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正在不断优化调整,随着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在远郊布局,完善和加强郊区新城城市功能进一步受到重视.中心城区受限于开发空间和开发成本限制,很难承载租赁住房供应,未来上海城市发展格局还将以中心城区向外拓展为主导.因此,上海租赁住房市场发展与城市重要战略承载区和发展热点地区布局应紧密结合,稳妥有序推进住房租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上海新城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应成为引领城市带发展的新增长极、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枢纽节点、上海大都市圈功能的核心支点。推进新城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联动,要着眼于在把握大局大势中找准联动的目标和定位,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着眼于在因地制宜和分层分类中找准联动的策略和路径,形成差别化的制度和政策供给;着眼于在统筹新城与周边地区利益中找准联动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熊竞 《科学发展》2023,(6):56-63
按照“五个新城”作为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战略支撑点的总体功能定位,根据共性与特色发展相结合、近期与中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统筹发展与治理为主线,从新城类型、发展阶段、治理领域等维度推进“五个新城”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联动。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应当是更充分、更均衡的可持续发展,从注重经济规模转向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单维度注重经济效益增长转向多维度注重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环境保护等,从注重高增长产业发展转向产业协同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5.
加快长三角区域标准体系建设,将标准化作为推进长三角现代流通体系和一体化大市场建设的坚实基础.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强化新技术、新领域标准制定,增强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协调性.大力培育团体标准,推进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评价和第三方评估,加强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并实施监督制度,鼓励企业参与企业标准排行榜.深化长三角区域标准一体化合作,成立标准一体化专项工作组,探索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统一编号制度,完成域内标准的互认与对接,促进长三角资源有序流动与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上海与江浙周边地区对跨界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的联防联控,不仅事关上海城市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计,还涉及长三角区域环境生态的共同治理保护、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生态重大问题的解决。上海应建立跨界环境灾害联防联控的相应组织机构与协调机制,提升针对跨界环境灾害的应对能力,牵头开展长三角环境灾害共同治理的重点专题研究,主动参与源头地区环境灾害的共同治理和共同防范。  相似文献   

7.
推动长三角文旅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秉承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将以文旅促进一体化发展作为区域协作的重要抓手,遵循利益共享、平等协作、整体优化的原则,政府引导、企业跟进,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文旅发展战略,在区域层面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协同创新"文旅模式",打造内部高效互通、外部高度互联的世界级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上海大都市圈是引导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正在积极构建"多层次、多中心、多节点"的空间功能体系和结构.为提升新城在上海大都市圈多中心结构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基于城市-区域规划理论和新发展格局要求,研判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演变形势,形成"导流、引流和集聚"的新城总体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市域城镇体系间的网络化交通联系,优化新城与对外枢纽的锚固链接,创新城市交通服务和制度供给等新城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长护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全面推广,以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纵深发展,未来长三角地区长护险制度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建立统一完善的长护险评估制度,对于保障社会民生、助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应在制度调适及推广过程中更加聚焦于评估工作,以城市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险制度为依托,探索区域共性、借鉴优秀经验,为长护险制度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完善、创新及推广提供一份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突破口区域旅游一体化需要不断完善一体化主体、领域和机制,进而提升长三角旅游整体竞争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抓手,围绕"一个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