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方鹿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至今二十余年,从一开始他就一直专注于宋代,而于朱熹用力甚多。积多年的研究心得,厚积薄发,近年来连续出版了数部有关宋代哲学文化的专著,其中对朱熹的创获犹多。继2000年推出《朱熹与中国文化》一书后,最近又出版了《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一书,对长期以来朱熹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朱熹经学首次进行了系统而精深的研究,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果,不仅为朱熹经学的研究,而且为整个中国经学史的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这确实是一部值得向学术界推荐的学术力作,故将初步感受略述于…  相似文献   

2.
蔡方鹿先生长期从事宋明理学研究 ,著作宏富 ,最近又推出了《朱熹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一书 ,这是他数年来孜孜 ,潜心探求的心血结晶。本书是以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朱熹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大型论著。作者把朱熹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多层次、多角度和全方位地审视朱熹学说 ,即从各个不同的领域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了朱熹思想及其与理学思潮 ,与同时代的各个文化派别 ,以及与整个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深入论述了朱子学的理论构成、特…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去发掘中国经典文本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合理的方式不应该是重拾"经学",走"经学"重构之路,而应该是通过对西方诠释学的批判性反思,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特点,建构一种中国式的"经典诠释学",即从"经学"走向"经典诠释学"。与"经学"相比较,"经典诠释学"有着很大的不同:(1)在研究对象上,从"经"(狭义)转变为"经典"(广义)诠释;(2)在研究立场上,从"宗经"转变为"尊经";(3)在理解向度上,从"回溯"转变为"延展";(4)在理解方法上,从"还原的方法"拓展到"对话辩证法"。这种不同,也使得"经典诠释学"在经典文本的理解上,不仅能够保持"经学"本有的文化保存与文化继承的长处,而且能够消解其活力不足的弊端,推进中国本土文化的前拓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熹经学与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作为经学之宋学的集大成者 ,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吸取先前经学思想资料的基础上 ,对传统经学加以总结 ,对汉学流弊提出批评 ,并结合时代的发展 ,确立“四书”义理之学 ,对中国经学进行改造和创新 ,使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又修正宋学盛行后出现的流弊 ,重训诂辨伪 ,反对脱离经文本义而空谈义理 ,启发了后世的训诂辨伪之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朱熹不仅集宋学之大成 ,而且兼采汉宋 ,把训诂与义理相结合 ,从而发展了宋学和中国经学。  相似文献   

5.
桑兵 《学术研究》2022,(1):111-118
厘清经、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是认识经学之于今日中国乃至人类未来命运的关键所在。而在王朝制度崩溃之后,如何承继道教的真精神和新儒家的旧途径,吸收输入外来学说与不忘本来民族地位相辅相成,借鉴韩愈到朱熹构建天竺为体、华夏为用的新儒学的取径做法,延续近代国人融合中外创建新学的努力,构建西学为体、中华为用,能够亘万古、横九垓而不变,凡时凡地均可用之的天理人事之学,作为中国长治久安和屹立世界巅峰保障的崭新文化,是研究的要旨和用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平飞 《兰州学刊》2009,(8):33-35
经在四库全书中居于首位,经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也至关重要,经学传统在中华两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中作用巨大。在后经学时代,理性考察经的本真蕴涵、经学的精神实质、经学传统的一般表征、重估经学传统的价值功能,对于挖掘经学的公共性资源,弘扬优秀的经学传统,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以训释五经为内容的经学就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经学的深刻影响.因而,经学研究理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点.但多年来,经学研究却很薄弱,这与其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地位与影响极不相称.由于经学的历史有二千多年,在这一漫长过程中,经学内容不断变化.要科学地揭示经学的历史发展,首先应该对各个时代的经学作断代的研究,然后,才有对整个经学史作贯通理解的坚实基础,而这一点在以往的经学研究中做得尤为不够.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权才同志所著《两汉经学史》,在经学史的断代研究中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可喜突破.  相似文献   

8.
林鹏 《晋阳学刊》2002,(2):92-96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批孔运动。胡适提出,研究国故是为了摧灭国故,此后,一轰而上,无人不批孔,无人不疑古。稍有头脑的人,对新派泼点冷水,新派就群起而攻之,直闹到谁也不敢作声为止。跟着胡适喊的人很多,如曹聚仁、周予同等等等等他们提出,研究经学是为了消灭经学。这些话都是上世纪20~30年代说的。经过了60年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包括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据说中国经学终于被消灭了。汤志钧宣布说,代表中国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中国经学“终结了”。他的文章80年代写成,90年代出了书。现在是2002年,回…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以儒学为主体,儒学以经学为根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清理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不能不研究经学。  相似文献   

