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中表现主体间共在关系的哲学概念,它强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交往。主体间性理论不仅为德育理念、德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对德育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从开展对话教育、组织社团活动、拓展德育系统等方面,为实现主体间性视域下德育模式的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生成性等特征指明了路径,对于树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德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大力推进大学德育进网络,开展网络德育.网络德育主体具有观念开放性,行为自主性,身份匿名性的特点.高校应抓住时机构建网络德育主体,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大力开展奥运德育,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高校开展奥运德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运用有效的方法开展奥运德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互助精神、奉献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作为虚拟存在,以其虚拟性、易得性、支配性、娱乐性容易让大学生陷入感官沉浸状态之中,从而产生了虚拟游戏沉溺现象,这必然会对大学生正常的社会化进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价值观和法制观的养成产生消极的影响。通过构建网络游戏沉溺现象的发现和"多主体"开放教育机制,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开展专题德育项目,可以帮助游戏沉溺学生回归现实社会,实现其成才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力量,具有正确的网络伦理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化对大学生传统道德认知及道德标准形成的冲击,致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成为必然。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重视信息立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主体观;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强化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大意义。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探讨网络德育的特点,明确网络德育的教育功能,对传统德育教育进行反思,主动适应网络文化对德育工作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德育有效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在这里 ,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越来越失去边界。高校大学生是活的社会个体 ,不可能孤立于网络社会之外 ,必然会受到网络大环境的熏染。为此 ,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 ,我们应充分利用有效网络信息 ,规避不良信息的误导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是人际关系问题出现困惑最多的一个群体,人际伦理出现了不和谐的表现。正确幸福观的树立,对其和谐人际伦理关系的构建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正确的幸福观与和谐人际伦理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和谐的人际伦理关系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正确幸福观的树立则对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伦理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德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是20世纪的一个发明,而它在21世纪爆炸式的发展则是一个奇迹。它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暴力新闻,“西化”思想等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网络德育走进了大学生活,它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与德育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的产生在客观上推动了转型期德育理论创新的步伐.近年来围绕着利用网络开展德育的研究很多,观点纷呈.总结此类研究观点可以概括出三种德育理论,即普遍主义的网络道德"底线伦理"理论、主体德育与自主型道德发展理论、虚拟德育范武理论.这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主要类型有网络成瘾、网络侵权、网络犯罪,其原因主要为:网络环境的开放虚拟、行为主体的道德偏差、高校德育的薄弱滞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对策有加强网络法制、深化网络德育、引导主体自律。  相似文献   

12.
常见标准化量名称与废弃名称的对照例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指出网络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极大挑战;主张学校和老师应积极介入网络,加强对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行为的引导,帮助、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老师要从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入手,积极帮助学生从网络不健康的道德体系中摆脱出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协同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网络普及化与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已经成为高校道德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急待解决的难题。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然而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所以网络德育需要走进大学生活,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网络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其关键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 ,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主题网站的建设不失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杨宏健 《南都学坛》2009,29(4):105-106
在网络信息时代,当大学生面临着开放、虚拟、自由、交互、超时空的网络社会以及信息芜杂、道德观多元、价值观碰撞的网络文化,有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是不能自已。从某种意义上讲,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践履能力和道德抵御能力正在被弱化,道德主体正在沦为客体的工具。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其道德评价和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决断力,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负责",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和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6.
建构校园网络道德的实践路径应以道德主体自律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辅之以完善网络道德教育方式、丰富网络道德规范内容、提高网络技术监管力度等他律手段。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提升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解放思想,摆脱传统德育工作思维模式的束缚,树立全新的德育观念 传统德育工作的思路注重以完全的教育者身份对大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强调的是德育主体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德育对象的能动作用。这种德育思路带着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色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网络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思想。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暴力新闻、“西化”思想,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网络德育走进了大学生活,它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实出发 ,分析了大学生择业的不良倾向 ,并从德育视角探讨了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20.
受社会、心理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形成了不健康的婚恋观。在现代教育中,应对大学生加强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婚恋观教育,注重德育环境的优化,实行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形式,注重高校大学生网络婚恋道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