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在上海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来深入思考上海文化的发展坐标与定位问题。在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趋势中,我们同样要在传承城市的历史传统中、把握城市的文化个性中、在与国际大都市的参照比较中,来思考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与定位。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语境下,上海博物馆业已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名片。虽然上海博物馆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文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扩张,因此上海文博人才数量严重缺乏,人才总体质量也急需优化提高。上海文博人才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国际化的文化视野,以及充实的合作研究团队和服务全国的能力。上海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力、行业为主体的文博人才培养体制,大力实施文博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上海博物馆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在追求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潮中,对国际大都市要追求什么的认识存在着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一是每年一度的城市竞争力排序,把城市硬实力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对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认识,还缺乏文化精神的意识,缺乏对文化精神境界的追求。国际大都市应追求什么?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本文认为,文化精神是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发展的软实力,文化精神是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The Seminar 《科学发展》2012,(1):62-67
“十二五”是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迫切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及创意产业体系等。在此基础上,上海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综合环境,并提出构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皆重视发挥文化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中的作用,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对标顶级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城市软实力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应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重要抓手,将上海打造成令人心生向往、近悦远来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都市和世界城市,一般都具有巨大人口规模,且几乎主要的国际城市都是开放的移民城市,在日益全球化并纳入世界城市体系的过程中,上海通过国际移民和国内迁移来实现人力资源聚集促进城市竞争力,上海的移民结构和移民政策有待调整,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企业作为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其研发水平的大力提升将有效实现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与纽约科技创新、东京小微企业发展、伦敦的创新氛围以及巴黎竞争簇群相比,上海需要适度调整引资政策,改变外资独大的局面;减小单纯追求研发人员数量的增长,改变过度依赖引进技术的格局,真正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设施的规划策略,应体现国际最高文化艺术水平,功能类型应丰富而全面.作为物质载体,建筑物品质应该是世界一流.在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与数量配置方面,更要以超强的集聚度产生世界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城市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包括城市圈区域)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国际大都市竞合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备不同要素条件的国际大都市纷纷开展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对城市未来20~30年的发展愿景、目标、定位、思路、任务、举措等进行再思考和新规划.伦敦、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战略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宗旨、愿景目标、战略思路、主要议题、战略任务和规划内容框架、流程方法等,为上海更好地谋划转型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国际范例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长三角龙头,必须以服务业为主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发挥对长三角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但与纽约、伦敦等其他国际服务型大都市相比,上海存在明显的现代服务经济功能缺失,而这种缺失又影响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如何改变服务业比重始终处于"滞后"状态,如何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进一步生产或者最终消费提供服务的中间投入,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用事业》编辑部 《交通与港航》2009,23(2):I0001-I0001
温家宝总理曾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以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是中央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出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仅要加快深水航道、航运交易市场、物流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等硬件设施建设,更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以及向更广领域的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从边境贸易、跨境旅游等小范围走向国际贸易结算、贸易融资、跨境直接投资等更加广泛的领域,人民币提升国际地位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扩大,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将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符合我国的核心战略利益。人民币资本项下的不完全可兑换,是影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因素之一,也是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因素之一。应根据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发展,研究探索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形式,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的扩大。亚洲、拉美以及非洲是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境外重点区域。应鼓励我国在涉外经济中掌握主动权的行业和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收付,同时推动官方涉外经济活动更加广泛地使用人民币。要根据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需要,不断取消人民币可兑换方面的限制,通过推动境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支持中资金融机构拓展跨境业务、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等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并以此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上海大力发展航运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规模的提高,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实现腹地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港口非良性竞争等负面效应。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通过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的内涵式发展,由传统意义的货物集散中心迈向现代意义的资源配置中心。为此,上海港口与航运服务业必须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服务功能、实现错位异构发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上海城市转型时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上海目前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显得尤为迫切。上海海洋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并将成为上海下一轮增长的新动力。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金融的支持,大力发展海洋金融推进海洋经济建设,不仅有助于上海实现转型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上海金融体系,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