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科技伦理治理是我国为了应对科技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而提出的科技伦理战略,力图实现科技发展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增进的积极作用。发展伦理学从发展的伦理和伦理的发展双重维度凸显了伦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能够为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治理发展观、发挥科技伦理对于科技合理化发展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基于发展伦理学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论,应注重从科技伦理治理中的前瞻性伦理责任、伦理规范的动态更新、多元参与机制、系统性调整等方面优化科技伦理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伦理与风险问题正在,甚至已经成为风险社会最突出的特征,科技伦理治理的迫切性日益凸显.科技伦理有效治理的实现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需要构建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信任是建构和维系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实现科技伦理治理中多元主体的"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增强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凝聚力,进而建构多元治理主体间"合作共治"的依赖关系;降低科技伦理治理的成本,塑造治理共同体内部的多元主体为了达成某种共同目标而通力合作的能力.就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信任关系建构路径而言,一方面要基于制度、文化、资本三个维度培育内部信任.另一方面,要在内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外部信任的扩展,培育全球性信任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伦理治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强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及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指出由于新兴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与相关的法律、社会问题紧密缠绕在一起,涉及的社会角色增多,需要以新的方式解决,这带来了伦理治理的新思想.科技伦理治理的思想成熟于生命科学的伦理治理,在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思想和理论框架推进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以科技伦理治理是对科学技术的全过程的治理为基础,阐述了科技伦理治理及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含义及特点,提出了一个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对未来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视野下的科技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伦理的构建是应对科技活动带来的负效应和人类进入风险社会这一客观事实的要求而产生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技伦理问题虽然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当前仍面临着科技伦理调节不力和科技伦理自身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科技伦理的非强制性和科技活动主体行为的过分功利性.据此,当前科技伦理建设必须明确其价值取向,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伦理创新,保证科技伦理建设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伦理是科技实践的一个内在维度,鉴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传统静态伦理体系的弊端日益凸现,因此,应建构一种开放性的伦理体系,以应对科技实践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应从现实性、前瞻性、反思性和可行性四个方面来考量科技伦理精神的创新;并站在人类伦理实践发展史的角度,指出现代科技活动所引发和遭遇的诸多伦理问题都是人类伦理实践的必然延伸,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已有伦理向度在科技时代的延伸.最后指出,科技伦理所涉及的问题在四个层面的不断拓展,展现了科技伦理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实践的对象性展开由于科技本身的工具化应用,导致了人类生存和生态维度的缺失.绿色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生态化,以生态合理性为科学依据,以整体论方法对传统科技观进行范式转变,反映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根本方向.绿色科技的伦理规约以物质性实践为基础,既体现了绿色科技的善性品质,又为以生态的科技保护,以不伤害为基本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现实责任,以人的科技化生存为本体性前提.绿色科技的实践生成路径孕育了科技伦理的当代规约方式.  相似文献   

7.
科技伦理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技观教育,科技伦理意识、科技伦理知识、科技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道德实践能力教育。科技伦理教育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针对不同的对象侧重不同的内容,在各不相同而又相互关联的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进行相互关联的科技伦理内容教育,以层层渗透的方式,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途径的交互作用,有效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8.
科技伦理治理升级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对课程思政背景下科技伦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时代吁求。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内容拓展和精神涵育对新时代科技伦理教育加以拓展补充,是新时代科技伦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塑坚守科技向善的创新人才的实践路径。当前,我国课程思政在科技伦理教育中面临不同步、不系统、不协调等提升困境,应当立足课程思政要求和紧扣课程思政导向,从深化教育理念及目标、培植育人能力、深挖育人资源、完善课程规范、健全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构建有机互融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2017年两次勒索病毒事件袭击全球,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科技研发与应用的理性化思考:一方面试图从病毒本身技术出发来研讨对新技术进行制约;另一方面从根源上和广度上思考如何降低这一类似科技的社会风险.为此梳理这两次病毒事件破坏力及其呈现的科技伦理问题,剖析其主要的四种应对措施及效度缺陷,并以"区块链"充实技术本身治理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同时倡导人们秉持"科技伦理+N科技措施"的应对策略,在原有科技处理技术及措施上,一是要消解科技与人文分离的思想,二是科技伦理教育要终身制,三是落实科技发展要"好一点",科技伦理建设要"快一点".  相似文献   

10.
潘建红教授的《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论》一书直面科技与伦理关系的尴尬现实,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社会忧患意识为执念,提出构建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关系的重大命题,剖析当前建构科技与伦理互动关系的现实障碍,从互动理念、互动原则、互动路径等方面系统化地建构了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的理路.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道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学立足于《老》、《庄》讨论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之辩 ,并通过解注和阐发《老》、《庄》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学畅论道、无 ,且以道、无解空和法性等 ,依附于老庄与玄学而得到诠释 ,并逐渐中国化。道教以“道”名教 ,列《老》、《庄》为其经典 ,其人生炼养术多为老庄虚静、无为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转形”与价值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9,29(1):125-130
生产领域是新技术出现的起因,但技术创新本身却是在R&D领域创造出来的。生产领域涉及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R&D领域涉及科研办、R&D方式与社会关系。因此,创新与生产力、制度、生产方式、科研力诸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商品价值的"转形"和价值构成,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理解与探讨,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