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时代坚持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国内外循环双向联动,实现中国产业再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需要明晰实施新发展格局的历史逻辑、内在关系和现实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着内需动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力不强、外循环动力减弱等困难,需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扩大内需,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2.
上海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重点聚焦要素新供给、制度新供给、结构新供给和政策新供给,显著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供给体系的内生活力和竞争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形成有利于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制度体系,促进经济高效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上海要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五大中心"、强化"四大功能"这个切入口,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为抓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动力,锻长板,补短板,抢机遇,求突破.  相似文献   

4.
上海要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五大中心"、强化"四大功能"这个切入口,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为抓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动力,锻长板,补短板,抢机遇,求突破.  相似文献   

5.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未来5年上海承担的重大使命,也是上海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能级为主线,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更高水平的科技和制度供给,坚持内外联动、以内促外,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双向贯通和有机链接.以自主改革创新为内生动力,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形成双循环核心动力源.以结构调整和空间重塑为依托,更好支撑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6.
肖林  王沛 《科学发展》2016,(8):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有效协同.通过有效的需求侧管理,实现经济增长的适度扩张,确保经济运行、就业环境的总体稳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同时,通过完善消费环境,加快消费市场、消费体制改革,促进消费升级,使得新消费需求得以有效释放,从而拉动供给创新,使得新需求与新供给有效匹配.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投资效率,补齐社会短板,进而刺激和营造较大的产品或服务供给空间.通过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新供给产品的生产和投资.  相似文献   

7.
宋晓宇  范迪  张丽 《科学发展》2021,(7):100-107
国内产业变革和升级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需要新的内生动力来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消费升级,在弥补传统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倒逼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和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供应链和产业链,优化供给侧结构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金盈盈  宋娟 《科学发展》2023,(2):107-113
在新发展格局下,人口要素成为城市保持经济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立足超大城市人口客观规律,坚持系统观念,兼顾多方现实需求与难点,综合多重政策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研究制定全社会支持的生育政策,推动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同向发力。将建设对外来人口友好型城市、提升城市吸引力作为关键一环,以更为宽松包容的人口政策持续导入年轻人口,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家庭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9.
赖穗怡 《城市观察》2021,73(3):49-59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激活和拉动消费需求可以发挥重要引擎功能.探索广州加速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向与可行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面对挑战与机遇,广州应对标借鉴国内外成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先进经验,明晰优势与不足,聚焦消费升级,确立科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深挖消费潜力,延展流通产业链,构建多元高效产业体系,促进消费产业创新升级,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速增效.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球经济发展遭遇重挫,航空业受到冲击尤为严重.各国纷纷出台纾困政策,救援航空公司,随着疫苗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逐步过渡到后疫情时期.与疫情前相比,航空旅客出行需求和习惯发生较大改变,对行业造成持续负面影响.文章尝试依据后疫情时期国际国内航空市场特征的分析判断,立足航空公司视角,就如何应对后疫情市场环境新变局,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成本管控、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服务能级、数字化转型等角度,浅析航司统筹发展纾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