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县)人,北宋初理学家、文学家,有《徂徕集》行于世。死后,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为其作墓志铭。《宋史》卷四百三十二有传。  相似文献   

2.
作为北宋初期古文写作的大力倡导者,穆修在文学创作上身体力行,其现存的全部散文皆是散体古文.他的《穆参军集》中一共收录了五篇赠序文,较为清晰地体现了赠序文在相应时期的发展演变以及赠序文独具一格的写作特点.穆修大力倡导文章创作要师从韩愈、柳宗元,在赠序文书写中采用散体写作的方式,创作切入点放在一个"道"字上,重视文章的实用性和充实性.穆修的赠序文风格多样,不论文体形式、呈现手法亦或是语言表达,都真切地秉承着穆修文章写作的一贯风格和态度,对深入解读穆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初晚唐诗派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晚唐诗派是一个颇具相当势力的诗歌流派,其人数之众,经历时间之长,为宋初诗派之最。宋元之际的方回曾以“深涵茂育,气势极盛”形容之。但现今对该派诗人的研究基本尚属空白。本文主要侧重从以下两方面对该派诗人作一些必要的探讨:一,时代、生平、交游与生活情趣;二、主要创作特色与风格。前者主要从所处时代的相近性、生活经历的相似性、交往的共同性、艺术趣味的一致性等方面探讨该派诗歌形成的主要社会根源。后者主要对晚唐派在特殊的时代文学潮流影响下形成的共同创作倾向予以总结。本文侧重论述。创作态度、创作方法、情思与境界、物象描写,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些有影响的文学史著作,往往只写各个时代的大诗人、大作家,缺乏对文学演变过程的分析,看不出文学发展的轨迹。忽略对不少诗人和作家的研究,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晋末宋初的谢瞻就是被人们忽视的重要诗人。他是“当时臣僚中有名的诗人”,“是超出流辈的”。谢灵运则认为从兄谢瞻是谢氏家族后嗣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刘承规是宋初较有作为的宦官,为人深沉刚毅,清廉自守,办事孜孜不倦,精力旺盛。他为皇帝倚重,主要职责是参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事务,虽有参与“天书造神”骗局、在大兴土木中浪费等事,但总的来说还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他在革新权衡制、更定茶法、建立健全内藏库条规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宋初诗坛为何崇尚晚唐,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宋初诗人对晚唐这一概念的认定跟后人有所不同;二是对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没有从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上说明宋初与晚唐诗坛既相互承接又共同转折、完成唐诗向宋诗过渡的意义;四是忽视了宋初的社会政治现状和文化思想对宋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初与唐代一样 ,也存在进士行卷。真宗、仁宗时行卷风逐渐止息的原因 ,是由于科举制度的改革 ,由“采誉望”变为“唯卷面”。又由于历史政治背景的差异 ,宋初进士行卷具有不同于唐代的特点 ,即主要定位在文学上 :文人由文学主张相同而相知 ,不再象唐代那样是政治上的“相须”、“相资”。这使宋初进士行卷成为集结诗文革新运动基本力量的手段 ,同时也为文学派别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九僧”是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 ,但很少受到后人的关注。从其诗歌入手 ,对他们的交游、诗歌艺术两方面进行考察 ,认为这个诗僧群体在承袭“晚唐体”的同时 ,也体现了宋初诗歌发展的某些新面貌 ,呈现出过渡时期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汉赋作家论     
一、汉赋作家群落与演化贯穿两汉四百年的赋文学,汩汩的作品之流根本在于赋家的前行后继,云蒸雾集。在这四百年间,汉赋作家一般背离了春秋战国之际散文家的孤鸣独唱,表现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群体精神。不庸置疑,两汉的赋家群落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学术为中心的诸种学派,象儒、墨、道、法都以学术自身为引力,力图通过自我的社会理论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大多迂远而疏于事情。同时,春秋战国的学术群落,因为带头人的强烈光照,削弱以致掩饰了它们的群落性,使其中许多人名不见经传。  相似文献   

