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叶出现的一批有个性的书画家。他们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除了别的原因之外。还得力于与戏剧、曲艺等表演艺术的“打通”。八怪重要成员几乎都与戏曲不无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八怪与戏剧、曲艺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八怪的艺术成就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扬州八怪”和他们的作品,两百多年来,在群众中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在清代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扬州八怪”及其所形成的画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牵涉的范围较广,本文仅就其形成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关于扬州八怪名称问题“八怪”名称起于何时,尚无定论。同治五年成书的《桐荫论画》,列举了金农、李鲜、郑燮、罗聘之名,尚无“八怪”之称。最早见于著录的为光绪二十三年成书的《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以后在“中国画史”中都提出了“八怪”名称。但所举“八怪”之名,互有参差。计有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李鲜、郑燮、李方膺,罗聘、闵  相似文献   

3.
扬州八怪是指清盛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生活在扬州的一批文人画家。他们绘画风格,突破传统;他们思想行为,打破习俗。他们的诗文、书画及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思想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在国外亦颇有影响。我们开展对“八怪”的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八怪”本身诸方面研究的价  相似文献   

4.
“扬州八怪”是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扬州生活和从事艺术创作的一批画家。“扬州八怪”没有系统的美学理论,也没有直接论述过美学问题,他们主要是画家,又兼诗人、书法家。作为画家,他们一反当时反动复古的正统画派,提倡笔墨自由,抒发胸怀,其格高绝俗、清新淋漓的画风令当时的画坛耳目一新,直接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画风。作为诗人、书法家,八怪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八怪虽然不是美学家,但八怪所表现的美学倾向上承朱耷、石涛,受汤显祖、公安三袁、袁枚的影响,下启晚清和现代画家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其审美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八怪的美学倾向作一粗略考察。“扬州八怪”十五家,如果从年龄最长者华喦生于公元1682年到年龄最小者罗聘逝于公元1799年止,其间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先祖曩居淮安辑《苇间居士题画诗》一卷,山阳邱氏刻之,孤帙单行。后如皋冒氏复刻之《楚州丛书》中。继祖儿时,曾就家藏居士画迹不见《题画诗》者补录得若干首。屈计已三十余年,所录久付飘风,并画亦易主矣。一九六三年,予役都门,于守拙舅氏斋中得读居士《泼墨》及《苇间书屋》两图,绘者题者皆并世胜流,琳琅溢目。时方推重“扬州八怪”,有为八怪辑研究资料者,有考订八怪事迹者。居士画名足与八怪雁行,而遗闻零落,颇拟于诸家题咏中钩考居士事迹。未几北返,斯愿遂虚。顷舅氏沈疴初起,手录郑任二诗并作跋述得图始末,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下旬,当我在香港出席“亚洲第八届国际美育会议”期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扬州画家作品,正好在中文大学的文物馆展出。馆长高美庆博士,热情地接待了前往参观的各国代表。参观时,不少朋友问起“八怪”何以为“怪”的问题。当时因时间关系,只是极简单的谈谈,及至我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乡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把牛奶当作日常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品。然而,最近有媒体报道,关于牛奶还有“另一种说法”。这“另一种说法”的大意是说“:牛奶中含  相似文献   

8.
罗聘家世考     
扬州著名画家、名列八怪之一的罗聘(1733—1799),字遯夫.因原籍安徽歙县呈坎村、近于“天都”“莲花”二峰.罗聘不忘所本、别号两峰.当梦入花之寺、仿佛前身即其中主僧、故又号“花之寺僧.”由于其父母葬于金牛山,因又自号“金牛山人”.其他还有“蓼州渔父”、“衣云道人”“却尘居士”等别名.友人刘淳因为罗聘是  相似文献   

9.
问:有一种说法,感冒后不可喝鸡汤,更不能吃鸡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其实感冒后不可喝鸡汤的说法是片面的,有研究证明,喝鸡汤可以缓解部分感冒症状。“风寒”可以喝,“风热”要少喝。  相似文献   

10.
这是清代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名言。他的本意是,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间有一二不尽之意,言外之意”,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后人又将此话理解为写作时要精炼、简约。日前重读一篇悼念九十而逝的陈云同志的文章得知,他老人家自正式离休后,为了给党和人民多做点贡献,提出平日少干点事,争取多干几年。陈云同志把这种做法叫“少做多活就是多做,多做少活就是少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说法”一词发展出了新义、新用法。作为新词新义现象的“说法”具有新的语义特点和形式特点,也具有特定的语用价值。笔者从语义特点、形式特点、语用价值和方言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名词“说法”的新义、新用法展开多角度考察,考察中也涉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认知因素。“说法”新义、新用法的产生,符号同表义的矛盾是内因,追求婉转的心理和社会民主、法治意识的增进是外因。  相似文献   