10.
经学作为古代中国的主流学问,不仅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方法,也提供了基本的文化价值范式。而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发生,既与经学的价值起点重合,又在具体的文本存在方式上与经学和史学共存。经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决定了史学的地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小说审美功能的发挥,限制了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独立存在。小说文体观念、创作观念的成熟,是建立在经学价值基础之上、以史学为中介最终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朱熹经学之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嘉吸取汉唐训诂注疏之学的优长 ,批评其流弊 ,将训诂注疏之学与义理之学相结合 ,使义理的阐发建立在较为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他不囿于成说 ,而是大胆怀疑 ,加以创新 ,这种思维方式乃发端于唐宋之际的疑经惑传思潮 ;作为“四书”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的思想与唐宋时的“四书”之学也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朱熹不仅是宋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而且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故而北宋以来的理学也是朱熹经学思想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上饶师专成立专门从事朱熹思想研究的朱子学研究室,1993年组建为朱子学研究所。2003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确定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基地主任、学术带头人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吴长庚教授,副所长徐公喜副教授负责研究所日常行政科研工作。朱子学研究所属于基础性研究的学术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与文化交流、朱熹理学思想研究、文献整理与研究,并由朱子学拓及理学、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唯一的朱子学专门研究机构。目前,该所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9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3…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逐渐淡化的今天,经学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面意义得以去蔽。在关键问题上,学术界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尤其是在经与儒学的关系上,没有认识到不是经而只是传才可为儒家所专;在经学的主题上,没有认识到是使人成为文明人基础上的王道理想与成人理想的统一;以往的经学研究往往注目于历史、训诂等方面,而对经学的哲学意义重视不足。这些模糊认识的清理,对经学与现代化的研究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杨朝明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齐学”、“鲁学”之别.笔者曾就“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的关系谈过个人的看法。(《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载“管予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管子与齐文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11月版)本...  相似文献   

15.
从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始,经学就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导。经学本身类似百科全书的学问,并给哲学、文学、文字学、历史学、美学、艺术、音乐、天文学、历学、建筑、工器制造等以深刻影响。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切方面都与经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各种原因,经学研究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受到冷漠。近年来,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加强,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渐受重视,经学成为文化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并正在兴起研究经学的热  相似文献   

16.
郑玄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学家,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之长,冲破师法和家法的藩篱,融会为一,于今、古文经学之外再现了一个全新的景象,经学由此而变成"郑学"。"郑学"的盛行,是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同时,作为经学大师,郑玄还关注经学传播,重视教人研经以"化民成俗",由此郑玄及其学术对后世经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立足教育学视野,研究和梳理郑玄在整个汉代经学教育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无疑成为我们理解汉代经学发展脉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博士新近出版的专著《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1年 1 2月版 )是《中国传统学术与社会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从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角度 ,对经学与汉代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演进历程 ,进行了系统的成功梳理 ,研究视野开阔。前三章论述了儒家经学的产生和早期发展的情况 ,考察了《易》、《书》、《诗》、《礼》(《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及其三传 )和《论语》、《孝经》等经典在汉代授受、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汉代经学各主要学派的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后三章研究…  相似文献   

18.
徐复观经学史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经学史观上强调以经学作为奠定中国文化的“基型”,他怀着现代“儒者”的情怀,以独特经学史观解读中国经学史,从而揭示了传统经学史特定的生长机制和思想进路。对丰富和深化20世纪中国经学史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回归真实的经学史”是徐复观中国经学史研究的旨意所在,在这一精神暗示下,21世纪中国经学史的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由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学会、江西大学、福建社科院等八个单位联合发起的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于1987年12月1日至5日在厦门大学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联邦德国、南斯拉夫、新加坡、香港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教授。此次会议的主旨是探讨朱熹的哲学、经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等思想的特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闽学,中国古代学者多作注经研究;近代以来,虽有一些学者以科学态度研究朱熹及其学派,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够深入的。近一二十年,研究朱熹的学者又渐渐多了起来,出了一些有份量的著作,但仍缺少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闽学源流的专著。最近,由刘树勋主编,黄保万、陈遵沂、黎昕参加撰稿的《闽学源流》一书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这部学术专著,对闽学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朱熹思想体系,考亭学派的活动状况与特点,朱子学在后世的影响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许多观点令人瞩目。在研究方法上,作者提出要处理好三大关系。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