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前,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管理正在向科技创新治理加快转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保障。上海应顺应"科技创新管理"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发展趋势,按照中央对上海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积极借鉴国外科技创新治理方式,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科技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加快形成与市场、社会接轨的科技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以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张仁开 《城市》2010,(5):12-18
一、上海“十一五”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一五”以来上海科技发展成效显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引领未来发展能力和服务国家创新战略能力明显增强,为实现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未来30年上海科技创新驱动力建设,关键是提升上海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充分发挥科学家自由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市场利益驱动力和政府政策方面的战略意识力,整合科技资源,突出跨界合作,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打造行业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枢纽.同时,重视技术创新与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相融合,支持面向服务经济的新型产业体系,支持文化科技融合与现代服务业创新,支持创意经济发展;通过推进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城市安全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布局和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科技合作,上海应充分借鉴日本国际科技合作经验、美国国防科技部门国际科技合作经验以及国际虚拟组织创新合作经验,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路径、新模式,增强上海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全球优质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与效率,努力占据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核心地位,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创新策源能力的科创中心.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现代化进程强大的客观需求"和"知识技术体系的内在矛盾"正孕育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催生出一系列问题。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资源能源,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创建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础科学领域""能源和资源域""信息网络领域""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农业领域""人口健康领域"这六个方面孕育着重大的创新突破。科学问题的重大突破和技术的变革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地位。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将大幅提升我国自主创新与规模产业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国际创新中心是指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文化发达、创新氛围浓郁、科技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科技发展潜力和人文自然环境、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或区域,是全球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源地和产生中心之一。上海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稳居全国各地区前列,具备建设国际创新中心的先天优势。上海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在城市总体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功能,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文化强市战略,全力以赴抓好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使科技创新功能成为城市功能的核心和关键,着力增强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为具有雄厚竞争力、强大辐射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成为全球创新资源配置中枢、国际创新知识生产源地、世界创新经济战略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竞合平台。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城市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在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合作协同机制,持续完善基于区域合作的城市创新体系,从而有效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力提升城市产业层次和发展潜力。要充分考虑城市创新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区域科技资源布局的"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技术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条件,通过强化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途径,优化整合本地创新体系内外创新要素,针对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和政府机构等不同的创新主体,不断完善和更新配套政策举措和实施办法,促进基于区域合作的城市创新体系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民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与指导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近年来更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互联网+"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以此带动就业的提升。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9.
该文概述了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主体的必然性和现阶段企业自主创新方式的选择;在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对供水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相应科技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如何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农学专业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学专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学习成绩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因素与培养农学专业学生创新精神的关系,希望能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农学专业人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