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裸体吃中餐》探讨了中美文化差异下的母女关系,并对年轻女性对母体依恋又抗拒的复杂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而,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也不容忽视。在赛义德"东方主义"的影响下,华裔文学作品中的男性往往是"隐退"的或者被"女性化"的。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也在尝试对长期以来的这种男性形象描写进行着小小的反抗。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中父亲形象的分析,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体会这部作品对男性形象描写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尔德的《夜色温柔》自出版以来,一度被评论界冷落,被认为并不是作者的代表作品。原因在于当时的评论界把这部作品只看作是作者的一个自传。但对《夜色温柔》的文本作深层分析后,不难看出这部小说的创作受到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的巨大影响。因此这部小说不应该从作者个人经历或是从社会意义的角度进行剖析,必须从人物的心理入手。依据荣格的“情结理论”和“人格面具理论”,对小说男主人公狄克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表明《夜色温柔》这部作品具有高度的心理学价值,是对二十年代美国人灵魂深处的刻画,昭示了现代西方人深刻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和"虚构性"是现当代小说创作必要的艺术手法和方式,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文章从内涵性质、语言作用、作者创作动机、共存的真实因素中分析了其异同关系,指出只有客观全面地把握了二者的关系,作者才会更好地进行小说创作,使读者享受到更多形态各异、艺术纷呈、独具魅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张富生 《南都学坛》2007,27(3):83-84
《尤利西斯》是西方现代派小说创作大师乔伊斯的杰作,作者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古典和现代相结合的双线结构,用意识流的描写手法,深刻揭示了爱尔兰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中现代人紊乱、迷茫、恍惚的心理状态和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  相似文献   

5.
《最蓝的眼睛》以现实主义艺术为主导的同时,又广泛吸纳和融合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描写手法、结构章法和叙事策略,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继承、发扬和创新的精神。这部小说具有"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艺术特色,是作者小说创作道路上一部高起点的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他的早期作品大多以欧美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背景,他试图努力地寻求理想的境界使自己保持一个平衡。但在其创作中,由于对现实世界的恐惧,无论是小说作者还是小说人物都不能建构一个理想世界。当小说人物与其作者的心理人格达成一致时,小说作者的无意识在文本中浮出水面,其矛盾与冲突的真实原因也就显露...  相似文献   

7.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力图展现当今社会的生存场景与生存之痛,将所思所想通过真实的描摹予以展现。这部小说延续了余华旧作中的创作手法,且真实与虚幻完美地融合,创作构思奇巧,引人入胜,但是因为作者的粗疏,作品在三个方面存在着问题,未达到经典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以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为分析对象,试论这部小说的表现主题.通过"寻找精神家园"的论述,力图阐明作者的反叛创作意识,以此说明这部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以及作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9.
贝娄是战后美国文坛一位重要小说家,他著名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是一部富于喜剧精神和抒情色彩的唯美现实主义杰作,代表了他在小说创作水平上一次质的飞跃.小说的形式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思想命题相适应,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主题关怀.本文拟从叙事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阐释作者对当代文明与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明天》是鲁迅小说中较为特殊的一篇 ,它是鲁迅为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 ,隐藏着更深的发泄、自慰和自我解脱的心理动机 ,形象地演绎了早期鲁迅解开死亡之结的精神历程 ,因此《明天》这部小说对研究鲁迅思想和艺术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3.
从《归田诗话》看,瞿佑因早年耽于诗歌学习而形成了良好的诗学素养。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流露出明显的炫才意识,将自己的诗学素养在小说中做了不遗余力的展示,从而使《剪灯新话》成为“有诗、有歌、有词”的“诗文小说”代表作,并使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带有浓郁的自况意味。就题材而言,《剪灯新话》多“依红偎翠”之作,显示出瞿佑尚真主情乃至带有浓郁俗艳色彩的文学观念,而这与杨维桢在文学上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邱睿 《南都学坛》2008,28(4):70-74
郁达夫历史小说中大量以诗歌入文,初看有一种文体互融不当的生硬感,这是郁达夫本于自己传统诗词的教育背景以及对诗词的偏嗜,并以诗性思维写小说的结果。结合郁达夫的《毁家诗纪》、游记等综合考察,可知郁达夫不一定是有意于"文体杂会",可能是受众的知识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传媒的促成。其间含有郁达夫作为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文士的某种矛盾。其创作也初步体现了郁达夫历史小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作者对《黑暗的心》中马洛这一独具匠心的角色设计,揭示了马洛在该小说结构和主题两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他和作者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承志的宗教精神在他的各个阶段的小说中表现出由朦胧到最终的皈依宗教,这与他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四年的内蒙古的插队生活、大学毕业的考察生活以及对历史学、宗教史的潜心研究,逐步地在小说中表现了他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作家废名拥有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断探求适于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审美艺术形式,在诗化的艺术追求中执著探索与创建现代小说文体。论文从文体要素的具体构建论述废名小说文体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和艺术的创造,并进一步从文体构建的审美效果寻绎和阐释小说文本和谐的文化想象蕴涵。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重要诗人。他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同他的长篇小说一样体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本文试从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哈代在这篇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悲情色彩。  相似文献   

19.
京派作家萧乾的小说,都包含着"城中的两个世界"他的早期小说凭着一个城市中的"乡下人"的身份,明显地表现了对乡土的依怀和对都市的疏离,小说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都是"忧郁者的自白"。萧乾后期的小说逐渐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子,加强了批判社会的力度,投入了广大的人生。但是,从萧乾的小说创作看,他无意流露的忧郁给他的作品带来了诗意,使作品呈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而他刻意追求的广大人生,虽然拓展了他的创作视野,却阻碍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刘心武先生“揭秘”后的秦可卿,存在着诸多矛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揭秘”过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文本语句理解的绝对化;二是在以“史实”论证的过程中,其“史实”全凭一己之见,而其“论证”的过程也以主观推测为主;三是对秦可卿的理解是从印象出发,不顾及《红楼梦》整体思想与她在全书中的作用。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和秦可卿“揭秘”,实则是不顾其作为小说的艺术特点,消除了其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