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埭丁氏回族汉化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于闽南泉州晋东平原上的陈埭丁氏回族,自南宋末年“肇基始祖节斋公由苏入泉,居于桐城之文山里,递传三世顾德公徙居陈江”的7个多世纪以来,“业日以拓.族日以大”,发展成了今被誉为“陈埭万人丁”的大姓巨族,有回民2万人.据《丁氏族谱》记载,丁氏“教宗回回”,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回民族.1979年政府重申了陈埭丁氏回族的民族成份.然而.从丁氏回族社区的田野调查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风俗习惯.丁氏回族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汉化.在700多年与汉族共同生息和交往的历史发展中,陈埭丁氏回族经历了一个其文化内涵逐渐失去伊斯兰文化因素而不断趋同于汉文化的过程.那么,影响这一汉化过程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笔者拟对此略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
晋江陈埭丁氏回族祠堂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回族祠堂,为国家级文化遗产。本文从该祠堂建筑的平面布局、环境特色、营造理念、建筑造型等方面,深入地对该祠堂的建筑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民风古朴淳厚.泉州百崎郭氏、陈埭丁氏独特的宗祠祭祖习俗是具有泉州地域特色的回族习俗之一,是闽南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辉煌历史,体现了闽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泉州回族祭祖习俗也是海峡两岸同胞交流的一个平台,具有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今天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惠安县白崎乡及周边地区居住、生活4万余丁姓及郭姓回族,他们是宋元时期移居泉州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后裔。由于元末战乱、明政府实施同化政策、大量回汉通婚、丁氏家族“读书入仕”等原因,这部分群体开始融入地方汉族主流文化。现在他们中90%以上人口已失去伊斯兰教信仰,但他们仍有回族认同意识。特别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识别及70—80年代重申陈埭及周边丁氏、郭氏群体为回族,曾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如何认识民族与宗教(即回族与伊斯兰教)之间关系,成为现阶段影响回族认同的一个重要问题。泉州陈埭丁与白崎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元宗教文化背景下回族认同的样本。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2005,(2)
本刊讯  2 0 0 4年 1 2月 3 0日 ,以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翔实记录我国回族人民建设祖国历史进程 ,展示宁夏回族历史遗存、生活、民俗风情的我国首家专业性回族历史与文化展馆 ,在宁夏大学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上级单位宁夏大学回族研究中心也在这一天正式挂牌。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回族自治区高等院校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宁夏大学回族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回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回族历史、回族伊斯兰文化等。近年来 ,这个研究中心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国的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同…  相似文献   

6.
十月六日至十二日,在银川市举行了《回族简史》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办公室和宁夏社会科学院联合召集的。我国老一辈的回族史研究专家、学者,中青年研究工作者,以及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部分老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对《回族简史》的编写出版给予基本肯定。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本书在力求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揭示回族数百年来发展的历史轮廓,在回族人民对缔造祖国历史文化的贡献,在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上都是比较好的。与会同志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该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具体修改意见。他们希望能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改好《回族简史》,并争取早日编写出一部多卷本的《中国回族史》。  相似文献   

7.
<正> 回族形成、发展、壮大,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社会经济形成了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结构。在回族社会经济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说回族的商业经济活动要比回族农业经济活动出现和形成得更早一些。商业活动是回族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回族的形成过程有着历史的联系。认识和探讨回族商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对回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傅德元 《江汉论坛》2008,1(3):86-96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50年来中国传教,曾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等职,在华生活了近60年,历经清末民初两个历史时代,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本文在中外学术界对丁氏90余年研究概况评述的基础上,对推进丁氏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广东历史学会和丰顺县联合举办的“丁日昌学术讨论会”,于10月7日至9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七个省市的110位代表和来自泰国的40余位丁氏后裔参加了讨论会.主要议题是:丁日昌与洋务运动;丁日昌的思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回族人口现今的分布格局是历史的延续。回族在历史上主要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回族人口特有的空间分布特点。鉴于史料缺乏,有关历代回族人口的数量分析,是回族历史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在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历代回族人口的数量变动作了粗略推算。  相似文献   

11.
河南回族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处中原,回族历史悠久,人口数量多。建国以来的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河南回族人口在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排名中一直稳居第三位。河南回族人口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中原回族、科学制定与实施回族人口政策与战略,大有种益。今就此略陈管见,抛砖引玉,以冀引起学术界对河南回族的重视。一、河南回族的历史人口河南回族历史人口的统计,可以说是十分混乱、一片模糊的“糊涂帐”,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河南回族的历史人口,不论是官方的、非官方的或者学者们的都属于一些估计、推测性的,如1947年描写河南回族人口数量时,称“约有一百万人…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代官方文书典籍和私家著述中对回族的记载不多,因而散见于全国各地涉及回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代表人物、宗教生活、族际关系和重大事件的回族历史碑刻的历史价值就显得弥足珍贵,堪称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历史"。本世纪以来,这些历史铭刻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和热爱回族文化人的重视,在发掘和整理回族历史碑刻文献的基础上出版了一批专题著作和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我国民族关系史、思想史、回族伊斯兰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及海外交通史等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在长达70年学术生涯中,对回族史学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批判"历史无用"论,明确回族史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率先提出回族史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回族史研究中"三个分不开"理论,指明回族史研究的现实功用;首次提出回族史研究目标,明示回族史研究方向;先生在回族形成与发展理论,尤其是回族形成时间、来源、构成成分及发展阶段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尤其是首次提出伊斯兰教是回族的一种民族形式的著名论断,解答了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这一回族史研究中长期困扰学术界的疑难问题;对回族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价问题,亦有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钱志和清末,中国回族教育摆脱以往传统的经堂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开始了新式教育的历史。近代回族教育的发展有些什么特点,这是研究回族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近代回族教育与民族觉醒同步发展中国近代回族新式教育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5.
论西北回族军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福祥、马鸿逵、马麒、马步芳等为首的西北回族军阀集团的产生,是民国史和西北地方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清代回族人民的基本历史要求及清政府对回族政策的演变入手,对西北回族军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正儒、雷晓静主编的《回族历史报刊文选》,是宁夏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在多年抢救搜集的1908~1949年近百种回族历史报刊文献基础上,经过细致海选、分类辑选而成。它是国内首次系统整理近现代回族报刊文献的成果,是继《回族典藏全书》之后的  相似文献   

17.
桂榕 《学术探索》2009,(5):51-56
婚俗作为回族社区维护族群边界的重要文化机制,其文化意义在于拥有不变的伊斯兰教文化内核。本文以云南纳古这一著名回族社区为田野个案,试图建构和解读在纳古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与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人际关系如何共同编织回族婚俗文化之网的,就纳古回族婚俗的历史变迁进行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1日至4日,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期刊中心、出版社的30多万种各类出版物参与展出。由宁夏社会科学院编著的《回族历史报刊文选》《西夏古国的探秘者》《宁夏社会科学》《回族研究》《西夏研究》等多种书刊暨我院作者参与编著的《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回族研究》创刊20周年精品书系等丛书,在图博会宁夏展厅展出。  相似文献   

19.
回族传统道德是回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伊斯兰教义、教法,并结合回族自身和中国社会的实际,调整和约束回族穆斯林之间以及回族穆斯林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20.
西北回族宴席曲究竟产生于何时,无详史可查。但我们可以参照我国诗、词、曲的发展历史,回族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回族民间相关传说,追溯它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