11.
宋初晚唐派多僧隐之士,相应地,其诗歌主要抒发山水之乐和表现幽居之趣。同时他们诗歌也有对友情的热情抒写,不可忽视的是,还有少量表现对现实关怀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论作家形象     
本文提出了“作家形象学”的学科分支概念,从内涵、系统构成、特点、理论意义等方面,对作家形象这一文化符号现象作了初步论述,认为:作家形象就是社会公众以作家某些个性特征为核心,通过对其思想方面的某些要素加以概括,而在公共话语空间建构起来的,具有独特精神面貌的定型化形象;作家形象由理性评判系统和感性印象系统有机构成;它的特征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动态性与稳定性、集体性与寓言性等;作家形象在文学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形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经唐末五代战乱,大量经籍遭到破坏.北宋建国后,官府着手校定和重新编纂典籍,在这种形势下,章句训诂之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仁宗时期,面对内外交困的社会形势,士大夫产生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儒学也由章句训诂之学转向了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的明体达用之学.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在继承宋初明体达用之学的基础上,把义理和道德性命融入儒学系统,对儒学经典进行了重新阐释,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凉州六谷蕃部联盟是五代宋初凉州嗢末势力与吐蕃部落为发展自身实力和抵御外敌入侵而联合建立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它萌芽于五代后汉隐帝乾佑年间,至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最终形成,在潘罗支执政时期进入鼎盛阶段,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被党项攻灭,历时60余年.起初,它的辖地仅限于凉州地区,后来安多其他地区反对党项的族部也加入进来,性质即成为安多各部抗击党项的大联盟.它的建立是中国西北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安多地区吐蕃部落的第一次大联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东西交通的畅通,影响着宋朝与党项战争的胜负.其解体后大量部族成员投归河湟吐蕃,而对安多吐蕃第二次大联合——宗哥青唐政权的发展壮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代传奇小说文体与唐传奇呈现出迥异的审美特征:“多教训”、“论次多实”、“理学化”。形成这种审美特征的原因,在于宋初“敦重文学”、“崇道抑文”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6.
宋萧平,笔名萧平,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亦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从发表《海滨的孩子》开始,半个世纪不减自己对文学的挚爱,以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艺术态度,先后结集出版了《三月雪》、《墓场与鲜花》、《海滨的孩子》、《萧平小说集》等传世佳作。与此同时,出自其任教的原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张炜、矫健、李尚通、马海春、滕锦平、黄志毅等“鲁东大学作家群”,也以满园的芬芳,昭示着他在文学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与成就。为纪念萧平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和“鲁东大学作家群展室”揭牌,2007年4月20日,我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著名作家王蒙、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莅临参加。在此,我们特别编发这组稿件,以再品萧平的人品和文品。  相似文献   

17.
众多的现代作家从不同角度可分为若干模式。现代作家的模式研究是对作家群落的研究,它与流派、社团研究不一样,一些过去认为完全不属同一流派和创作方法的作家却表现出共同特色的现象,从模式角度可得到较为合适的解释。现代作家按文化品格可分为学者型、文化型和革命型;按创作心理可分为激情型、克制型和理智型;按地域文化模式可分为吴越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多个地域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们的文艺理论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文艺世界中仍然还留有许多空白,作家的心灵就是一个让人惶惑的领域。虽然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已从机械反映论和庸俗社会学中挣脱出来,把目光投注到创作主体心态,但多数人的思考均是从同一性入手,研究作家同常人的心理差异,揭示作家共同的心理持征和心理规律,对于隐藏在文学创作千姿百态的表象背后的创造个体的心理差异,则较少涉及。因此,我们将对作家与作家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探讨,寻找造成个体差异的原因及规律,以求揭示共性研究方法无力揭示的文艺现象。  相似文献   

19.
赵宋立国奉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政策,士大夫是宋朝统治的基础,其风气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机构的效能,政治的清明以及宋王朝的兴衰成败。因此士风研究是宋代政治史与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认为:宋初三朝是宋代各项政策体例的草创期,对于有宋以来的士风建设,士人精神格局影响深远。宋初士大夫阶层的整体精神风貌表现为隐逸、变节、奢靡和因循持重。  相似文献   

20.
宋初社会还没有稳定的时期,在宗教和文学上,受到晚唐五代的影响.禅宗继承晚唐五代禅宗的馀绪,加上帝王对禅宗采取了复兴和支持的政策,带来禅宗的发展.禅宗思想与文学融合起来,对宋初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禅宗的引向内心的追求,改变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念和思维方式.禅宗思想使宋初文人们产生了恬淡宁静的心境追求和感伤低沉的情绪两个方面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