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背景下,上海发挥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链接功能具有紧迫性.上海应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卓越全球城市的作用,提升全球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上海应充分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大力参与东亚区域价值链体系,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突出大国腹地型开放枢纽门户特色,积极拓展高水平开放的外部战略空间.要更加注重提升全球投资贸易网络中的"枢纽"节点功能,更加注重数字化时代开放"门户"建设,更加注重强化开放"窗口"先行先试效应.  相似文献   

3.
流通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增长具有超越整体经济增长的潜力。上海的流通产业历史悠久、基础好,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未来30年,上海将发展成为“全球城市(The Global City)”,成为全球指挥和控制中心以及资源配置中心。与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一致,上海流通产业需要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市场引导力、资源配置力、科技支撑力、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4.
蒋媛媛  黄敏 《城市观察》2018,(1):116-123,144
在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上海的城市定位已经发生变化: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上,2040年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围绕瞄准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结合上海优势和国家战略功能导向,实现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促进上海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与全球城市相匹配的经济结构和软硬实力。  相似文献   

5.
上海应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为目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立和培育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之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金融、贸易、创新、信息等功能建设.要积极发挥进博会、新片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重要枢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提高要素市场国际化水平是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主攻方向,重点要结合建设"五个中心",打好"1+3+1"五张王牌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面向全球拓展功能,面向未来塑造功能,面向基础夯实功能,研究谋划和推进实施一批事关上海长远发展、承载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行动和重点计划,为融通配置全球资源搭建平台、提供通道、编制网络、衔接规则.  相似文献   

7.
上海应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为目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立和培育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之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金融、贸易、创新、信息等功能建设.要积极发挥进博会、新片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重要枢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把握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最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召开“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环境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围绕“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国际环境与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建设”“未来30年世界城市体系及全球城市发展趋势与上海的地位和作用”等议题开展讨论,从理论高度分析了未来30年上海发展可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剖析了未来上海打造“全球城市”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瓶颈、功能承载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期。上海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以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体系、市场机构体系、市场产品体系,聚焦重点,更加注重功能开发,更加注重扩大开放,更加注重环境优化,力争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四个中心”功能和制度创新大突破,形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0.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全球生产和创新网络发生深刻变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经济功能上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面向"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上海要在未来跻身国际大都市"首位方阵",需要重点明确和加强位居核心地位的经济功能建设,使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