化、古墓沟—小河文化等当中,有一种头面装饰奇特的萨满式人物形象。这类形象在大体同时的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奥库涅夫文化和卡拉库尔文化等当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发现,类似形象还见于新疆康家石门子,以及阿尔泰山、天山、贺兰山、阴山等地区岩画。推测这些人物形象不但彼此时代相近、互相存在联系,而且可能具有共同的萨满特征的信仰底层。  相似文献   

9.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西藏岩画中蕴含的原始体育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西藏岩画上所留下的原始体育图像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萌芽时期的反映,是揭示古代高原人类体育文化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11.
杨超 《学术界》2012,(8):116-125,287,288
本文基于石华龙先生批判阿纳蒂教授岩画的“艺术”是“早期智人艺术自觉”和“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并得出“史前岩画并非原始的绘画艺术,它只是生活在史前时期远古人类图式交流的一种文本遗存”,笔者以此为出发点,根据石先生引用的材料、对阿纳蒂的认识和史前“艺术”的理解三个方面给予了论述,认为石华龙先生的有些推论是武断的,并就岩画的“艺术”向石先生求教.  相似文献   

12.
贺兰山岩画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观照和审视贺兰山岩画的产生及其历史的演进过程 ,贺兰山的得名源于早期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的自然地理环境 ,是贺兰山岩画生成的史地背景。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以来生存在这一地区的各个时期少数民族艺术家创造的 ,是多元文化的历史积淀。贺兰山岩画早期开凿在旧石器晚期 ,主要在新石器时代。整个岩画点相对比较集中 ,风格注重写实 ,细节突出 ,介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 ,线条高度简化、符号化和原形化 ,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是后人研究游牧民族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活化石。贺兰山岩画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人类早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美轮美奂的岩石画卷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艺术起源于巫术的两点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界向来有模仿说、游戏说、劳动说,以及巫术说等种种解释.应当承认,这诸多解释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足以成为对艺术起源问题的唯一答案,因为这个答案只存在于上述多种观照角度的视界融合之中.当然,这种视界融合绝不是多种观照角度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从中找到一种最能切合艺术本质的,因此能够对其他观照角度产生整合作用的观照角度作为融合其他视界的基本视界.我认为,能够承担这个任务的,应当是巫术说.这是因为,不论从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还是从艺术功能的基本特征来看,巫术与艺术之间所具有的人类心理上的一脉相承关系最为突出;因此,从原始人类的巫术活动中探寻艺术起源问题,虽不足以获得有关艺术起源的全部答案,但却能够真正找到决定艺术这种人类精神活动本质生成的那些原初因子.  相似文献   

14.
原始舞蹈的起源 象一切艺术样式一样,原始舞蹈的起源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之初,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人类在自然界里完全处于“自在”状态,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只有本能的适应,一切活动都不具备“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16页)人类还没有较为复杂的即使是原始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阴山岩画为对象,从三方面探讨了其中原始生命意识的构成及表现。首先.指出原始人类在自我意识达到较高阶段,才能自觉注视生命现象,理解和解释生命现象。其思维方式是一重化认识的生命共感方式,生命意识的核心是泛生意识。进而,对原始生命意识中的元概念阴阳观和生殖崇拜,结合阴山岩画作了较深入的阐释。最后,从生命情态的表现出发.分析岩画在生命表现上的不同层面,揭示了真挚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表现,使岩画获得了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汉唐西域道教美术史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高占盈 《西域研究》2008,1(1):112-114
汉唐时期中外艺术文化交往繁盛,在这种多样文化的交汇之中,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在西域的直接或间接的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西传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目前考古发现的材料及学界研究的状况来看,汉唐西域道教美术的主要类型包括书法、绘画、织物及墓葬艺术等,这些艺术遗存不仅是中国本土文化向西传播的见证,同时也在中国道教美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寻求和探讨原始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研究人类社会意识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世界上各种原始宗教资料和我国现存的原始宗教及其文化现象的分析,对原始宗教的基本范畴、崇拜类型、发展形态、演变规律及其文化的再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陈元贵 《兰州学刊》2006,(3):78-80,53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以探讨艺术科学的合法性为切入点,由此展开对艺术起源的研究。这一做法既是重建艺术科学的努力,也是探讨艺术起源问题的初步尝试。虽然他关于艺术起源的一些论断已显陈旧或难以自圆其说,但他将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参照,并由此论及艺术的审美品性与社会功能的做法,仍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乌兰察布岩画分布在乌兰察布和巴彦淖尔草原,是北方草原岩画艺术成熟期的集中代表.它的发现年代较晚,正式全面的考察是1980——1983年,在对大量材料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乌兰察布岩画》一书(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版).我们不能肯定每一幅岩画都一定含有某种审美意味,但我们可以肯定每一幅岩画都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于是,从今天的审美观念出发,人们几乎都能从中挖掘出一种“积淀”.除了它记载了人类早期生活形态而具有无可替代的考古价值外,还因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定范围的思维意识而令后人流连忘返、百思不解,显然,  相似文献   

20.
据考古发现,中国的岩画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这些岩画都具有较鲜明的原始艺术的特征,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当地各氏族、部落的生殖崇拜、猎牧经济、文化娱乐、艺术实践、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岩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依据,同时也让我们认知了在文字出现之前的新疆古代游牧民族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