12.
“吃食堂”与语法转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由动宾结构“吃食堂”中的宾语成分“食堂”的语义类型的分析入手 ,着重论述了“语法转喻”的形成机制及其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并对相关的句法现象有所涉及。作者认为 ,“吃食堂”其实是一种转喻说法。而一种转喻说法一旦形成 ,就应当按照转指物也即“目标物”的性质确定语言成分的语义类型。因此 ,“吃食堂”中的“食堂”并非处所或其他语义类型的宾语 ,而是受事宾语。“吃食堂”之类的说法能够成立 ,主要是认知因素在起作用 ,对此类结构的构造特点及生成理据作出说明 ,是不能将认知因素摒弃在外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各族的“天梯”神话里,说到古人可以凭借“天梯”自由上下天地之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天梯没有了,人们就上不了天了,这就是“绝地天通”神话。为什么会有“天地相通”的说法?为什么又会有“绝地天通”的说法?从“绝地天通”神话里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 一、为什么会有“天地相通”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深入 ,法制宣传已成为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要的内容之一。以黄石电视台开办的法制专栏节目为例 ,无论是《社会与法》、《法制经纬》还是《现在开庭》、《今晚八点·法制版》,虽然名称不同 ,长度不一 ,但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以“案”讲“法”,或者说是“讲案说法”。那么如何处理好“讲案”与“说法”以及“讲案说法”与“办案执法”的关系呢 ?笔者多年来从事法制栏目的编导工作 ,下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讲案”要服从“说法”  对于“以案讲法”的节目来说 ,一般观众最感兴趣的 ,往往是案件本身的过…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党中央曾提出“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的口号①,社会上也流行过同这个口号相类似的一些说法,如“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等。对于这个口号和这些说法怎么看,本来是可以讨论的。可是“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康生及其一伙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武断地诬蔑说:这是刘少奇提出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纲领,是“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②,并说:“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这实质上是说,中国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得走资本主义道路”③。刘少奇同志的冤案早巳彻底平反,上述口号和说法也应实事求是地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近来,关于新的留学英语资格测试“爱普”(APIEL)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各种说法在报纸、电视、网络上传来传去,最为玄乎的说法是“爱普”将取代“托福”成为留学美国的唯一语言考试。后来,事实证明,正是由于这一误传,才导致“爱普”如此备受注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苏州怡园园址,有一种说法是此乃明代尚书吴宽“复园”旧址,据说其旁侧小巷名尚书里也缘于吴宽,因中如今翠竹环绕的“玉延亭”就是“复因”中的旧景。实际上,这一说法和关于“玉延亭”的解读都有讹误——吴宽在今怡园附近没有宅园;其“玉延亭”也不在苏州而是在北京;“玉延”所指也不是“翠竹”而是“山药”。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主题思想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对《西游记》的主题提出一种看法。《西游记》的主题是什么?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学人作过种种探讨,提出过种种说法。过去悟一子、悟玄道人者流,把《西游记》看成是阐明理法之书,于是有所谓“劝学”、“谈禅”、“讲道”之类的说法。解放以来,又提出过“农民  相似文献   

19.
一、李大钊同志在北大受聘教授情况关于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受聘教授时间,过去有始自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二○年的不同说法。现据北大评议会的记录,已知北大决定延聘李大钊同志为教授,是在一九二○年七月八日,七月二十三日由北大文牍课正式发出聘书,因此,关于李大钊同志在北大受聘教授的时间,应以始自一九二○年的说法为准确。但是由于在北大评议会的记录和文牍课发出聘书的记载中,都没有注明延聘李大钊同志为那一学科或学系的教授,也由于李大钊同志作为教授,先后在北大的经济、政治、史学等系都讲授过课程,因此,长期以来,关于李大钊同志在北大受聘为那一学科的教授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说法。如有说是“经济学教授”的,有说是“经济系教授”的,也有说是“史学系教授”的,这些说法究竟以那一说法为准,应依据当时的有关材料,作出准确的订正。迄今为止,这三种说法,以是“经济学教授”的说法,最为多见,而这一说法,其实并不见于当时的材料记载。所谓任“经济学教授”的说法,最先见于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延安《解放日报》的《李大钊同志革命  相似文献   

20.
胡蝶 《人生与伴侣》2009,(10):52-52
在民间,有种说法认为“歪瓜裂枣更好吃”:还有一种说法则恰恰相反,认为畸形水果就是得了“植物癌症”,吃不得。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