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已颁布3年有余,作为指导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国家标准和专项政策,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构建校长评价体系、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等是实施这一政策的目标愿景。然而,由于这一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弱、配套的校长培训制度滞后以及相应的校长评价制度和问责制缺失等原因,导致在实际执行中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为此,需要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可操作性,完善校长培训体系,构建基于这一标准的校长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促进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指形成与完善专门的知识体系、建立专门的教育培训制度与认证体系、建立专门的工作标准与职业伦理体系、发展专业团体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化基础条件,但是未进入明确的专业化阶段.加强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在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完善法制、加强专业团体建设、提高入职标准、改善工作环境与发展条件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标志主要表现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健全的学科体系,系统的专业训练,严格的准入评估晋升机制,完善的专业评价标准和众多的专业协会”六个方面。我国学生工作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专业准入和职务晋升标准模糊,专业化培训不足,专业协会组织刚刚起步,学生工作专业学科体系尚未建立;我国学生工作需要明晰:行业协会是专业化的标志,队伍建设是专业化的关键,制度建设是专业化的保证,学科建设是专业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校长职业的专业化是校长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约校长专业化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资格证书制度、选拔任用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职级晋升制度、保障激励制度、专业组织建设、专业态度和动机、专业发展意识、反思精神和反思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当今中小学校长专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化与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力量,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其它专业团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更加突出,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趋向。在我国教育“面向世界”发展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为落后的情况下,研究并促进教师专业化无疑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在教人字(1989)035号文件中,全面部署了全国百万名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1992年中组部、国家教委又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实际,明确提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校长队伍的目标,并对校长的任免、培训、考核、奖惩、待遇等方面作了规定.为实施国家教委的要求,在省教委的统一领导下,我院也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为了提高培训质量,需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规律,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下面就如何搞好我省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小学校长培训发展战略与策略程振响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和全国一样,经过多年的工作,已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如何使中小学校长培训持续健康发展,以适应并满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对校长...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的认识不到位、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偏低、中小学教师职业从业资格要求不高、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不够完善、教师专业发育不够成熟等现状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此,应该采取树立教师专业化新理念,深化教师培养制度的改革,加强规划培训、自我反思、不断学习,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努力创造条件等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追求教师质量卓越,强化教师专业主义以及彰显课程改革理念,英国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英国中小学教师标准》,并于2012年9月正式实施,这是针对所有中小学教师的一项新的教师标准,其框架内容包括教师教育理念、教师教学纲要和教师专业素养.中国可以从教师质量的提升需要强化责任意识、课程改革的深化需要提升教学效能和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人文素养等方面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行校长职级制,促进校长专业成长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强音。从校长专业成长的内涵上看,校长是教育领导者、终身学习者和自主创新者。现行校长的来源主要是教师成长与行政干部转任,任用的机制主要有:委任制、考任制和竞聘制,这些各有利弊。构建适合中小学校长专业成长的机制应建立校长职级制度,制定任职标准,获取任职资格,优化任用程序,重视培训和考核定级工作。  相似文献   

11.
解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系统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新兴而复杂的教育热点问题.在目前世界各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潮中,我国教师整体队伍正处在向专业化发展过渡时期,也是形成中的专业化或处在半专业化、准专业化的阶段.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庞大的动态系统,其内容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基于此,笔者对国内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后,系统地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四个维度:即专业信念系统、专业素质系统、专业知识系统和专业技能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构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基本标准及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中小学校长对教师素质和继续教育的看法和要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加强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的责任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是推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面推进,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如何有效的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全面了解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其相关保障机制建设的情况,进而尝试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以期更有效的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研究者对此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与分析,指出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制度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例,提出了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校长成功是指校长在出色地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取得卓越业绩的同时 ,个人也获得优异的发展 ,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赞誉。研究中小学校长成功的内涵、特点及其规律性 ,是造就一支专业化校长队伍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拟从多维视角对校长成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今日南国》2009,(24):54-5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自2004年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广西南丹县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有效地提升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了全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健康推进,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义务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内涵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既缺少可供学习借鉴的典型经验,也没有可供参照的现成标准。本文着眼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社会要求和个人期待,从人员专业化、工作程序化、岗位结构化、发展多元化、管理学术化等五个方面,就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内涵标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是校长专业化进程中对从业人员规定的准入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校长的基本要求。政府作为这一制度的设计者,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中小学校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相关我国中小学校长资格的重要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对国家和各地的实践操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上议事日程,高等教育大众化更是将辅导员队伍推上专业化道路,但辅导员专业素质缺乏、岗位职责不清、发展方向受限、群体形象缺失等问题的出现,使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陷入困境。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对进一步深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正逐步经历从"兼职为主"到专业化的转变之路。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受过专业化训练、学历层次高、乐于奉献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队伍,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当前实现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一些举措和途径,以求对大力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官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 ,特别是有相当一批法官是通过成人教育培养的 ,提高其专业水平有诸多困难。应从改革法院人事制度、提高法官任职资格的学历底线、进行严格的司法考试和搞好法官继续教育等方面入手来进行法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