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甘肃黄土高原有45个县、市、区,总面积约10.88万平方公里,总耕地3710万亩,农业人口1050万。这一地区生态失调,农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贫困,因水土流失每年下泄泥沙约5.8亿吨,给黄河下游造成严重威胁。无论从人口和面积所占的比重看,还是为使黄河变害为利的目标看,它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这个地区不治理好,就不能实现甘肃农业的现代化,并会影响全国的建设。为了改变这一地区的贫穷面貌,建国以来,当地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国家从财力、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北部 ,柴达木盆地是其主体。土地总面积 3 5 .5 4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7% ,行政范围包括海西州的格尔木、乌兰、都兰、德令哈等市县和大柴旦、冷湖、茫崖等三镇。现有人口约 3 3 .6万 ,占全省人口的 7.2 %。 2 0 0 0年国内生产总值约 5 3 .4亿元 ,占全省的 2 1%。  一、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一 )有利因素 :(1)该区南通西藏、西联新疆、北至河西走廊、东接河湟谷地 ,历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是西藏和南疆与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目前进藏物资的 85 %、出藏物资的 90 %通过该区周转。特别是青…  相似文献   

3.
我们河池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全地区人口3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3%以上,聚居着壮、瑶、仫佬、毛难、苗水、侗等少数民族,总面积33121平方公里,合4963万亩,其中山地4721万亩(石山半石山2929万亩.土山1792亩,)占95%;平地228万亩,占4.6 %,耕地面积336万亩,占6.7%,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有耕地1.2亩。由于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很低。如都安七百弄有耕地15056亩,分布在一千二百零一个弄场。有些地  相似文献   

4.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教育成就主要表现在发展儒学与推广“蕃书”两个方面。重视儒学是党项人为了吸纳各地贤才、培养高素质官员而采取的重要教育措施,创制和推行“蕃书”是西夏政权为适应河西走廊局部统一、创造党项民族自己的文明、追求政权独立的又一重要教育措施。河西走廊在儒学和“蕃书”两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西夏时期的河西走廊并非是“龙荒沙漠”的“不毛之地”,同时也说明,宋夏时期甘肃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夏统治下的河西走廊。  相似文献   

5.
令居塞建立时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令居塞是汉王朝在开辟河西的过程中筑起的重要军事要塞,是汉代在河西走廊所筑长城的东端,因起点在令居(甘肃  相似文献   

6.
明朝对河西走廊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甘肃镇地处河西走廊 ,在明代国防安全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了确保河西走廊的稳定与发展 ,明朝对其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明廷通过直接拨款、减免税粮、开中法等手段 ,不断地向河西走廊划拨所需费用或运送所需物资。同时 ,河西走廊所在的陕西布政司亦采取相应的政策 ,从钱、物等方面对河西走廊予以长期的支持。通过中央和地方双重财政的扶持 ,使河西走廊始终起着稳定明代西北边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代甘肃镇地跨河西走廊,西控西域,南隔羌戎,下辖十二卫三所,是明朝在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成化时期鞑靼阿罗出、毛里孩诸部侵入河套,延绥、宁夏二镇开始修建边墙,受此影响,弘治十六年依据地形铲崖设险,甘肃镇完成了最早的边墙修建。由于工事简略,此次边墙修建对后世影响不大。正德以后,右翼蒙古各部相继进入青海,加之吐鲁番多次侵袭河西走廊西部,甘肃镇边防压力加大。嘉靖中前期,围绕蒙古各部进出青海的路线,明朝从东起兰州西至嘉峪关陆续修建了横跨河西走廊的边墙体系。嘉靖二十六年,约二千个关隘、营堡、墩台建成,奠定了此后的甘肃镇边墙体系,其中以甘州、肃州地段防守力量最为集中。这一时期形成的边墙体系,直至万历二十六年明朝收复大小松山并于次年修建从古浪至靖虏卫的新边,才发生了一些变化。甘肃镇边墙是防御线,巩固西北边防,保障农业生产;甘肃镇边墙又是交流线,和平时期汉族与蒙、藏等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上互通有无。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能否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谁来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问题.因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本文试就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保护好耕地我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陆地国土,但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均耕地不到1.3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国,居第24位,相当于美国的1/9,泰国的1/4,印度和巴基斯坦的1/2.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而且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全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的占66%,分布在平原、盆地的仅34%.据有关机构的综合评价:我国耕地中一等地约占40%左右,二等地占35%左右,三等地占20%左右.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在我国现有的宜农荒地中,可开垦的荒地约14000多万亩,相当于现在耕地面积的10%左右,但是,这些可垦荒地大多是分布在边远、人口稀少、交通不发达地区,开发难度很大.可见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耕地资源的相对缺乏压力是相当大的.由于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人均  相似文献   

9.
五凉时期河西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唐间河西人口以五凉时最盛根据考古材料及文献中的点滴记载,河西很早就有了人类的足迹,并在走廊的广阔区域内从事畜牧业和农业活动。从目前已知材料看,可以肯定汉武帝在此设置郡县之前,由于河西地区的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只有少量的农业,而畜牧经济可以容纳的人  相似文献   

10.
河西地区,包括酒泉、张掖、武威三个地区和金昌,嘉峪关两个省辖地级市,十四个农业县、四个牧业县.全区总面积27.92万平方公里,1984年总人口为391万.河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位居新疆、内蒙古、青海等省区和甘肃的联结点上,为一西西北——东东南走向的天然咽喉通道,系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西地区对西北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1.
广西的山区县面积135,3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7.4%,人口1,485.41万人,占总人口38.5%,耕地1781.5万亩,人均耕地1.2亩,林地和荒山荒地约12亩。近年来,实行大于二十五度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政策后,山区的粮食问题受到了一些影响。今后如何解决山区人民的粮食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甘州、肃州二地现存四种藏书记及其所附书目的解读,发现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学校图书传播事业总体比较滞后,而且逐渐趋于保守、科举化.而这种变化,又和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时代特点,以及国家统治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西夏河西经济的开发与历史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地区后 ,历代统治者均把这一地区作为与宋、辽、金各国周旋和抗衡的基地 ,采取迁徙人口、增加劳动力 ,羁縻怀柔、民族平等 ,设置机构、重视生产等措施 ,使畜牧、农业、商业、交通及手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由于历史及其他多方面的影响 ,其发展程度与水平不能与汉唐之河西及两宋之内地相比。河西经济发展的落后有众多的原因 ,是历史局限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人口激增带来的危机 危机一:耕地问题。 我国以占世界2%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1.8%的人口,人均耕地1.4亩,在世界500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为倒数第3位。仅高于孟加拉和日本,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固原地区位于宁夏南部,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土地面积3,389.4万亩,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34%。其中,耕地面积680万亩,占地区总面积的20.3%,人均耕地近5亩,森林面积280.5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面积47万亩,覆盖率8.3%;草场1,023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07万亩;养鱼水面3.75万亩。人口140.6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4.6%。其中  相似文献   

16.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总面积2.38万平方公里。全县辖6乡2镇、9个国有林牧场,居住有裕固、藏、蒙古、汉等、5个民族,总人口3.66万,其中农牧业人口2.61万,占72.12%;少数民族人口2.03万,占56.05%;裕固  相似文献   

17.
清朝入关伊始,黄河上游区域人口稀少,在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湟谷地以及其他地方分布着大量的可耕地可供开发和利用。清政府采取了减免赋税,贷给农民耕牛、籽种和鼓励移民垦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黄河上游区域可耕地得到了垦辟。一方面使黄河上游区域的耕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扩大,人口增长迅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黄河上游区域大面积的森林遭到了砍伐,耕地沙漠趋势越来越严重和沙尘天气频频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黄河上游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8.
“再造一个河西”是以区域非均衡增长的优势带动甘肃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决策。面对21世纪决心缩小甘肃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是其决策的省情背景。只有保持10%的增长速度才能逐步缩小同全国的差距。只有打破均衡发展的格局,培育新的增长中心,才能推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均衡增长的区位指向和产业指向的识别证实,甘肃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和产业优势,一是向省内重点工业城市集中;二是向河西地区集中。河西地区不仅具有发展第一产业的优势,是甘肃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而且第二、第三产业在全省也有较强的竞争力。河西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完全可以达到12%以上,大有希望在不到六年时间内实现全区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兼谈回族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以及民族人口较多的青海。贵州、云南三省。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近1亿多人,回族人口800余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近10%,其中60%以上聚居在西部民族地区。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我国陆地边境2.1万公里,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创造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扩大是目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在河西地区聚居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和西域胡人,他们人数众多,时叛时降.他们与汉族交错杂居,对河西地区影响深远,使魏晋时期的河西走廊呈现出多种民族聚居的居民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